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通生死六龙御天归中道,知几理孝慈一阳来复见我心。
我不想说,哲学的尽头是宗教的开始。但我真的希望,对于哲学家,对于智者而言,现实生命的终结,就会去往一个和古今所有哲人重逢的雅典学院、兜率之天、舞雩之台。
借他山石攻孔门古玉江漢秋陽与先師同壽; 為孺子牛育華夏後昆至德妙道期吾黨共成。
先生一生尊奉孔子,最后竟与夫子同寿。在这个初夏的深夜,回忆起先生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以及我们这些年交往的点点滴滴,犹在昨日。我永远感念先生在我的学术道路上对我的鼓励、提携和帮助,也时刻体贴先生的现象学哲学上开辟出的融通中西的思想道路,我会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努力像先生一样虔敬为学、真诚生活。
祥龙师的比较哲学研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二三十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地图和走向,开启了中国哲学“思”的新时代,而他的哲学之“思”的根本,就是中国哲学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缘”,这种缘分,唯有作者本人先体悟和感知之后,才能因“缘”而有所“言”,这就与不少治中国哲学史的学者们试图剥离学问和生命的做法迥然不同,也感召了学界众多青年学子···
哲人其萎,斯文不坠,儒士社后学当继起先生未竟之志砥砺前行。
先生已经仙逝,再也无缘拜见,或是当面聆听先生讲论中西学问思想。我想,纪念先生最好的方式,便是学习先生的人格,并继承发扬先生未竟的事业!
北京时间2022年6月8日22点50分,中国著名儒学学者、哲学家、现象学研究专家、四海孔子书院创院理事及导师张祥龙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3岁。四海孔子书院师生惊闻噩耗,悲痛不已。张教授长期以来一直非常关注四海孔子书院的教学工作,倾心支持者四海发起的“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每逢书院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礼乐祭孔典礼等,张先生都亲临参···
张祥龙先生在我社出版了《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两部著作,均受到了学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影响了大批读者对现象学和海德格尔思想的认识。今天,我们以张祥龙教授的代表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一书后记,缅怀故人。
敬悼 哲學家 張祥龍教授
传道振铎祥师音容犹在,释西阐印龙德中道长存。
昔龙场会语,恻然诚笃,追慕夫子,世间犹有真儒者。今鹤使来召,怛化扶摇,相逢海翁,天上岂无论道人。
这个深知有生必有死的缘在,面对最终极的边缘问题,仍然在以其思想中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为的不是虚幻的价值,不是不变的静止存在,而是永远活泼泼的生命力量,依然可以感受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的生命之美。在这精神的惊涛骇浪中,他经常引用的这句诗应该最能描述他的状态:“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惊悉张祥龙先生去世,竟悲伤不能自已,草此小文,回忆先生,以为纪念。
是啊,人生的痴情……在张老师那里,恐怕没有比对孔子的痴情更痴的痴情了,连最后的岁数都一样……
祥龙兄1949年生人,今年73岁,是孔子的年龄。对一个真君子,也许这是他的时间到了吧。但这么想,并不能改变我们对世间失去了最后的君子而感到伤感与哀恸。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学兼中西通一贯;自尊德性而道问学,性达天人第一流。
学贯东西,究天道终极,先生之超迈绝群;道通古今,阐人伦至理,先生之儒雅大风。
孔仲尼,李老聃,海德戈,治一炉东西哲学;智思力,实存感,真情性,修通身表里贤人。
张祥龙先生以现象学方法极力阐发孝道,卓立学界,意义甚大。这样的孝道首先固然发生在每个人的家庭父子之间,然推而广之,师弟之间,先贤与后学之间,莫不有孝道存焉。尤其从广义的文化立场看,我们每一个儒生,每一个对华夏文明抱有温情与敬意的中国人,对炎黄祖先,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对孔子,何尝没有孝道,何尝不应该尽孝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