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建议四川宜宾修复唐君毅旧居,建立唐君毅纪念馆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23-04-16 20:36:16
标签:唐君毅旧居
韩星

作者简介:韩星,男,西历一九六〇年生,陕西蓝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走进孔子: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

建议四川宜宾修复唐君毅旧居,建立唐君毅纪念馆

原标题:唐君毅先生故里行

作者: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来源:作者赐稿 发布




4月9-12日,应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杨永明主任的邀请,有机会来到宜宾学院进行学术思想交流。宜宾是四川省辖地级市,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之称。一到这个川西南名城,我迫不及待地对杨主任说想拜谒唐君毅故居。唐君毅(1909~1978),是现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当代新儒家代表,一生致力于建立道德理想主义的人文世界,“驰骋于东西哲学领域,为建立道德理想主义和人文世界而殚精竭虑,留下了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煌煌巨著”。其学问体大思精,长于辨析又善于综摄,出入古今,贯通中、西、印,而归本于中国圣贤义理之学,在人生、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宗教、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均有着非凡的造诣,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牟宗三誉之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之为“中国自朱熹、王阳明以来的杰出哲学家”。1980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中国近代五大哲学家之一”。

 

唐君毅先生先世为客家人,祖籍广东五华,七世祖始由粤移川,以糖工起家置田产。到他祖父一代始尊儒读书,成为耕读之家。其父也是从小诵读四书五经,少长又研读诸子百家,十八岁考中清末科秀才,后曾赴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学佛,著有《孔学常谈》《孔门治心之道》《孟子大义》等书。他的母亲也有相当的学养,留世有纯朴情真的《思复堂遗诗》。据李秉仁会长介绍,唐君毅母亲陈大任(字卓仙),出生在金沙江对岸豆坝具有良好家风的陈氏显姓,最近还在豆坝老街发现了百年古建陈家祠堂,堂上完好的清代特大神龛引起了省、市文物部门的关注,南京博物院也有专家前往豆坝参观考察。唐君毅先生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国学教育,培养了他希慕圣贤的志向、厚道仁爱的心性,都得益于唐门优良的家教家风和真纯的亲情之爱。在他少年成长过程中,岷江流域下川南一带敦厚朴实的民风和“东去江声流汩汩,南来山色莽苍苍”的金沙江景、大凉山色陶冶了他宽厚笃实的性格(《怀乡记》),造就了这样一位思想巨人、国学大师、儒学大家。

 

在4月10日上午在四川思想家中心会议室与中心部分老师座谈,杨永明主任介绍了中心各位老师和学术研究情况,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就唐君毅、四川思想家等各方面学术研究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问题广泛交流,深入讨论,很多想法颇有契和认同。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是在原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3年申报成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现下辖“唐君毅研究所”和“君毅书院”两个机构,2007年升格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是以整理挖掘唐君毅著作,研究唐君毅思想为主,兼及四川历代思想家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在中心努力下,得到学界,特别是海外唐君毅先生弟子、再传弟子们的支持与合作,以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出版的全集为底本,本着“善、全、真”的原则,重新编辑、分类、校对、增补,于2016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新编大陆简体版《唐君毅全集》39卷。大陆版《唐君毅全集》与台湾版《唐君毅全集》并行于世,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唐君毅学术思想提供了更坚实的文献基础,也是海峡两岸学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学术化交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盛事。

 

4月10日下午四川思想家中心李万进、陈光绪、张林杰几位年轻老师陪同我一起拜谒唐君毅先生故居。杨主任还事先给宜宾市叙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博馆副研究馆员、叙州区唐君毅故园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秉仁先生打了招呼,说他在故居等待我们,给我们介绍讲解。我们的车下了高速,拐了几个弯,开进了周坝村,一开始还没有联系上李会长,我们下车先问路边一位中年妇女,唐君毅故居在哪里?她说唐君毅是谁?不知道。竟然不知道唐君毅!可见唐君毅名声赫赫在外,本地人似乎知之甚少。很快我们和李会长电话联系上了,他让车子往村子下面开。按照他的指引我们见到了他,还有位于本村的宜宾市叙州区普安中心校(僰道学校)卢在银、唐勇老师,他们一起带我们一行参观。

 

唐先生故居在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周坝村。故居有老屋两处:一处在水漕头,为四合院平房,正房东室即唐君毅先生出生地。另一处在约300米外的祖屋,系两进四合院,由唐先生自幼过继的大伯拥有。两处故居,都是清代建筑,至今都已有上百年历史。我们先到祖屋,两进院子和房屋还在,原来有村民住,部分地方有后来村民改动、修缮,还有加盖的小厨房等,但基本布局样貌还在。不过现在村民已经搬出,看样子好久没有住,没有人管了,日晒、风吹、雨淋,损坏严重。从院子的格局和房屋的建筑可以看出,唐家在当地当时应该还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毕竟是书香门第,看不出富商大户那种豪奢霸气,却能感觉到书香之家的清新淡雅。然而,眼前的破败景象还是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据说当地政府已经在准备维修祖屋,而可能会拨款维修或翻修唐君毅先生出生地故居。随后,我们来到唐君毅先生出生之屋,看到是一座破败荒芜的旧院子。现存还有前堂、左右厢房和西侧堂房,还有村民翻修以后居住着。由于年久失修,旧居多处已经坍塌,给我我印象最深的一处墙垣,还顽强地竖立着,似乎象征着唐先生的道德人格,象征着儒者在历史动荡的风吹雨打下屹立不倒的铮铮风骨。

 

 

据村民说,曾经屋梁倒地,被左邻右舍搬去当作木柴烧火做饭。屋前小路边有宜宾市文物保护单位竖立的“唐君毅故居”的石碑,碑的背面有简介。看到眼前荒芜破败景象,令我感慨万千,心情沉重。 

 

 

 



 

在村里我们还看到很可能是唐君毅祖坟的几块墓碑,被村民当做石板铺路。我们在墓碑上抹去尘土,还仔细辨认、讨论了半天。

 

我们还到村里的僰道学校普安校区参观。学校重视利用唐君毅故里这一可贵的文化资源,把唐君毅的生平事迹和重要思想纳入教学内容,并在校园进行广泛宣传,让本乡本土的青少年从小受到唐君毅先生的思想熏陶和精神感召,使我心情为之一振,希望还是在教育啊!

 



 

 

最后,我们一行还来到村子里一户人家访问座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村民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歇息,还端茶倒水,拿来自产的花生招待我们,并与我们合影留念。可以看出当地民风淳朴,民众亲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潜移默化地沉淀在他们身上。

 

 

唐君毅先生对故乡、对祖国、对中国文化、对古圣先贤一直怀有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他写的《柏溪随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殷殷思念。乡土情感扩大就是对于国家的热爱,在他的作品里时常表现着对祖国山川之美的描写,对中国文化的赞颂,对古圣先贤的敬仰。他曾写到:“我对中国之乡土与固有人文风教的怀念,此实是推动我之谈一切世界中国文化问题之根本动力所在”(《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自序》)。1952年,唐君毅怀着对故园、对家乡的人文风土人情的眷念,写下了《怀乡记》一文。文中写道,“我常想只要现在我真能到死友的坟上,先父的坟上,祖宗的坟上,与神位前,进进香,重得见我家门前南来山色,重闻我家门前之东去江声,亦就可以满足了。”“宜宾的古迹,有吊黄楼、流杯池,是苏东坡与黄山谷同游之地。中国过去的古人,足迹无论到哪里,当地的人,都修建祠堂,加以纪念。”说明他对乡贤祠、名人遗迹的纪念很重视,认为现代的教育除了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艺术馆、文化会堂、展览厅、演讲厅、体育场之外更要有宗庙、祠堂以纪念历史上有功之人物与成道之人物,使后来者徜徉其中,精神可得提高,志气可得兴发,不但可以延续民族文化,维系斯文于不坠,更重要的是人生可以有一成长的空间,潜移默化。

 

唐先生一生致力于回应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重建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自序》中他说:“只因为当今世界之有四面八方狂风暴雨之冲击,而将中国人文风教破坏,才逼得我漫天盖地四面八方地谈论许多大问题”。《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上、下册》收录其“论述中国文化的文章,主旨在探讨中华文化如何存在于当今世界”。《人文精神之重建》“主旨在于疏导百年来中国人所感受到的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并在观念上加以融解”。《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是《人文精神之重建》续篇,“重在中国人文精神之今后发展,特用心于如何发展中国人文精神,以与科学、民主建国及宗教思想相通融,以重建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唐先生始终坚信“中国文化精神之潜存于中国人心者之发扬光大,断然能复兴中国”。今日之每一个中国人,应有此文化自信。由此他获得了“回应西方文化挑战的巨人”、“20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的美誉。

 

拜谒唐先生故居所见所闻,回家所思所想,使我想对宜宾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几个建议:

 

建议修复唐君毅旧居,建立唐君毅纪念馆。唐君毅学术面对近代以来欧风美雨的冲击,一生守护和弘扬中华文化,“为人和学问,都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金庸评语),应该让人们了解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升宜宾的文化内涵。

 

建议在本地乡土教材中介绍唐君毅的道德人格和人文思想,让本地人了解这位乡贤,促进本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青少年崇尚道德,热爱家乡,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建议进一步研究、弘扬唐君毅学术思想,以此架起宜宾与港台两地共同研究唐君毅学术思想的交流桥梁,促进宜宾与港台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术交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20234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