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道”何以不远?——“道不远人”的时空演绎

道与人不相远,或道与人合一,不是空间距离上的远近,也不是当下洞见这种意义上的合一。只有置于一个时间的跨度上,比如当下、日月、三月之类,这才会由于某种偏离而产生或远或近的现象。颜子“三月不违仁”,实乃日复一日“克己复礼”之功。

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系列学术讲座第六讲,伊万娜·布莲主讲“中国早期哲学中的忧与乐”

9月4日,“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系列学术讲座第六讲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三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2025年度“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伊万娜·布莲(Ivana BULJAN)教授以“中国早期哲学中的忧与乐”为题作学术报告。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参加。

【吴圣婷】回归中道——如何摆脱百年来的价值虚无困境?

近一百多年来我们不断学习西方文化,不断放弃我们中国的圣贤之道与君子文化,当我们学西方越来越像,越来越好的时候,大部分青少年却因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断层,而“价值虚无”,简单来说便是对传统价值的怀疑。

《曾子学刊》第6辑目录

本辑聚焦儒学的现代转型、孔门弟子(如子路、颜回、曾子、子贡、宓子贱等)研究、儒家观念史(如孝、耻、勇、友等)研究、孟子荀子思想的现代诠释等专题,收入了《经典诠释与儒学的现代转化》《子路思想性格与墨家侠义精神》《“知十”与“道一”:颜、曾传道发微》《子贡庐冢与孔门的神秘体验》等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推进了相关问题的···

陈绪波 著《仪礼丛考》出版暨前言

《仪礼》古称《礼经》,为儒家「五经」之一,记载了中国先秦时期的冠昏、丧祭、乡射、朝聘等礼典仪式,被后世誉为礼书之祖,于「三礼」中素称难读。

春耕园学校聘请许石林先生为文学教授

许先生说,他一直有个心愿,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培育一批明通经义、深谙史籍、熟悉风俗礼仪又擅长写作表达的学生,春耕园学校的邀请,为他提供了教学实践的园地。

【儒家邮报】第419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9月12日

湖南大学期刊社召开经学研讨会

2025年9月19日-21日,湖南大学经学研讨会在湖南大学期刊与出版社隆重召开。这场学术盛会由湖南大学期刊社主办,《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敦和基金会提供支持。

【曾海军】“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形上之辨

“有生于无”的形上之思,孔颖达在由韩康伯开辟的道路上陷入困境。“无”本身必须得到改造,才可能找到出路,这正是周子所论“无极而太极”的精妙之处。现代哲学凭借其思问方式,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开启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模式。以观念的方式重建形而上学,或许就能围绕着“一阴一阳之谓道”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形上之路,从而会通“无极而太极”的传···

【赵德高】《性自命出》认识论新解——以“语法”概念为中心的考察

通过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性自命出》所表达的“天—命—性—心—物”的认识论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层层深入的递归结构,即物的确定性可以递归到心的无限性,心的无限性可以递归到语言的确定性,语言之心的确定性又可以进一步递归到性的无限性,而性的无限性又可以递归到命的确定性,最终,命之确定性可以递归到终极的天的绝对···

【段重阳】“智的直觉”:道德何以能够为形而上学奠基?

牟宗三将康德的“先验对象=X”误解为“普遍性相”,否认了知性通过先验统觉创造自己对象的可能,从而将理性实现的道德法则和行为的创造视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进一步,他将道德法则能够在情感中真实呈现视为智的直觉之可能的证明,指出了智的直觉是存有论的创造原则,即创造作为行为物的物自身,而此原则同时就是万物的创造之根据,这就是···

【曾海军】“人能弘道”辨正

无论在社会历史层面,抑或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人无从弘其道,唯一能做的就是知之,人能弘道变成人能知道。儒家属于“人能弘道”的传统,首先意味着立足此世、重视躬行之学,而区别于其他各种以道弘人的文化,主要追求彼岸世界的圆满。

【姚海涛】《吕氏春秋》中的孔子观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其历史地位在二千多年中不断累积而奠定,其形象、思想既通过《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来展现,又经由其他先秦诸子著作得以印证。为更全面认识孔子,特探寻《吕氏春秋》中的孔子观。

儒道对话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2025年9月20日至21日,儒道对话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动态》与《中国哲学年鉴》编辑部、孔子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解释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儒家邮报】第35期

孔历2558年(西历2007年)10月29日邮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人文化成”研究生论坛

2025年9月6日上午8时30分,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与研究生院主办、哲学系承办的第三届“人文化成”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5303会议室开幕。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复旦大学、澳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计30余位···

“开笔明礼启新程,童心向阳共成长” ——天河区银河小学2025年新生开笔礼仪式

开笔礼在中国传统中流传久远,是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并且融合了心理学的儿童启蒙教育形式。为了培养富有理想、品格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银河之星”,帮助从幼儿园迈入小学的一年级同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天河区银河小学特举行2025年“开笔明礼启新程,童心向阳共成长”新生开笔礼仪式。

邓秉元 著《德知之间:孔门经学的合外内之道》出版暨后记

本书从德性与知性两种思维模式交摄互遍的角度,对于经学在先秦的早期形态及演变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于近代以来学术界对经学的误读性批判作了有效的澄清,尤其是详细揭示了“德性思维”这一经学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也重新在先秦经学的发展中对“知性思维”予以肯认,从而凸显了经学更为圆融的系统。

贺卡丨教师节快乐!

大哉孔子,万世师表。教师节快乐!

齐义虎 著《〈周官〉之制与大一统》出版暨序言、后记

《周礼》原名《周官》,以其来历不明本不在六经之列,西汉时刘歆校书秘府始发掘表彰之,向来被列入古文经学。作者定性正名,论述《周官》乃是一部混杂了历史元素和理想设计的制作之书,并非西周礼制的实录,恢复《周官》本名。继而尝试以今文经学的“大一统”视角解读这部古文经中的政制理想,从疆域格局、官制体系、信仰根基三方面深入···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