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朱熹,从小就受到儒家孝文化的熏陶,他在五岁时就开始阅读《孝经》,很快就明白其中大意,并在书上题写了八个字:“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范畴是人类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犹如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范畴诠释与体系建构在哲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宋陈淳(北溪)在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北溪字义》是阐释理学思想的重要典籍,其初衷就是范畴的诠释,由此该书成为中国乃至东亚享有盛誉的哲学辞典。
近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建福先生与泰山学院原副院长王雷亭,北京儒学促进会副秘书长、尼山国学院研修部主任刘本艳一行,莅临喀什大学国学院考察调研,并举行喀什大学“国学名师讲座”第一讲,为喀大学子作了题为《根植中华文化沃土,为新时代青少年培根铸魂》的精彩讲座。
12月17日-22日,孔氏七十九代宗子、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香港)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组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带队分别到深圳、广州和枣庄走访孔氏宗亲,就孔子世家谱工作和弘扬孔子文化进行交流座谈。
2024年12月21日,由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秘书处、粤港澳大湾区书院发展论坛组委会指导,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和三和国际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深圳孔子文化节暨企业儒学与企业书院高峰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一场聚焦企业儒学与企业书院的思想盛宴隆重举行,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探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与社会中的深刻意义与价值。
从批评龙溪到渐喜龙溪再到以龙溪为圆教,牟先生关于龙溪的看法从早期至晚期经历了较大的转变。但「非分别说」的引入并未影响三系本身的独立性,只有以「非分别说」说「纵贯纵讲」才是究竟圆教,属阳明系的龙溪自然不如五峰更符合「纵贯纵讲」,真正圆教当为五峰。
舜之事亲,涉及孝道的瞽瞍难题。与游叙弗伦问题相参可以发现,依照瞽瞍难题,儒家的孝道是唯义主义,既不是唯意志论、权威主义或盲从主义,也不是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主义。义者,宜也,在亲“不可逆”的通则之下允许亲“不能顺”的情形。
2024年12月6日,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经典与文明”对谈第三期“乡礼•乡约:明人的思想与实践”在书院举行。
从西周初期的“制礼作乐”到西汉中期的“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得以建立,文献在这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主要基于文献得以建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传统乡约是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既是乡村民众的自治性组织,也是进行传统教化、化解纠纷、实施互助、规范乡民行为的重要规范。在新时代,传统乡约在乡村治理中仍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是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自10月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专设一个单元,以考古实证展现孔子和儒学诞生前中国的礼乐文明及教化实践,折射了中华民族对于人的道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的深刻思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12月21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研讨新时代文化“两创”的价值重塑,共探文化“两创”的实践路径。
六经之旨要在于匡扶时政,济世经邦,其文辞虽异,但最终目的都可归于政教,故群经言辞尚质黜华,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其叙事义正而不邪,事信而不诞,尤其是史家之笔,更以不虚美、不隐恶的良史直书精神为天下所闻。
子张在《论语·子张》中具体阐发了其老师孔子“尊贤而容众”的教诲。总览文本,孔子的“尊贤”言论主要集中于其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共涉11篇29章,论及的先贤有唐尧、虞舜、后稷、大禹、商汤、武丁、泰伯、虞仲、周文王、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周武王、周公旦、齐桓公、管仲、柳下惠、少连、令尹文子、宁武子等,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12月7日,第三届生生哲学论坛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从生生哲学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的探讨出发,进一步聚焦于探寻建构中国自主哲学思想体系的路径。
维公元2024年12月18日,岁次甲辰,时届初冬,曲阜论语研究会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全体同仁及嘉宾,恭立于大成至圣先师圣像前,谨以鲜花果蔬之奠,恭敬虔诚之心,告祭于夫子。
经学自汉代设五经博士,及后建立科举考试制度,经学一直是传统士人的知识基础。近代教育改制,分设学科专业,取消经学,但各专业与各领域仍不时回顾思索与经学的关系,比如文学与经学、哲学与经学、史学与经学、子学与经学、国学与经学、文献学与经学、语言学与经学、阐释学与经学等,说明经学始终为人所关注。
本书提出并证明牟宗三政治哲学具有双线循环结构,一线对道德心性进行存在论奠基,一线以道德心性范导人类存在。
哲人熊十力晚年著有观点激进的儒学专书,弘扬儒经固有义理、回应时代需求。其中侧重《周官》的经学评论不仅是他立论枢纽之一,也富含上通清季学风的诸多线索。本文并非是对《原儒》、《乾坤衍》代表的十力后期著述之整体的研究,而是基于他批判式承继清季经学问题的经学评论,比照相关学人思想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呈现出历史中的熊十力···
王阳明(1472 - 1529),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新儒家哲学家。他是正统新儒家哲学家朱熹(1130 - 1200)的主要批评者之一。其最为人所知的学说可能是“知行合一”,这一理论可以被解释为否认意志薄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