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萌发,顺从不再被认为是女性或妻子的美德,相反,它被看成玩偶或奴隶的特征。这种指控让儒家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而性爱机器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儒家从这种不利处境当中拯救出来,因为机器人(物)就是机器人(物),哪怕它是多么酷似真人的性爱机器人,人们对待机器人不用再担心那种物化女性的批评。
                方旭东从“儒家妇道的角度”,论证了伴侣机器人(更常见的叫法是“性爱机器人”)满足了儒家对理想妻子的想象,是完美顺从的妇德理想。本文旨在指出方旭东“儒家”论述之下的个人主义色彩,揭示将性爱机器人作为“理想妻子”的想象背后的暴力本质,并且阐发儒家夫妇伦理中蕴含的他者哲学。
                温海明教授的大著《论语明意》即将付梓,承其美意,命我为序,坚辞不获,不得不勉为其难,聊叙拜读之心得如下。
                尽管时移世易,中式父子多数无法摆脱中国人的宿命和天性,而不得不选择与前人并无二致的父子关系,但毕竟时代已不同,父子之间虽不能失于狎亵、误陷猥昵,仍应该尽量多沟通,父慈子孝,万古不易,“多年父子成兄弟”固然罕有,而彼此内心应主动开启一线天光,不要被动消耗、僵持等待,尽量“走出这一步”。
                以形塑共同体为指归的身体隐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基于肢体器官的“一体化”,赋予心或首支配地位,强调主从协调对于共同体良性运转的意义;二是基于身体与其活动空间的嵌套关系,将身体与共同体同构化,使身体生来就背负着诸种责任
                朱熹是重视《孝经》的,因为《孝经》中蕴含着义理。他认为《孝经》传自孔子与曾子答问的内容是“经”,其他“杂引传记以释经文”的内容属于“传”。朱熹持仁体孝用的观点,从天理论高度,阐述了仁之未发、已发与孝的关系,构建起一个能够解释所有人际关系的“孝—礼”结构。
                王国维的殷商历史研究,在维护中国文明古国身份、巩固中国文献真实性权威性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二文虽然篇幅很短,却重若千斤。
                维特根斯坦捂住耳朵不愿意听的东西或许就是这种沉默,这种虚无,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渴望了解的东西。
                序曲的创作体现了刻意的随意(精心准备的轻松优雅)美学:首先,调子听起来即兴的、自发性的、探索的、有穿透力的,就好像演奏者简单地摆弄乐器使其不断完善。
                悲观主义这个概念的使用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哲学家们对此没有达成清晰的定义共识,更多时候是由使用术语的个人来决定合适与否,并将其用在众多议题上面,虽然共同点可能很少。
                烫面饼烙好,放凉,再入冰箱藏,吃时取出,隔水蒸,劲道好吃。
                周公是周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不仅平三监之乱、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局势,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史学家夏曾佑先生曾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生卒年月不详),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被后世称为儒学先驱,儒家“元圣”。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删定《诗》《书》、制定《礼》《乐》,晚年阐释《周易》并修订《春秋》,门下弟子三千人,精通六艺的七十二人。
                秦汉四百多年的历史,乡里不仅始终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与社会基础,也始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对象。秦汉乡里社会与国家治理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与国家治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观中山大学刘中国、黄晓东两位学兄合著《容闳传》,不禁感慨:这才是真正学问功夫、文化力作。
                “儒家思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义’这个字,我们在对AI进行道德设计、原则制定、推荐标准制定时应持续对其灌输‘义’的内涵,而不要只强调效率和利润权重。”
                在清朝,大学士陈廷敬的陈氏家族声名远扬。这个家族在山西泽州(今晋城),跨越明清两代,人才辈出,涌现出41位贡生、19位举人,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大学士陈廷敬更是在政治上多有建树,为清初社会的重建贡献卓越,备受康熙帝赞誉,称其为“是极齐全底人”。乾隆皇帝也曾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彰显陈氏家族的···
                2025年是正定文庙祭孔释奠礼恢复举办20周年。今乙巳春仲上丁(3月9日)释奠在即,特于近期陆续刊发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中记载的金至清代正定府、县两座文庙(庙学)相关碑记,以了解古代正定庙学沿革及功能之梗概,敬请关注。
                2025年是正定文庙祭孔释奠礼恢复举办20周年。今乙巳春仲上丁(3月9日)释奠在即,特于近期陆续刊发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中记载的金至清代正定府、县两座文庙(庙学)相关碑记,以了解古代正定庙学沿革及功能之梗概,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