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先生“孤独而伟大”的行者精神,必将成为其弟子们继志而述事的资粮,由此而往,则硕果累累而遍满于学林,束先生之学术事业及其精神之垂于后世,郁勃繁兴,岂不驻足而可待也乎!
从友人处获悉,成中英先生于2024年7月2日不幸去世。这一噩耗既使我悲从中来,又深感意外。不久以前,成中英先生还来电,讨论有关在“中英书院”作经学的讲座问题,言说中,成中英先生不仅思路清楚和敏捷,而且依然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关切和热忱,很难与辞世联系起来。所以,闻知以上信息,不觉甚为怅然。
当代儒家学者成中英先生于2024年7月2日上午11时28分,在美国逝世,享年八十九岁。作为海内外儒家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成中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哲学,弘扬中国思想文化,促进中西哲学的深入交流。曾荣获中华之光年度人物人物奖,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海外影响力奖。成中英先生心系祖国,关心时务,曾联···
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发展来看,萧萐父先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贡献,在学术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承蒙不弃,2022年下半年,笔者受到梁漱溟先生长孙梁钦元先生邀请,参加今年10月份在西南大学举办的梁漱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
拿到出版社赠书的当天晚上,我就马上重读了汤老师的《“真人”废名》和乐老师的《永恒的真诚——难忘废名先生》。于是,思绪一下子就被带到了二老的客厅兼大书房里,带到了听他们一起讲述故人、往事、老书的那些美好而难忘的日子。只是这一次,一切的一切都沉淀在了他们朴素而富于个人色彩的文字之中。那些曲径交叉的回忆,那些他们两个人···
在牟先生过世前两年,得有机会陪侍先生,当是我有生以来最感荣幸的事了。
周群振(1923-2015),原名周群,以军中任官改今名。湖南湘乡人。从游牟宗三先生。历任初、高中教师、私立昆山工专讲师、省立台南私专讲师、国立台南师院副教授、教授。著作有《人生理想与文化》、《荀子思想研究》、《论语章句分类义释》、《儒学义理通诠》、《十载感恩与存想》等。
萧萐父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史大家,20世纪80年代积极从事和推动易学、王夫之、熊十力研究,有开风气引潮流之功。
看着网络平台喷涌如雪的自发哀悼江老师的图文,我想,人们是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的。如同近日“东方甄选”风波,千万网民不愿失去的并非某个网红,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依旧宝贵的东西。
梁漱溟,近代儒家代表人物。生于西元1893年10月18日,卒于西元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河南省唐河县城西北部,有一片青砖灰瓦的建筑群,不起眼的外型,却是中国的一片文化高地。这里生动的展览能把游客带入到真实而又玄妙的哲学天地间,这就是冯友兰纪念馆。
蒙培元先生逝世十多天了,想着这位从未谋面但十分敬仰的老人,我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如骨鲠在喉,总想写些文字,表达思念之情。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告诉世人,蒙培元先生曾经影响我的学术和思想,和他的交往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天地 惟性情 志道據德 本末終始 萬物位育,元乾坤 祇寂感 依仁游藝 幽明死生 一心中和。
在中国哲学史学界,蒙先生是较早研究中国哲学的生态哲学与心性哲学的专家之一,在这些领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生态哲学方面,蒙先生从儒家、道家、玄学、理学中吸收营养,重新诠释“天人合一”、“生”、“仁”学,阐释“仁”的差异性与普遍性、生态哲学中的宗教问题、科学理性与情感理性的问题、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问题、克服工业文化与···
蒙培元先生在宋明理学、情感哲学、生态哲学等研究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代表著作有《理学的演变》《中国心性论》《情感与理性》《心灵超越与境界》《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等,对于儒家思想的历史研究和当代创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孔德墉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资料室”(图书馆的初期称呼)最早的负责人,为收藏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三件事尤为突出:第一,参与接受盛家伦的两万册图书,第二,谋划接手郑颖孙180件乐器书谱,第三,确立音乐图书馆分类法。
冯先生走了,我很寂寞。
一直以来,我自己都觉得和张祥龙老师很亲近,也许是因为祥龙老师和我的老师倪梁康老师很近,也或许是因为我和祥龙老师的学生朱刚兄很近。当然这种近只是外在的,慢慢地我越来越发现,祥龙老师给人的那种亲近感更多是源于他自身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