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斐君子 ——第四届盘山学会讲纪要

栏目:儒门会讲
发布时间:2025-11-09 11:20:27
标签:

有斐君子

——第四届盘山学会讲纪要

来源:“崇儒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九月十五日丁丑

          耶稣2025年11月4日

 

 

 

前言

 

百年之间,儒教式微,学术西化,政治失道,纲常不明,信仰无归,制度无本,天下士心忧痛而莫知其途。蒋子盘山先生有感于斯,以一己之力,匡扶斯文,迄今已三十余载。先生长居山林,拒浮名,修身著述,教化来者,构建儒教信仰之体系,发皇王道政治之精神,实开近代儒学重建之新篇章。  

 

蒋子之学,非徒章句训诂也,实乃经世致用也;非徒内圣工夫也,更兼善制构建也。而尤以《春秋公羊》为枢机,明三世三统之义,承今文之法,建王道之纲,援西以入中,以中统西,力辟百年来以西解中之覆辙,倡“以中解中”、“以中解西”之自觉,主回归中国文化本位,由以安顿天下国家。

 

《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是以盘山学会讲自举办以来,群贤毕至,同道咸集,迄今三届,渐已成章。崇儒书院爰继前规,藉孟秋嘉期,于圣城曲阜,九山之旁,隆办第四届盘山学会讲,广邀四海学人,共襄斯会!

 

是为序。

 

 

 

 

 

时惟夏历,乙巳九月,有崇儒尚贤之士,聚于圣城曲阜,农山言志处。雾起山路,霜降末秋,第四届盘山学会讲举办于此。本次会议由曲阜崇儒书院、春耕园学校及儒士社主办。

 

 

 

<十一月一日上午>

8:30—12:00

 

 

 

上午八点半, 众嘉宾、师生肃立院前,向先师孔子行三拜礼。礼毕, 会讲开始,众人入场,上午由贞仁老师主持。

 

开场主题为“儒教宪政与复古更化”,由刘怀岗老师主讲。刘怀岗老师讲到,儒教宪政是当代公羊学的阐释与应用,公羊家并非革命派,更不是守旧派,而是改制派。公羊家对现实的追求,通过复古更化来实现。复古的本质是回归天道,求其端于天,以统天下万端。而更化则在于行教化,行教化的实质是加王心于天下。刘怀岗先生借鉴周代、汉代复古更化之道,指出儒教宪政之复古更化,需依托于儒教,由此开出当代经世致用之儒教政治。刘怀岗进一步指出,外教入华以来,中国一直存在不纯教的问题,这是儒教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夷狄论”主讲嘉宾为姚舜雨老师,姚老师此论探源夷狄之本末,亦据《中庸》“素夷狄行乎夷狄”一语为断古今夷狄之经也。何谓夷狄之素位?此论曰:地气、天时(分野、正朔)、夷种三者也。《春秋》正辞,严华夷之大防,小大不逾闲,贵贱如其伦。天常正则分野中国而奉告正朔以通三统。地理正則處厥土中而辩九服以理藩政。圣裔正则人禽析别而固纲常以立人极。三者皆正,夷狄岂不行素位乎?夷狄行素位“华华,夷夷,正也。”

 

 

 

周家沛老师的讲述方向为《儒教工夫的重建——以儒门工夫统摄各教心性工夫的初论和儒门AI助理的可行路径》,尝试从生命信仰、儒门事业的角度开展论述。以心性工夫论,儒教理学与佛教禅宗,为儒教佛教的相互影响的伟大结果。“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心”,儒教从自家体贴出“天理”。以朱子与大慧宗杲的交流,朱子云"一刀两断“,格物功夫“今日格一物……一旦豁然开朗”,由此开出儒教自足的朱子学心性工夫。今日禅宗延大慧宗杲话头禅至今“念佛是谁”,为明心见性断无明河之摩尼宝珠。今时今日,“六艺统摄一切学问”,收摄各教宝贵的体验经验尤其是形式,以重建儒教工夫。

 

其中:1.天地君亲师神主牌位,作为个体的儒者与永恒神圣超越连,佛教道教等均采用神主牌位,相对应,基督教之祈祷冥想;2.孔子圣迹图,圣人一生行迹,相对应,天主教依纳爵神操冥念耶稣一生、一年21天于修道院静修;3.积极心理学,以小赢鼓励激励内心韧性提升。

 

之后,讲述人工智能新时代技术浪潮下已经尝试开展的业务,建立儒家义理的智能体管家,以语言识别等建立仁爱语的亲子关系助理及特定场景的智能助理,以互动式视频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期望建立AI时代的儒教新事业。

 

 

 

第四场主题为“蒋子‘天论’略解”,由吴廣毅老师主讲。廣毅言,多年以前,有儒门同道对蒋先生的学问义理提出包括“将天道人格化”在内的几方面批评,然揆著六经与《论语》,盘山先生对天之阐述显然更符合孔子之意。所以对于此批评,廣毅以为这正是蒋先生以经学为本所阐发的孔子之道之要领。谈及对天的理解,廣毅认为个人对天的理解皆是片面的,应当深刻体会把握孔子心中的天之内涵。

 

蒋先生认为,儒学之天具有“人格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质性之天”“心性之天”五重,且以“人格之天”为本源。廣毅则引相关经典章句,对于五重天之关系进一步阐述,言五重天通过主宰万物、运化万物、裁成万物、形定万物、感润万物,承担各自不同的功用。儒教所言之人格天为“准人格神”,只具有人的部分特征,与西方犹太、基督教具有人的全部特征的“全人格神”不同。

 

最后,廣毅强调,恢复儒学“人格天”之信仰,其政教意义重大,无论对于其合法性来源,还是儒学之复兴,文化自信之恢复,圣贤信仰之建立,都是划时代的一步。

 

 

 

王乐慷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与各类人群交流儒教"准人格神"信仰?》他剖析了无神论者(尤其是其中的一零后新世代)、有神论者、淫祀者、基督徒、佛教徒、儒学同道(尤其是理学与心学传习者)这几大代表性人群在面对蒋子所论"准人格神"昊天上帝时的心理反应,提出了各自可契合的点、或可能面临的卡点,并认为差异甚至矛盾是正常的,儒教应有更雍和包容的态度,团结可团结的大多数。

 

乐慷老师还特别强调,在儒教神学 体系的建构上,应重视对"天生万物"的"生"进行精辟的阐释,以别于西方一神教中那种自有本有永有、超绝终极、创世造物主的神格特征,不宜止步于仅用"全人格"与"准人格"表述西方 GOD 与中华上帝之别,否则在面对现有儒释道主体人群时,易受质疑,不利儒教的复兴。

 

 

 

上午的最后一场由洪鑫亮老师主讲。洪鑫亮老师长期致力于用儒家精神指导当代家庭教育的推广,培养有“中华底色 全球视野 未来担当的青少年”,本次发言有趣且精彩。洪老师犀利地指出,当代教育的起点非“教”而是“知识”。当代家庭愈发冷漠,和其“家庭教育”与天道、祖先关系疏远,转为功利导向有关。洪老师指出,“教”是对“天道”的信念与敬畏,对列祖列宗精神的贯通,“孝”亦是“法祖”的抓手与路径。我们要重归“父教母育,燮理阴阳”的大智慧教育方式。

 

<十一月一日下午>

14:30—18:00

 

 

 

下午的第一场由张强老师主讲。张强老师以律师的身份,长期笃行儒学义理。张老师首先阐明儒律的宗旨:以天道天理为核心的法律观,努力调节与教化人间关系。张老师就如何实现“无讼”提出了几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维度:

 

一、确立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追求;

 

二、从企业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分配机制,并制定困难时期的应对预案;

 

三、在竞争过程中坚守原则、保持定力,既要做到明哲保身,也要善于把握施于有政的契机,主动影响并塑造对自身有利的外部环境。

 

最后探讨了权威在组织运行中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往小处是司法的追求,在大的方面,更为天下太平的终极理想。最后,张老师从共同理想、权威等各个方面延伸,为具体落实儒学义理提供可行路径。

 

 

 

下午第二场主讲嘉宾为叶懿老师。叶懿老师自大学时期便结缘盘山学,始终怀揣将这一思想与律师行业深度融合的初心,发起儒士律师“儒士律师”理念,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内核。谈及从业历程,叶老师坦言曾深陷迷茫,而经典学习成为了他的“破局之钥”,不仅重塑了自身状态,更让他明晰了儒士律师应有的“乾坤之道”:“乾”是直面不公、坚守原则的刚健生命力,“坤”是体察人心、温润共情的包容底色。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以天理良知为根、以公平正义为纲,在法治框架内重构仁义精神,让法律服务者真正成为修复社会关系、守护公序良俗的中坚力量。

 

 

 

“儒士律学阐述”,由彭毅老师主讲。首先彭毅老师便讲明,为何要发展儒士律学,因天理需昭明、文明之延续及现实治理之需要,同时作为儒律学宫之学术理论,给儒律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彭毅老师进一步阐明儒士律学是以天学为指导,以政治儒学为基础,又承接传统律学,且务求与当下法制相呼应。最后又言可以“亲亲相隐”等传统律学原则,考虑“三刺”“三宥”“三赦”等《周官》当中的制度,援经入法,考虑董仲舒等先圣“经义决狱”之价值,以此提升当今法治的人文关怀。

 

 

 

第四场的主题为“新时代丧服制度恢复构想”,主讲人为齐义虎老师。齐老师首先指出丧服制度在世界上恢复的重要性,乃安顿生死、克服价值虚无、抑制个人权力本位;而当下的环境与古时不同,我们应“溯古而不拘泥于古,缘情而不溺于情”,考虑到当下社会、人际等客观因素而于礼制适当变化。齐老师提出的改制方案,即将原本的五服适当缩短,并有心丧、丧假的设置,秉持“以亲亲为主,以尊尊为辅”的义理以架构丧服制度。

 

 

 

“‘盘山学’与‘中西汇通’之海外实践”,由袁彦老师主讲。袁老师近年来在海外20多国行走考察,和各阶层人群都有深度交流,强烈感受到以往偏重哲学的中西汇通方式有严重局限。故转而以经学视角,尤其是“盘山学”的核心义理,在政治、宗教、普世价值等方面阐发所见,广泛与各界交流探讨,得到令人惊喜的回应、理解以及认同。具体包括:1、“王道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对话;2、儒教的“中和之魅”与“一神论宗教”的沟通;3、以《孝经》和"大一统"看待“普世价值”...

 

无论是维也纳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伊朗的大学生、美国摩门教的高级教士,中东的穆斯林,还是印尼和越南的企业家、韩国的基督徒、塞尔维亚的IT青年等等,都对袁老师的观点表示理解启发并受益,更对中国文化与儒学儒教有了浓厚的兴趣和认知。故此我们相信:“盘山学”完全可以走出国门,用于海外实践,以及讲好中国故事。大家要有这样的自信和底气!

 

 

 

今日最后一场为娄培玉老师关于“论儒家整体规划中的“三统并建”——对蒋先生三个问题的尝试性探讨”

 

娄老师提出在当代社会,儒学的复兴需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系统性重建,以实现立德、立言与立功的有机统一。

 

一、道统重建:立足人伦的工夫学。儒学的核心在于生命的体认与安顿,强调通过践行天道以修养心性。然而,部分儒门学者易陷入离群索居的倾向,脱离人伦关系。儒家始终以“修己以安人”为使命,主张在现世角色中完成自我。真正的儒者应在亲密关系中践行责任,如成为孝敬的子女、慈爱的父母、诲人不倦的师长,而非追求独善其身。儒家的修身是“内圣外王”的连续体,需在人际网络中实现价值。

 

二、学统重建:融会贯通的解释系统。当代儒学需超越传统门户之见(如汉宋之争、心学理学之辩),以更开阔的视野重构解释体系。应立足“经史子集器”的学术框架,贯通天人、古今、中西的思考,形成“因而不失其新”的问题意识,使儒学在思想层面焕发活力。

 

三、政统重建:多元路径的制度实践。在“上行路线”(得君行道)尚不具备条件时,可从中行与下行路线着手推动儒学实践:

 

· 中行路线:通过重建书院、文庙,以及以曲阜为中心设立儒家文化保护区,构筑儒教道场;

 

· 下行路线:从齐家开始践行“孝悌”伦理,教化家庭与宗族;同时培育现代儒教社群,如儒商、儒医等,使儒学渗透各行各业,以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实现“觉民行道”的社会教化目标。

 

最后娄老师强调儒者应深入时代而又超越时代,通过解释世界以明道,通过实践行动以行道,在克服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儒学生命力的复兴与文明价值的立法。

 

至此,第一天的会讲圆满结束,晚上为讨论交流环节。

 

 

 

<十一月二日上午>

8:30—12:00

 

秋风习习,崇光泛东。次日上午八点半,众嘉宾、师生肃立院前,向先师孔子行三拜礼。礼毕, 会讲开始,众人入场,今日上午由元汐老师主持。

 

 

 

会议开始之前,孔祥东先生发来贺词与祝愿,由袁彦先生代念。

 

 

 

上午第一场为承冯志老师的“经学的当代推广及普及”。承老师致力于成年人的经学推广普及工作,专注儒学的下行路线。承老师认为,经学凝聚古代先贤的智慧,这个智慧可以帮助今天的人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值得各行各业的人都去学习。目前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的普及性书籍、缺乏系统的民间经学培养方案。希望在今后20年,广大经学爱好者能对经学入门方案进行总结,针对不同人群完善多个培养线路,使经学能深入各行各业,重现异彩。

 

 

 

上午第二场为赖大稳老师的“经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启发与重构”。赖老师在会讲中提出"经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启发与重构"理论框架。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建立在"理性经济人""价值中立"等有缺陷的假设上。其主导的经济发展范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崩溃、社会撕裂与意义迷失等系统性危机。为此,他回归经学,构建了以"三才平衡论"作为经济学的底层架构,把当前被经济学视为“外部性”的生态与社会维度纳入核心关照范畴。

 

"赖老师"依据三才之道建立了天道(动力与约束)、地道(秩序与承载)、人道(治理与调适)三才协同的分析框架,取代“政府—市场”的二元分析框架;以"民性三元论"取代单一维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以"功德价值论"重塑经济学价值基础,以“产业贵贱论”序功德,尝试让经济学从一门专注于“财富之术”的学问,重新回归其“经世济民”的本来使命。

 

 

 

“天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由罗仁和老师主讲。

 

蒋先生曾言“今天是还儒学为天学的时候了”,仁和老师以此开端,讲述天学所具有的超越性与实在性。皇天上帝至善至尊、超越所有,同时皇天上帝又可以进入人类历史,可以显化、可以感通、可以奉行。

 

天学无二,仁和老师强调,蒋先生详论政治儒学,更是心性儒学之信奉者。先生明言: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均源自天,均是天学。今日儒学回归天学,更是以天学统摄一切分殊,回应一切质疑,化解一切挑战,非如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儒学难以立、文明难以续、人类难以存。

 

仁和老师引蒋先生言:“(天学)只可信奉,难以详说”,悟天学方能希圣希天,不行天学亦难为儒也!

 

儒学从来都是天学,盘山学就是在还原儒学的天学本质,今日儒学与今日时代迫切需要回归天学,我们当以此来接续历史、对话文明、开创未来。

 

 

 

上午第四场主题为“儒教视角下的婚姻观”,主讲嘉宾为徐华婷老师。盘山先生有一篇文章言:只有儒家能安顿当代的女性。不止女性,男性也需要儒家来安顿,家国天下也一样需要儒家来安顿!夫妇是人伦之始,人类一切良好的历史文化都必须建立在夫妇关系符合正道上。夫妇关系一坏一切坏。夫妇正,有一个和谐幸福温暖的家庭,受益的首先是子女,此方达生生之道,天伦之乐!

 

徐老师将夫妇关系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夫妻双方两情相悦,处于共命状态;第二层是夫妻关系疏离,只有形式维持;第三层是夫妻之间出现原则问题,以至需要通过法律解决。而超出此三层,则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只剩下丛林法则。

 

徐老师强调夫妻三观一致很重要,有共同的价值信仰,不然在双方遭遇困境时便无法渡过难关,只有共命共苦共荣的基础出上方能互相理解共同成长,夫妇在婚姻中需一起修炼。面对人生中所有的不正及困难,一切负面的跌宕起伏的人事物,夫妻需互证互助,才能超越所遇的一切困苦灾厄!

 

在婚姻这一伦中,才是我们个体生命最真实呈现,最难的修道场!不忘初心、同心同德,打造美好和谐的家庭。向古圣先贤取法!诚实认真的去做人,做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人,即为仁。真诚是解救,苦难人生的唯一灵药。学问的根本精神以生活实践为主,学问思辨为辅!夫妻之情 是自我存在更严厉的考验!

 

 

 

上午第五场为陈思老师的“日常生活中的王道三重合法性”分享。陈思老师十分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处去发现王道三重合法性,譬如从夫妻关系中、从母子关系中,去寻找每件事的合法性,去体谅他人。陈老师还举了有趣生动的例子,说明“圣者尽伦、王者尽制”在生活中的体现。陈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明白,原来经学不是高悬的,它或许就是生活本身。

 

 

 

“‘盘山先生语要’的缘起与心得”分享。“必也正名乎”,孙老师首先提到,“盘山先生语要”曾经历一次改名。最初的“语录”在网上受王达三先生指正认为并不合适,于是征询梅复夏老师的意见后修改为了“语要”。但“日签”一词是从未用过的。孙老师自言,学习盘山辑要时,常常为盘山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在这过程中,也逐渐有了生命准则,与判断是非的标准。因此孙老师在最后说,“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盘山学。”女性亦可以在盘山学中找到生命可以安止之处。

 

 

 

随着最后一场议程结束,整个会议也进行到了尾声,广毅老师为此次活动做了总结,与各位参会人员共勉。

 

"第四届盤山學會講"精彩紛呈!圍繞盤山學之核心義理,廣泛探討其在多個學科与行業以及不同社會組織中的實踐與構建。包括治學方法、修身工夫、中西匯通、時代熱點等分……

 

回归皇天信仰,走进儒教生活,以 中国解释中国,以华夷看待世界。愿我们将盘山的精 神与此次会讲的收获带入各自的生命与领域,同心勠力,焚膏继晷,如盘山之松,历霜弥茂;如涓涓之水,汇成江河。我们共同期待着 下一次的相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