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馥洁】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理想的哲学审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学术使命,也是张载的人生理想。特别是其中的“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社会指出前进的方向,为人类描绘美好社会的蓝图,并探索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途径。张载为追求“为万世开太平”理想所进行的学术探索和实际努力,依然闪耀着不灭的精神光辉,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王兆鹏 马涛】辛弃疾的家世与家风

辛弃疾的家世,历来不甚了然。清代嘉庆年间辛启泰撰《稼轩先生年谱》,曾据族谱述及辛弃疾五世世系;20世纪30年代,邓广铭著《辛稼轩年谱》,苦于找不到辛氏族谱,仅据辛氏《稼轩先生年谱》照录其世系。

【姜玉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教观念

五千余年历史演进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家教智慧,其内蕴的修身成人之法、轨物范世之教、齐家治国之道,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应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家教智慧,既传承其中的“常道”,又“通古今之变”,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成为推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丰厚滋养。

【胡佐斌 罗武林】历代御史碑刻之十四 卢雍"忠义之邦赞"碑:忠义之理 人心同具

川东北素有“忠义之邦”的美誉,那儿的人重气节,为人耿义,名士辈出。那么,历史上“忠义之邦”缘何而来,又是从何时开始有此美名的呢?答案就藏在四川省岳池县境内一块明代御史题写的石刻里。

【卫涛 李明珠】历代御史碑刻之十三 "清流眉目"黄爵滋:忠贞秉直 羞为众草伍

黄爵滋(1793-1853年),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人。清代廉吏、禁烟名臣,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并称“三忠”。

【闫劼】历代御史碑刻之十二 长城上的"御史楼"与"御史碑"

在北京市怀柔区总长约65公里的长城沿线上,有一座为文史学家和旅行爱好者所熟知的“御史楼”。它位于怀柔区渤海镇,海拔752米。在其所处的旺泉峪长城段中,它地理位置最高,建筑规模也最大,是一座二层、五眼的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上层有一栋坐北朝南的瓦房,称为“楼橹”。

【刘宵】历代御史碑刻之十一 "二不公"范景文:不受嘱不受馈,勤为国勤为民

这是一张北京西长安街街景的老照片。照片中右侧的双塔玲珑秀丽,相挽而立。这就是如今已经无法看到、位置曾在西长安街电报大楼前一带的双塔庆寿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吊树而死,明朝灭亡。崇祯帝的大臣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在双塔旁投井殉节。

【李红军】历代御史碑刻之十 李若星《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碑:民之一丝一缕,···

《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石碑刻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立于临晋县衙署所在地(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现保存于临猗县博物馆。石碑为长方形,长95厘米,高71厘米,厚15厘米;碑文为楷书,从右向左,凡31行,401字;碑文结字精紧内敛,运笔平正稳健,由时任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张洪涛 陈志勇】历代御史碑刻之九 钟化民《祭孟母文》碑:孟氏家风承千年 监察···

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有一座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

【张猛 李光明 戚玉柱】历代御史碑刻之八 巡按御史蒋春芳"誓辞碑":肃清一方之吏治

在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第一山”。宋元以来,众多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名家之作。山名即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所题的“第一山”碑刻。

【吴精通 程永华】历代御史碑刻之七 江一麟《祠规》:子孙幼冲时必教之以孝悌忠信

江一麟,字仲文,号新源,明代廉吏,正德十五年(1520年)生于婺源江湾(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司参政、户部右侍郎、都察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等官职。万历八年(1580年)病逝于治理黄河的工地上,终年61岁。著有《易说》《尚书约旨》《安吉川志》等。

【赵万林 张艳艳 寇黎薇 陈白云】历代御史碑刻之六 四次被任命为御史的颜真卿:人···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为琅琊颜氏后裔,家学渊博精深,五世祖颜之推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

【王沛郁】历代御史碑刻之五 杨深秀《以里书银抵新进生公堂礼记》:为政者,为民兴···

杨深秀(1849-1898年),字漪邨、仪村,本名毓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缪春风 朱小莲】历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阳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贼,更须破心中贼

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有一处险要之地——茶寮,那儿有一块悬崖岩石,岩石上留有王阳明石刻碑文真迹,名为“平茶寮碑”。

【杨华年】历代御史碑刻之三 韩愈《燕喜亭记》:尚君子之德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李昊轩 蔡相龙】历代御史碑刻之二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宋柳杨 毛勇锋】历代御史碑刻之一 海瑞"寿字碑""去思碑":节俭祝母寿 政德留人间

海瑞(1514-1587年)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代著名清官,一生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落笔书院2024多篇读书简报被 转载

落笔峰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落笔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儒家经典作为阅读文本,同学们也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获得进步,与儒家文化结下一段善缘。从2024年以来,书院将目光逐渐转移到《史记》中,自《五帝本纪》到《秦始皇本纪》 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发言,共读经典豁明思想,敞开真理,每个人都能温故知新,师生们在讨论中···

落笔书院2024年第二十二期读书简报

太史公说:秦朝的祖先伯翳,在唐尧、虞舜之时曾建立功勋,被封土地,受赐姓赢。“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落笔书院2024年第二十一期读书简报

秋末是年前最后的光景,秋凉风,叶飘零,橙黄路。没有春的生机,夏的活力,冬的寂静。扬起的柔纱,冰凉的脚。三亚是盼不来冬天的,落叶拖出碎黄的尾,最冷也只是这样的凄景。只是,落叶归根,倦鸟思归。秋载满乡愁,吹拂到梦中,素裳裹貂裘,人走茶自凉。潇湘踌躇复远行,碧水殇殇无尽时。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