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序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1-06-14 19:06:15
标签:《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
韩星

作者简介:韩星,男,西历一九六〇年生,陕西蓝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走进孔子: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

《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序

作者:韩星

来源:台湾《国文天地》杂志433期发表

 

 

“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编者按:杜华伟所著《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于近期出版,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为本书所作的序于台湾《国文天地》杂志433期发表,现特转载于此。

 

 

 

 

韩星

 

拜读《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书稿,杜华伟老师采访了10多位当今书院研究者、推动者和山长,可以说展示了当代中国大陆书院发展的最新成就,对书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在各地叫书院的各类机构越来越多,形式多样,模式不一,有的以企业家为对象,属于商业模式运营;有的以青少年为对象,属于公益行为;有的以社区为对象,开展文化活动。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当然是好事情,但许多民间书院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名不副实。很多打着书院牌子,其实就是招了几个小孩的读经学堂,或者私塾,办学条件简陋,规模偏小,没有藏书,没有经师,就是有几个能识字的老师带着诵读经典。

 

第二,课程设置比较随意,一些机构往往根据自身经验或社会潮流来选择教材,这就造成了对国学内容的把握得不到位,甚至偏颇。

 

第三,很多书院教学方法是单一的背诵,死背硬记,不求理解,似乎又回到传统的死背硬记的老路上去了。

 

第四,对体制内教育有种极端反感和否定,排斥现代学校教育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按照老师或家长意志实施封闭性的单一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全面、充分教育,使得有些学生出现了性格古怪、人格扭曲、个性狂妄与自卑奇妙结合等诸多弊端。

 

第五,有的书院以经济利益为第一目标,善于利用官员或学术明星效应,利用各种媒体夸大宣传,吸引眼球,甚至吹嘘,争取招来更多学生,但不重视聘请老师,或者不愿意花钱聘请优秀老师,不注意内部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结果学生来了很失望,学生流失、转校很普遍,对学生家长造成了很大经济负担,学生也得不到系统教育,造成很多学生迷茫、苦闷,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第六,有的书院或国学院注重硬件建设,不重视师资。楼房盖得很高大,很气派,装饰得富丽堂皇,古色古香,把钱大把大把地花在这些地方,就像体制内很多大学一样,征了大片土地,建了很大的校园。人们常说,大学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其实书院也是非大院之谓,大师之谓也。要办好书院,我认为首要的是聘好山长、好老师。很多书院或国学院其实可以就近到高校聘请老师讲课。可以聘请退休的高校老师,给他们相当的工资待遇,他们有丰富的学术积累和教学经验。也可以聘请在职的老师。当然现在高校老师很忙,可以给高一点的课时费。还可以吸引还未就业,有意于书院的年轻硕博士来长期、短期当老师,实习等。当然,现在确实缺乏好的老师,对于以经学教育为主体的书院,最紧缺的是经师。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现在我们连经师都没有了,更缺乏人师——人生的导师,更缺乏传道之师。

 

 

 

我想特别提出儒家书院,是想说明书院自产生到兴盛,主体上就是儒家经师和大儒主持的民间私学,当然明清以后也有官办或官助民办的书院。另外,历史上韩国、日本、越南受中国儒学影响,也把儒家书院学去了,而今韩国已经把韩国境内9座儒家书院遗迹,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世界遗产评选。2019年7月,韩国朝鲜王朝时代9处主导推广性理学的教育设施以“韩国新儒家书院”之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书院推动了来自中国的新儒家思想学说在韩国的发展,对韩国的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明确地打出“儒家书院”的牌子,也迫使我们对书院正本清源,明确书院的正态就是儒家书院,其他书院乃书院的异态。那么,传统儒家书院的是如何发展的?当今很多书院怎么发展?这些问题很多人已经进行了研究,我基本看法是:

 

一、书院最初是藏书、校书之所,所以书院要有书是最基本的。从各类蒙学教材到四书五经,也应该有诸子道佛,现在的人应有外国,特别是西方的各类政治、哲学、伦理、宗教书刊。古代书院的藏书来源主要有御赠、购置、捐赠、刊刻。自己有经济能力购置一部分最重要的,可以与出版社联合做文化教育传播活动,得到出版社的捐赠;还有私人捐赠,很多老先生老了可以动员他们把藏书捐给书院。再就是自己未来教学印制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不能违背国家法律,尊重知识产权,小范围、不盈利。

 

二、儒家书院首先应有传承或重建儒家道统的意识。道统是儒家乃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儒家的道统,即尧舜文武周公孔孟以来的儒家最高价值和基本理念、理想的传承体系。如果失去了这个系统,就可能走错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历史上当官学成为利禄之徒的工具,就有对这种现象不满的大儒,于山水之胜处,修建书舍,教授生徒,以正人心,明道学,传道统。中国历史上道统的传承绵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国传统书院。而书院之所以能够担当传承道统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办书院的大儒有自觉的道统意识。百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断裂,学绝道丧,现在急需重建道统。而这个任务不可能由现代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来完成,我想儒家书院应该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三、儒家书院是传承儒家学统的重要场所。儒家的“学”不仅仅是传授一般文化知识,进行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包含了非常广泛深刻的含义,即从一般文化知识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儒家之学主体就是经学,是由孔子开创的“为已之学”。“为己之学”特别强调躬行践履,知行合一,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根本指向自我修养。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书院是通过经学来传承儒家学统和道统的。儒家经典是经典文本和道统、圣贤人格的三位一体,弄通经典文辞,疏通义理,掌握经典的道,领略圣贤气象,希贤希圣,学为圣贤,才是根本目的。儒家的学统根本上是为了阐扬道统,我们要深契孔子整理六经之意,把经训为常、常道,都把经典看成是载道之书,强调经以载道,以经见道,研读、诠释经典是为了求道、明道、得道、行道,通过经典诠释彰显儒家之道,重建道统。这样就形成了道统和学统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经典的研究是学术方面,形成学统,但更重要的是经典文本背后所表达的宇宙、社会、人生之道。历代儒者通过阐发经典当中的这些宇宙、社会、人生之道形成了道统,担当起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任。历代经学通过学统传承担当重建道统的任务,使中华文化的道统若隐若现,若断若续,但是一脉相传,绵延不绝。因此,书院所谓讲学,是讲经,也是讲道;是传经,也是传道。解决儒门淡泊的问题虽然属于学统,但是对于儒家,学统是支持道统的,又须道统的维系,所以“为往圣继绝学”既是继承儒家之学的学统,更是在学统基础上继承儒家之道的道统。而这样的任务也不可能由现代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来完成,我想需要儒家书院来完成。

 

 

 

四、儒家书院的教学特色: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的著名学者,甚至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和研究的中心或基地。老师自由讲学,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生注重自学,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人有所侧重,发挥专长。具体教学以自修、读书为主,辅以教师指导,质疑问难。通过著述,学术讨论,建立学派。成绩考核多重平时表现,不仅重视学业,更重视人品修养。书院盛行讲会制度,鼓励不同学派共同讲学、平等论学,提倡百家争鸣,学术氛围宽松,使学生打破门户之见而博采众家之长,扩大了教学范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学术空气,提高了教学水平。书院教学开放,来去自由,一个学者可以在几个书院讲学,听讲者也不限于本院生徒,常有慕名师而远道前来者,书院也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

 

五、儒家书院尊师重道,师生关系和谐,发挥导师育人功效。古代书院的主讲主要是受聘于书院的名师宿儒,学识渊博,品德过人,献身教席,热心育人,尊重、爱护学生,深受学生爱戴。学生慕名而来,能够尊师重道,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立志成儒者、成君子、成圣贤。师生之间是以道德人格、学问观点为依归的双向选择,形成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六、当代儒家书院应该是培养当代儒者的教育机构。在传统士大夫消失以后,通过书院教育,培养有一定儒学造诣,树立儒家道德人格,信奉并践行儒家思想理念的儒者,使儒家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可以推演并贯彻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结合自己的职业从事道德实践和提高生活修养,军人就要有“儒将”的风度,医生要有“儒医”的风度,政治家则可以说是“儒臣”,农人即耕农传家的“儒农”,当然,最需要的乃是有儒者风度的“儒工”、“儒商”和技术人员,进而形成冠以“儒”字的各类现代人群,如“儒商”、“儒官”、“儒师”、“儒生”、“儒医”,等等。

 

这本书大概由于时间和视野的原因,一些书院还没有收录进去,可以在以后进一步补充。热切期待!是为序。

 

2021年1月9日于北京房山区良乡陋室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