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订朱子全书(附外编)》出版暨前言

儒学学派自孔子开创之后,历经发展,至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而朱子为其代表,被誉为中国文化“千年以来第一人”。诚如蔡尚思先生所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子之学风靡东亚,影响及于欧美,正是朱子影响力历久不衰的明证。因此,朱子著述可称为中国文化珍贵的思想宝库。

安乐哲在“世界汉学讲坛”第三讲作主旨发言

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世界汉学中心承办的“世界汉学讲坛”第三讲于3月17日在京成功举办。

第四届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启动仪式暨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琅琅书声响彻华夏,句句经典浸润神州。3月18日,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在线上举办了第四届“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启动仪式暨2022年度先进单位与个人表彰大会。

【宋磊】“不隐于亲”“重罪不可容隐”与儒家家国伦理

许多学者根据孔子“不隐于亲”的评价,认为儒家主张只有攘羊这样的小罪可以容隐,而受贿枉法这样的重罪不可以容隐,并把后世法律中谋反等重罪不可容隐制度的渊源追溯至此。然而此观点所依据的是两个独立案件结合成的孤证,忽视了先秦儒家在解决道德两难困局时思维的复杂性。

【刘东】儒家德教有何重要性?

在孔子的逻辑次序中,就算作为道德内核的“仁学”,构成了他念兹在兹的重点,然而,相对于构成了出发点的“认识”而言,它仍不具备学理上的优先性,仍要受到认识能力的制约,仍要被限定在认识边界之内,所以无论如何,它本身也都并不足以构成“本体”。

【孙祥伟 叶彦岑】儒之大者,其行也远——刘长焕先生之印象

刘长焕先生,北京开明文化书院山长(院长)、著名学者、辞赋家、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国当代大悟儒门心法之实证传习者。其先后出任贵州遵义汇善谷书院院长、安徽芜湖中江书院院长、杭州吉尚大讲堂主讲、白鹿洞书院常住传习导师,在杭州创办文化人国学大讲堂,致力于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专访台湾万卷楼总编辑张晏瑞:用中华文化搭起两岸出版交流之桥

就目前两岸关系而言,要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以出版为媒、根植两岸的文化共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笔者透过本次采访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张晏瑞,畅谈中华文化元素在两岸出版交流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并对目前两岸出版交流存在的实际问题与未来出版交流路径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朱杰人教授获中国·朱子故里第四届“文脉奖”(附获奖感言)

2023年03月21日,中国·朱子故里第四届“文脉奖”颁奖大会在福建省南平市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紫阳书院山长朱杰人教授获第四届“文脉奖”。

【田飞龙】中俄全面合作的性质、功能与新秩序愿景

中俄追求的全球和平安全秩序是完整、协调、不可分割的,与美西方的“霸权安全观”相竞争并有着规范性差异。从未来演变趋势看,中俄全面合作关系将首先在双边范畴典范展现上述新秩序的原则和规范力量,进而在更大范围包括联合国层次推进更为健全的多边主义实践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是中俄全面合作关系的共识基础和理想愿景所在。

【李竞恒】孟子思想与克服“时间偏好”

个体的生命有限,但宗法承载的生命河流共同体可以无限,这样就不会只是考虑“三四十年之计”,而是会动辄考虑几百年、上千年的未来,那么博弈的行为模式就一定会很稳健,不会轻易干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和不考虑长远未来和子孙的事。

政协委员陈伟志丨建议高考外语必考改选考,取消初高中英语主科地位

虽然多地把调整的重点指向英语科目,不约而同地降低了其权重,但也面临着三个突出性的问题:一是目前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测试重心过度集中在语法和阅读理解,缺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二是是“应试英语”、“哑巴英语”的问题依然严峻。三是英语科目当前的改革存在“漏洞”。针对问题,需进一步推进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创新初中、高中···

人大代表杨朝明丨关于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助力师道精神传承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曲阜时,鲜明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最强音。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故里曲阜10周年,为此,建议建好孔子故里的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赓续民族文化记忆、保护教育历史遗产、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新杏坛”。

黄灵庚 李圣华 主编《北山四先生全书》出版

《北山四先生全书》收录宋元时期金华地区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四位浙学代表人物的著述全集,由黄灵庚、李圣华主编,整理团队以浙江师范大学的中青年学者为主。

钱穆论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是一种现实人生的和平文化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写作于抗战时期,是他在完成《国史大纲》后由历史研究转入文化研究的转折点。这部纵论中国文化史的代表作,也可称之为《国史大纲》的姊妹篇。对于这部作品,钱穆先生甚为珍视,曾自言:“余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近日,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该书的简···

浙江文化观察:阳明心学何以走出“跨界”新路?

随着一股股“阳明热”涌动,“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思想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何以“跨界”赋能各行各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点。

【李文道】坚定文化自信,做好家庭教育的“加减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今天的中国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家庭财富的增长加剧了教育资源竞争,互联网和信息化削弱了父母的权威,孩子成长发育提早、适应社会延后,家庭结构以小家庭为主,多子家庭在增多。家庭教育如何与时俱进?需要我们有既会“做加法”,又会“做减法”的智慧,以及来自文化自信的定力。

【万姗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更高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引导青少年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整理经学文献 传承经学文化——《经学通论笺注》出版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杨世文及其团队的古籍整理研究成果《经学通论笺注》(上、下册)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对晚清经学家皮锡瑞《经学通论》一书所作的详细笺注,读者通过该书对中国经学会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皮锡瑞原书以儒家“五经”为纲,以经学问题为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条分缕析,解难释疑,是学习···

【任文利】儒教与儒家,文明与帝国——读陈明《儒家文明论稿》

陈明他希望用帝国叙事或者用文明叙事来解决民族国家的问题,可能也不是适恰的。民族国家这样的一个问题,确实还是一个问题,但这对中国而言其实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或者说是我们今日国人自己造成的问题。

【陈良】为政以德: 中华民族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

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的民族,上古时期就形成德治思想与尚德文化。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尧典》即开宗明义指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孔子明确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不仅强调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所有的星辰都围绕着它运行;而且强调为政者的道德引领作用,认为“君子···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