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是由“礼”和“乐”两个概念组成,最早出现在《论语》中。《论语》中的礼乐,既有两者连称,如“文之以礼乐”(《宪问》);又有分而言之,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等。这里的分而言之,即有对举之义。到荀···
早期书院多属民办,体现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南宋朱熹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开创书院制度化与书院理学一体化格局。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离不开书院对儒家道统的持守。历史发展中,书院兴衰流变,但其藏书、讲学、著述、奉祀先儒等教化功能一以贯之;其传承、创新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了千余年中国的命运。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人交往,中国文化非常注重以道德和伦理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语有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说的是,救济灾荒,抚恤邻国,是符合道义的。施行道义,就有福禄。古人认为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事的原则。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以前的君主金口玉言,口出为敕,口含天宪,是吧?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传——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律,谁敢有异议,就是“抗旨”的大罪。假如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你就被狗血电视剧带进阴沟里了。
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多到不可胜数。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就有一首《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经史之学是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读经六法》《读史六法》体现了岳麓书院教育的精神取向,从中可以提炼出新时代经典教育的基本原则。志趣的养成为学生提供持久稳定的内在动力,发掘古代岳麓书院志趣养成教育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当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提供启示。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人口是立国的根本,历朝历代都持有“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的观念,认为“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主张通过增加人口数量来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久繁荣昌盛。为达到增加人口的目的,各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人口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有其因果,意识形态是决定性的因,决定着制度形态和社会形态,决定着国家的基本性质和命运。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君子知因,即知其果。民国政治之不伦不类、制度之不三不四、国家之衰弱无力、社会之混乱无序、寿命之难以持久,原因就藏在三民主义里。
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正式颁布了书院改学堂的谕令,要求将全国各地的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书院改制甫二十年,有识之士如蔡元培、胡适及毛泽东等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由现代学校的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今天是书院被废止的120年纪念日。有感于这段历史,本文作者以《八百多年前,两个青年学者的高峰论坛》为题,从朱张会讲谈···
秦汉时期,中国文化进程发生显著的转变。对于由秦而汉的历史演进,清人赵翼有“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说法。他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积弊日盛”,“七国”“战争”已显现“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后来“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天之变局,至是始定”。秦汉政治···
“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夭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然而季次、原宪,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阎之下,布衣饘粥之不给。盗跖、庄蹻,横行于天下,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不见兵革之祸。如此,则是天之权有···
在当代中国,孝道应该重新回归其家庭子德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孝在当代社会仍然能发挥其重要价值:第一,有利于改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稳定;第二,有利于促进以孝为基础的家庭养老;第三,有利于增强当代中国社会基层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第四,有利于立德树人,培养现代中国人的道德责任感,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张兴博士的《经学视野下的〈大学〉学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在他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是在经学的视野下对汉代以来《大学》诠释学术史上几个重要阶段、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所作的学术史梳理,初步形成了《大学》学史研究的框架。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对于自身的生产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自觉。人口的生产与发展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生产与发展,其他物种受制于自然环境与食物链,而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意义在于人有文明教养。孔子对“仁”的诸多论述,体现了儒家尊重人性的伟大思想。
从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多年漫长岁月里,中国一直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可以说,中国古代人口的发展总体上比较均衡,这不仅体现在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上,也体现为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及资源环境较为匹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与中国人的生命观、社会组织方式、政治制度、科技及医学水平等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中国古代的生命···
中国学术以乾嘉皖派的创获为最精。精在哪里?胡小石先生在《量守庐学记续编》中道出:“徽州戴东原,治学用论证法,能开辟新途,其门人如段玉裁,如王念孙,都是如此,这才是清学。”乾嘉学者最精湛、最有划时代突破性的是其“论证法”!论证是理性的而不是经验的。以往论乾嘉之学,多以之为烦琐考证、饾饤之学。后人纵有用科学论其学者,···
陈寅恪先生《赠蒋秉南序》中说:“虽然,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
今年7月又下架滴滴APP。滴滴也是互联网平台,但是对滴滴的整治则主要事关国家的信息安全,还有资本市场的问题,就是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的问题。因为滴滴也是到美国去上市,这就涉及到资本的问题,资本市场的问题。接着是对娱乐业、教培行业的整治,对于这些无德艺人进行一个规范,出台了双减政策,导致教育领域里的上市公司,而且他们···
即使儒时代,儒门也是参差不齐的,何况杂时代,出现一批红儒、马儒、杂儒,甚至在儒门中暂时性占多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红儒指毛儒,马儒指立足马家的儒家学者,杂儒指儒门杂家。儒家对待马学有两种态度和方式:一是原则上毫不认同,严厉批判;二是儒主马辅,立足儒家,容纳马学。这就是儒门杂家的方式,非正确,但颇有现实意义。
“和而不同”是独特而重要的中国政治智慧,可见于传统中国处理各种问题的做法中。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此展开相关理论和应用性研究。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较空泛,并且受西方多元主义、相对主义思潮影响,多强调“不同”。这在理论上是偏颇的,在实践上也会带来误导。笔者认为,“和”是在尊重其成员的基础上的组织、协调、领导活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