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刚】知行合一致良知,今生愿学梁漱溟

栏目:纪念追思
发布时间:2024-04-08 00:10:44
标签:

知行合一致良知,今生愿学梁漱溟

作者:许刚

来源:《走进孔子(中英文)》2023年第6期

 

 

 

承蒙不弃,2022年下半年,笔者受到梁漱溟先生长孙梁钦元先生邀请,参加今年10月份在西南大学举办的梁漱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这在我,自是莫大的荣幸!梁漱溟先生作为现当代新儒家开山宗师级人物,对于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我们来说,向来是不陌生的,是亲切的、崇敬的。不过,实话实说,我对梁先生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学术界已有信息基础上,还从来没有通读过《梁漱溟全集》,尽管我早就将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梁漱溟全集》置于书房书架上,和业师张新民先生著作摆在“同一首要位置”。借此机会,我便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打开《梁漱溟全集》,从第一卷开始,从《究元决疑论》起,一卷一卷、一篇一篇、一页一页地通读了起来,囿于学识、时间和精力,固不能逐字逐句读得那么精细(譬如佛学,我是看不懂的),但每一页都不放过,或浏览,或跳读,或静心体悟,如此至今年暑假,终于也算通读过一遍《梁漱溟全集》!我由此受益匪浅,欢欣鼓舞,在微信朋友圈“放言”:“从此,我也算是通读过《梁漱溟全集》,对梁先生有点发言权的人了!”

 

 

 

《梁漱溟全集》书影

 

那么,我“受益匪浅,欢欣鼓舞”于何在呢?我谨在此略作汇报,以分享与世间爱慕梁先生的志同道合者。

 

第一,必须强调申说的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梁漱溟全集》的“编年编排”。这一“编年编排”的好处何在?就在于它完美呈现了梁先生90多年的生命历程。它按照梁先生一生的生命历程,按照时间线索,把梁先生的每一部著作、每一篇文字编排到一起,从梁先生平生第一篇文章《究元决疑论》,到生命晚年的讲说,一路下来,使其90多年的生命历程得到完美呈现。循此线索,一路读下来,你会发现,青年时期的梁先生,中年时期的梁先生,晚年时期的梁先生,其道德学问、精神思想中的“一以贯之”。一是客观上确如梁先生自己一辈子不厌其烦强调的,他一生就是个“问题中人”,一直致力于“现实(中国命运)+人生(个体生命)”这两大问题的思考、解决、应对。二是主观上“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精神风骨。如亲赴云南昆明调查“李闻血案”,与毛泽东的论争,对“批孔”的反对。你还会发现,他道德学问、精神思想中的“与时俱进(变)”,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微观的问题上,比如他的出佛入儒,比如他对国共两党的认知,等等。

 

第二,如何理解我上面说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变)”呢?这实际上并不矛盾,反而更可见梁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卓越伟岸。梁先生客观上“一以贯之”的“现实(中国命运)+人生(个体生命)”这两大问题的思考、解决、应对,实际上也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普遍面对的重大人生关切。自鸦片战争以来,东方“天朝上国”被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腐朽落后“不忍直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溃败,不堪一击,置身其中生于斯、长于斯而先知先觉的中国人,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置身事外,所以,仁人志士们普遍面对“现实(中国命运)+人生(个体生命)”这两大问题、人生关切。梁漱溟先生不过是其中的一员,并不稀奇。不过,其主观上“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精神风骨,却不得不说“稀奇得很”“稀缺得很”“珍贵得很”。

 

我想稍微展开叙说的,是梁先生的“与时俱进(变)”,乃是其主观上“知行合一致良知”精神风骨的忠实呈现。这一点,必须是通读过《梁漱溟全集》后的人,才“可与言”。

 

谨以数例说明。比如梁先生在1949年之前,尽心尽力斡旋于国共两党之间,试图避免内战。他对国共两党都有希冀,坚决反对武力战争。1949年之后,毛泽东邀请梁先生加入政府,梁先生尚且犹豫不定,对时局是否最终能统一稳定下来持怀疑态度。后来他听从毛泽东建议,到东北、西南、中原考察了一圈,切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包括他1949年之前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时所致力于的农村农民组织面貌,确实焕然一新。这对从出生伊始就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环境中成长并汲汲于解决这一“中国现实问题”的梁先生来说,无疑是深受触动的!所以他反思自己和中国共产党在建国道路上的分歧根源,以及中国共产党成功而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起初的旁观疑虑到最后的信服拥护,这个转变过程乃是基于他一如既往的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后的自我转变。1953年他和毛泽东的思想主张发生分歧时,依然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表里如一,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这,就是“一辈子的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在山东乡建院时期与工作人员合影

 

梁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精神风骨。当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他在北京大学讲儒学“为孔子讨个公道”,“顽固保守”于旧学国学,自是不讨好且“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同样,当“批林批孔”时,他依然坚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主张,再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韪”。他生命的青年和晚年,都在不遗余力地“为孔子说个明白”,真真是“用尽一辈子的知行合一”!所以,我说梁先生的“与时俱进(变)”,乃是其主观上“知行合一致良知”精神风骨的忠实呈现。这一点,必须是通读过《梁漱溟全集》后的人,才“可与言”。原因就在于:你可以说他的具体认知是对或是错,你可以赞成或者反对,但是,你绝不必怀疑梁先生的人品,“一以贯之”的梁先生,一生都是真性情的,是真实的。

 

我锲而不舍,终于用半年多的时间通读完《梁漱溟全集》,在合上最后一卷时,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我在梁先生的毕生文字中,陪着他经历了漫长的90多年!通读这90多年的漫长人生路,不光是对梁先生的著作、思想有了人生第一次切实感受,而且因为梁先生是这90多年中国政治史、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我们也会对这90多年的政治、文化等有了许多丰富的细节了解和不一样的侧面感知。所有这些,全都是建立在通读一遍《梁漱溟全集》的基础上收获到的,而如读梁先生的单行本或者各种各样“文集本”,绝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认知。这是终于通读一遍《梁漱溟全集》放言“从此以后对梁漱溟有点儿发言权”的我,真真切切的感受,敢拍着胸脯再次“放言保证”的。

 

 

 

梁漱溟先生手迹

 

最后收笔时,请让我大声地对梁先生致敬:“知行合一致良知,今生愿学梁漱溟!”


 

作者简介:

 

 

 

许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国学教育与培训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主讲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孝文化、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推广。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