第二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10月18日上午,第二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开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牛津大学皇后学院院士、写本与文本文化中心主任麦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铜梁安居古城:国庆中秋“双节”举行祭孔大典 千年文脉焕新彩

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期间,铜梁安居古城文庙每日上演的祭孔大典,不仅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更让承载着2000余年智慧的儒家文化,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为假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李震】体用思想与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范畴有很多种,天人、有无、阴阳、理气都是其中典型。在这些范畴中,如果要问哪一组义理上最根本、价值上最重要,或许人言人殊。

衡阳举办王船山诞辰406周年纪念活动

10月7日,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诞辰406周年纪念日。在船山先生出生地夫之巷,来自衡阳市区、雁峰、南岳及衡阳县专家学者代表汇聚一堂,举办诞辰纪念活动,挖掘探讨“船山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及价值理念。

【牛伟】儒释之辨与道德奠基——以张载对宗密的回应为中心的考察

张载提出“道器之辨”的独特见解,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太虚与气的关系,以及气与神、性的关系,回应了宗密对儒、道的批判,建立气论形上学理论形态。阐释张载与宗密的思想互动,可以为理解张载哲学提供新的依据,有助于厘清长期以来学界聚讼不已的“太虚即气”命题的内涵,进一步呈现张载哲学思想结构的内在逻辑。

【王琦 刘美芳】宋代《中庸》经筵进讲与帝王修己治人

《中庸》经筵进讲及其向最高层的传播,是研究宋代《中庸》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邢昺为真宗讲《中庸》、到仁宗以之赐新及第进士,再到真德秀为理宗读《中庸》,并成为“四书”之一,《中庸》思想不断被诠释与挖掘。

儒学前沿论坛(2025)在济南举行 《大变局下的世界儒学》新书首发

10月25日至26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大学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儒学前沿论坛(2025)儒兵道术与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重点支持的《大变局下的世界儒学》新书在会上首发。

【袁灿兴】郑智化事件:用一点光,温暖弱者的心

星空璀璨,是有无数的星辰相映;文明生辉,是由多种思想的碰撞。对弱者的关注,是每个文明社会的底线之一。传统中国社会,对于“四竆”这样的弱势群体,社会就有各种的考量。一个残疾人,表达一下自己的不便,哪怕有情绪包含在其中,一般人都会有理性的接纳、平和的讨论,对未来涉及残疾人的公共服务,做进一步改善。哪怕有不同的观点,···

【王兴国】最早全面评价王船山历史地位的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十分推崇王船山,最早对船山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做出全面的评价。

“前经典时代的书写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2025年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古代文学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办的“前经典时代的书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曾海龙 刘正韬】中国思想的多维呈现与互动融合——2022—2024年上海中国哲学学科发···

一是史思互动中的文明论哲学成果不断涌现;二是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复兴未艾方兴;三是继续基于生生思想创构思辨性哲学体系;四是对诸子学与经典的多维研究持续推进;五是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以及中国思想的现代诠释取得新进展。

【陈力祥】铸就太和:王船山“孝治天下”之和合思想探微

船山之孝道思想乃是其伦理道德思想最为根本的部分。船山力倡孝治天下,认为务本莫贵于孝而天下可治。在此基础之上,船山进一步推进仁孝则治。船山主张孝治天下,确立了治理天下的基本价值工具。由此,船山认为孝治天下的逻辑层次有三:孝慈则化,孝慈则定,孝慈和顺。这三个层面彰显出船山以孝治理天下的逻辑进路以及价值指归:孝慈国···

【任锋】李大钊政治思维演变中的“理法”世界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围绕共和民彝的四重束缚展开了批判,思绪汇聚至分别指向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与法之关系架构,强调理法连通构成了理想秩序追求的核心逻辑。这一逻辑脱胎于治体论的基源思维传统,除了近代西学的塑造,尤其得到了近世新儒学治体模式的熏染,在民初思想氛围中显示出源自传统的激励。

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暨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学术座谈会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18日,欣逢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史学家郭齐家教授米寿之喜,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暨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建勋报告厅成功举行。

【陈来】诠释与重建:我对船山思想的理解 ——贺《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

我对湖南长沙有着很深且特殊的感情,与湖南的刊物《船山学刊》也有着很深的缘分。

【戴硕】追索王夫之“成贤入圣”之路

近期湖南卫视与芒果TV联合推出的纪录片《船山先生》,讲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传奇人生。该片深入挖掘这位思想大家的精神世界,以创新的方式实现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表达。在审美向度上追求极致,在情感温度上细腻动人,在精神力度上深邃厚重,三者的有机融合拓展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达空间。

【专访】中南大学二级教授、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作者聂茂:在岳阳,遇见王船山

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2024年,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出版后,引发广泛关注,曾长时间占据着当当网和京东图书历史类书籍排行榜首位。

【张俊纶】解錦瑟

《錦瑟》為詩人思念一彈瑟女子而作。聆聽彈瑟者,即李商隱本人也。彼此曾有情愫,然終於睽隔,故詩人之思念與日俱增也。此詩乃用典之傑作,克解此詩,則所有用典之作迎刃而解矣。庖丁之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是之謂也。

【鲁小俊】斯文在兹:作为文学空间的书院

作为多功能建筑,古代书院是教学空间、学术空间、藏书空间、刻书空间、祭祀空间。此外,书院也是文学空间,它和市井、村庄、寺庙、官署、幕府、棘闱、旅途等场所,共同组成了文学世界的多样图景。

孔传会孔维众会长受邀出席新加坡南洋孔教会成立111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并在庆典晚宴···

10月18日至19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简称:孔传会)会长、新加坡南洋孔教会名誉会长孔维众先生一行受邀赴新加坡,出席南洋孔教会成立111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此次庆典活动盛大隆重,来自新加坡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学者、社团领袖及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南洋孔教会的文化盛事。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