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岳麓下,浩浩湘江畔,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为世人瞩目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
近期湖南卫视与芒果TV联合推出的纪录片《船山先生》,讲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传奇人生。该片深入挖掘这位思想大家的精神世界,以创新的方式实现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表达。在审美向度上追求极致,在情感温度上细腻动人,在精神力度上深邃厚重,三者的有机融合拓展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达空间。
王船山是中华文明史上集“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于一身的杰出思想家。
2025年10月18日,欣逢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史学家郭齐家教授米寿之喜,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暨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建勋报告厅成功举行。
2025年11月1-2日,“2025衡水·董仲舒儒家 研讨会”隆重举行。
10月25日至26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大学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儒学前沿论坛(2025)儒兵道术与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重点支持的《大变局下的世界儒学》新书在会上首发。
本书是从“经学哲学”角度对张栻思想开展的新研究。“经学哲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理念,最早在向世陵先生《宋代经学哲学研究》中被提出和使用,其基本观念和理路也可以看作是对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广与扩展。
经筵作为一种以古代帝王为授课对象的特殊文化教育活动,萌芽于汉唐,而成型于宋代。如汉昭帝曾命蔡义讲《韩诗》,杨赐在华光殿为汉灵帝讲《尚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侍读”“执经”,唐代设置的集贤院侍读、翰林侍讲学士等基本可视为是对汉代经筵的承袭与革新。
用诗歌的形式讲学,原是理学家的传统。从邵雍的“击壤体”开始,理学家即有以诗讲学的风气,邵雍也因此成为“诗人中的道学家,道学家中的诗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相互辩难论学也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的。王阳明也不例外,他经常用诗歌宣讲其心学本体,这类诗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2025年7月24日,岁时乙巳年六月三十日。叙永陇西堂李氏赴舒城寻根问祖团在祠堂隆重举行舒城寻根告祖仪式。这是自大明天启二年仕奇公入川后,四百年来首次组织族人重返故土。
10月29日上午,2025礼法与秩序——荀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兰陵开幕。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承彦致辞并宣布开幕。
关于王船山哲学研究,学界曾经流行一种说法:王船山哲学思想长期湮没不彰,直至清末民初约300年后其才“被发现”。
来临沂孔庙,您看什么?
10月14日,连绵秋雨初歇,孔庙的青砖黛瓦间还萦绕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清冽又带着几分古朴的厚重。循着这份静谧步入位于孔庙西路的金丝堂,便见晏清正俯身立于场中,指尖轻引着动作轨迹,腰背缓缓下沉作示范,目光却始终落在舞生们身上,不时轻声纠正:“躬身时,后背一定要打平,半点松懈都不能有。”
在中国家训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宋代无疑是一个成熟且璀璨的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著作,南宋学者袁采所著的《袁氏世范》,堪称继《颜氏家训》之后的又一里程碑。
本书以感通为线索,以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为背景和思想方法,对当代儒学的情感论和实体论两种典型进路进行批判性反思,从本体论、认识论和境界论三个层面重新阐发儒家仁道。相关哲理的重构不仅接取了现当代儒家学者的思想尝试,还借助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推进其思考,与此同时,通过对话西方哲学来深化并突显儒家哲理的独特性及其当代···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2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两岸暨港澳以及来自美、英、日等国近百位专家力求在更广阔研究视野和更深入学术对话中重新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
蔡元培正是民国初年“废经”政策的主推者,也是1935年“读经问题”大讨论中的代表人物。本文指出进化论在这场变革中发挥了关键性的理论作用。蔡氏作为一位典型的晚清儒学士大夫之所以放弃忠君、尊孔,转而接纳西方价值与学术,正是因为接受了由严复改造的进化论,而进化论背后则蕴含功利主义的伦理学立场。
在全球文明对话的日常实践中,作为宋明理学集大成的朱子学,正以更鲜活姿态进入跨文化视野,促进文明互鉴与共生。
近日,“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在福建南平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第二个结合”与朱子学的创新发展、全球文明倡议下的朱子文化国际传播、两岸朱子学与中华文化认同、文明交流互鉴与朱子学青年对话以及新媒体时代的朱子文化普及与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充分的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