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见者,皆为对待传统文化价值上的争论。他们不论有无能力,大多是一副研究者的架势,或者说假装研究者的架势,这种架势很恶心,再动人的先贤言语事迹,也感激不了他们。其心既伪,其言也狡,其行僻且坚,其中貌似读书有学问者,不过记丑而博,顺非而泽。所以说,不必与之辩,只合与之互怼。得罪他们也不怕,讨好他们有何益?
《大宋宫词》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连续剧,相传该剧制作精良,看了片头对《韩熙载夜宴图》、《瑞鹤图》等宋代名画的化用,也给人一种惊艳之感。然而,看了几集之后,不由大失所望。剧情狗血且不说,剧中对白与道具也有太多错误。这些错误,不独《大宋宫词》有,在其他古装电视剧中也是比比皆是。所以,还是指出来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相互激荡,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集中创制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长期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宋代理学滥觞于唐,崛起于庆历年间,在熙宁、元丰年间初具规模,至南宋朱熹最终成为主流学派,以至于贯穿影响了宋明时代六百年。理学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席卷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其核心思想是追求生命的内在真理。理学研究聚焦于物质世界,试图以观物察己的方法寻找天道和伦理道德规范。然而,此种文化体系又不同于西方···
钱谦益在历史上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近人钱基博说钱谦益“以明代文章钜公,而冠逊清贰臣传之首,人品自是可议”;而陈寅恪却视之为复国英雄,对于钱氏“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那么,钱谦益是何时被带上“贰臣”的面具的?其内心深处是否真的降清了?我们从其若干文字中或许可以窥得其隐秘的心思。
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
向往光明、厌离黑暗是人类文化的自觉。《周易·系辞》云包牺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仓颉造字的传说,张彦远谓其“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历代名画记·叙论》)。八卦可以通达神妙光明的德行,文字如同黑夜中的火炬,均是类归万物、认识自然的工具。《周易·离·彖》曰:“离,丽也。···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2018年6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古语,就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这是朱熹针对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主张作出的阐释,意思是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也是为人民而设立”。借用这句古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
自西方解释学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就陆续有人提出训诂学在中国古籍注释学的基础上,吸纳西方解释学精神,更新自身,从而建立具有现当代意义的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其中,竭力提倡并亲身探索由包括训诂学在内的传统经典注释方法向现代解释学更新转化之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代表学者,非汤一介莫属。早在1998年,汤一介就提出能否创建中国的“···
回眸中国近代社会巨变前夕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两千年封建社会经历了最后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阮元无疑是这一时期政坛、学坛、文坛一颗耀眼的巨星。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晚号雷塘庵主、怡性老人,扬州人,为清代中期名臣,深受乾、嘉、道三朝倚重,历官各地,屡任要职,卒后被道光皇帝称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在当代中国学术界,“中国”是各学科学者研究的核心,因此关于“中国”的问题——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等,被划分在了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学会、刊物、学派甚至话语系统,学者们各自发展,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我的学术成长之路是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开始的,同时我对中国文明早期的很多问题都感兴趣,因此在学生···
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新时代国学如何传承与创新?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学热”?在传统文化推广方面,台湾有何作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凤凰网国学频道在论坛期间,独家专访了欧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朱高正先生。
国学的传承与传播,要具备全球视野,更应回归“少年中国”的生机盎然,除了体现在读经诵经,更需要“内化”与“践行”,尤其是少儿读经要回归童真童趣,保持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而“形”与“心”更好地结合将促进传统文化的“良性”传承与传播。
我们可以将古代士大夫分成三个类型:文人型,学者型,事功型。若能在其中一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便是青史留名的文学家;或学问家;或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大致来说,苏轼是一流的诗人、文学家,而学术、事功略逊;司马光是一流的学问家,而在文学、事功方面谈不上有什么成就;王韶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文学与学术并不出色。有没有一···
因为要读诗经,便入手了一套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前前后后读了几个月。其间,也兼读钱穆等大家、学者的有关诗经的文章。诗经本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而历代儒生、文人的心解,更是河上的云霞,五彩斑斓。看河是一种景观,远眺云霞,又是另一种美。
朱熹(1130-1200年),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近人钱穆曾评价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
正如政治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和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一直强调的那样,民主的繁荣依赖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理性文化,其中所有公民都能作为平等者就社会公共利益问题参与集体协商和决策制定过程。最近一些年,我们听到很多公共理性质量遭遇的致命性新威胁,如民粹主义威权主义的崛起、社交媒体制造的“过滤···
临终病床上的后悔真能让我们看透人生中真正重要之事吗?对此,我们有很好的理由表示怀疑。如何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之事?一种方法是询问濒临死亡的人。他们或许拥有一个视角使其更清楚地看到什么事其实无关紧要,什么事才真正重要。死亡即将来临的前景让他们不屑于追求金钱地位或在鸡毛蒜皮上纠缠,使他们看清楚真正令生活值得过的好东···
当今世界的特征与其说是噪音无处不在倒不如说安静已经不可能了。不是说我们听不见信号,而是说信号多得让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接收、反思和体验。比如新闻通常都是以一摞纸的方式每天送到你家门口或放在咖啡馆的架子上或每天特定时间段的电视新闻。现在却是一刻也不停顿的信息流:喧嚣不堪喋喋不休---是的---但就像世界本身一样沉重和令···
在学界的专业术语中,研究我们知道什么和如何获得知识的学问被称为“认识论”。20世纪80年代,哲学家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宣称认识论已死,早该滚蛋了。在罗蒂和那个时期的很多思想家看来,我们需要知识理论的观念是建立在早已过时的笛卡尔假设基础上,即认为心灵是大自然的幼稚镜子,他敦促我们将婴儿(真理)连同17世纪理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