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时间和精力是你手中一把米,喂鸡鸭还是喂凤凰,全在你

昨日发一组笔记,仓促之间,别字太多,不胜改正。遂删去重发。评论区精彩留言,附后。

​【粟品孝】文化接力:周敦颐文集编纂史略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中,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号濂溪先生,世称周子)的文集独具特色,包含了别集、专志和全书三大系列,是我国传统文献宝库中的珍贵个案,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周子文集编纂始于南宋,迭经元明清,并延至近现代,总计40多种。这一连绵不断、宛如奔流的编纂史,是一部接力守护和弘扬理学···

【彭伟明】春秋汉语语法研究的语料选择

语言研究需要建立在可靠的语料基础上。春秋时期是上古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选择何种语料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特征,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对此,在选择春秋语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史少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周易》“和合”思想

我国大陆的学术界一般把《易经》《易传》统称为《周易》,而我国港台地区以及国外学术界则通常把《易经》《易传》都称为《易经》。《周易》是重要的儒家经典,是“五经”之首,也是“六经”“十三经”之首,其思想博大精深为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所重视,不仅影响中国人的思维几千年,而且对亚洲及世界文化产生也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

何俊 主编 张天杰、申绪璐等 著《<孝经>与<四书>:宋明儒学的意涵新辟》出版

本书从历史的维度,结合多重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来看经典诠释与 关系,以马一浮“群经统类”所列经学著作为主要探讨对象,以《四书》学史的梳理为核心,附论晚明的《孝经》学的经典作者,从而阐明宋明儒学完型与延异的内在规律,见证宋明儒学具体的演化过程。

李志刚 著《早期中国燕飨礼研究》出版暨后记

燕飨是古代礼制的重要内容,涉及周天子招待国君、诸侯招待贵族、贵族之间等不同层级。该书利用甲骨、金文等出土材料,结合相关传世礼典文献,以先秦至东汉时期[即一般所言“早期中国”(Early China)所述时段]燕飨礼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祭礼与飨礼的关系、飨“尸”的过程,以及古礼中“宾道”等问题。有利于加深对宗周礼乐制度的理解,以及···

预告丨儒家知行营第二十一期暨岭南乙巳春季儒门会讲

我从历史中走来,亦将回到历史中去。

潘承玉:儒学视野中的科举考试制度与阳明心学

2月16日上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迎来了第五届中国阳明心学研学游师资班第三讲课程。本次课程邀请到了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绍兴文理学院鉴湖特聘教授、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潘承玉院长为学员带来了题为《儒学视野中的科举考试制度与阳明心学》的精彩讲座。潘教授的讲···

孔府旧藏砚台赏析

孔府旧藏的砚台年代以清代为主,该时期是中国文房用具发展的兴盛时期之一,出现大量的文人用砚和自制砚品。孔府旧藏砚台更精益求精,不仅选材名贵,而且注重装潢,制作考究,造型多样,其中不乏名家题句篆刻。

【周伟驰】奥古斯丁与中国礼仪之争

明清之际中国礼仪之争涉及对中国祭天、祭祖和祭孔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宗教的一般理解。礼仪之争起因多样,涉及教廷与修会、修会与修会、国家与教廷、国家与国家等之间的利益之争,也涉及神学派别之争。

【朱汉民】论宋儒的新经学思潮

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是儒学,儒学的根基是经学。

朱晓鹏 著《马一浮与现代新儒学:宋明儒学的传承创新》出版

宋明儒学是中华优秀思想与文化传统在直面外来佛教与本土道教的巨大冲击下,充分吸收精华而实现的有效创造。

【许石林】不要占文化人的便宜,否则最损伤福报

今日是观音菩萨开宝库的日子,祝读者朋友接财纳福!

钱氏家族凭啥人才 “井喷”?这部家训藏答案

在当代,吴越钱氏家族可谓家喻户晓,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钱钟书、钱其琛、钱正英、钱永健等名人皆是其后裔。这个家族的开端,要从钱镠说起。钱镠在五代十国时期,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创建了吴越国。

星岩书院:宝月荷香思孝肃 千年文脉耀端州

民间关于包拯的故事大都来自河南开封,却很少有人知道包拯与广东肇庆也有3年的历史渊源。包拯还在当地开办了著名的星岩书院。星岩书院,位于肇庆市著名景观宝月台,是西江流域最早的书院。清康熙《肇庆府志》记载:“县北百步为宝月台,平地突起望之如台。宋朝包拯建星岩书院其上,岁久圮废。”

【余潇枫】和合共生:DeepSeek的文化哲学意蕴

当全球科技界还在争论AGI(人工通用智能)的伦理边界时,DeepSeek以“数字龙”之姿,已将《周易》“保合太和”的古老智慧注入算法内核。这款根植东方哲学的大模型,通过三个维度重构了数字化生存的人机关系:技术整合的和合性、系统交互的共生性、知识传播的共享性。

【曾鸿雁】《左传》赋诗引诗的边界与特征

无论是推崇“实录”的中国古代史家,还是追求“据事直书”的西方“兰克学派”及其后世学者,都将“真实地记录”视作历史著作的最高标准。然而,后现代史学认为历史著作中“绝对客观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

【雷定京】学脉叙述与圆教建构:张晚林《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述评

张晚林教授的新著《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了作为“行道者”“弘教者”与“整治者”的先秦儒学之三种形态与六大脉络。这些形态与脉络总体上体现了以下特征:一、通过构建具有哲学理性特征的道德形而上学,作者描摹了作为道德哲学的儒学之思辨特质;二、通过论述具有宗教精神力量的宗教动力学,作者构建了完···

(三国魏)王弼 (晋)韩康伯 注 (唐)陆德明 释文《宋本大学章句 宋本中庸章句···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自汉始有《易经》之称,被视为“六经”之首。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