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书】当代儒学对于性别歧视的讨论与回应

有鉴于性别议题在近来备受各界关注,本文将整理当前儒家思想的性别论述,看出相关的焦点。目前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儒家思想有无性别歧视,若儒家确有性别歧视的思想,则如何使性别歧视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或平衡,才能使儒家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对所有人的开放性,而不因性别导致其影响的范围缩小。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种研究的···

【张晚林】什么是家乡?

家乡,并不是一个地域概念,也不是一个民俗概念,而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准确地说,是一个道德世界的维系与形上世界的开显问题。你若能回到家乡,并活化上述四种内涵,则你无异于回到了神的居所。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亦必须尊重这四种内涵;若只是以工业化的模式取代传统农业,从而增加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与收入,这将导致家乡的彻···

【黄卉】王夫之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道

王夫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王夫之的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他的学术思想广博精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曾评价他:“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在王夫之宏大的思想体系中,其有关读书治学方面的思想也是值得重视的,他的治学之道对现代···

【吴园林】《春秋繁露》的治国之道

《春秋繁露》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董仲舒的代表作。董仲舒是汉代广川郡人,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董仲舒治学严谨,立意高远,尤其擅长春秋公羊学,后世尊称其为董子。

【许石林】孔子就算是现代人所说的野合所生,又有啥关系?谁的祖先不是从树上走下···

在某群看到李承鹏的一个朋友圈截图,不禁让我再一次内心重温曾经对几个朋友私下说的话:不管一个人日常言语行为多么貌似接近正义或者有益于大众和社会,你一定要警惕并谨慎看守自己的心情,别轻易向他们献上自己的点赞。

【李晓璇】乾嘉学术有义理追求

乾隆、嘉庆年间是清代经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乾嘉学者反感宋明理学家玄谈义理,他们崇尚汉儒重视文献、讲求证据的朴实学风,以辑佚、校勘、文字、声韵、训诂等考据方法,阐明经书中的圣人之意。考据学是乾嘉时期乃至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但关于乾嘉考据学是否具有义理的争论却始终存在。

【潘光旦】纪念孔子与做人[旧文新刊]

今天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纪念日。对于这位极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先觉者,百余年来,我们很多人的感情和心态始终是很复杂的,今天我们推送的潘光旦先生此文正是直面这种“复杂”而作的。

【黄海涛】轩輗却衣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一位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还乡。皇帝召见他,问道:“以前有位浙江按察使,任满后回去,行李仅一竹筐,那个人就是你吧?”官员顿首称是并致谢。皇帝赐金以示嘉奖,准他返乡养病。这位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筐东西的官员,便是以“清操闻天下”的轩輗。清代小孩子的启蒙读物《龙文鞭影》中有这么一句“三爵刘表,一簏轩輗”···

【张天社】《吕氏乡约》中的廉洁思想

中国古代廉洁思想博大精深,体量丰富,不仅存在于官方典籍之中,也广泛存在于乡规民约和私人著述之内。我国第一部成文乡约《吕氏乡约》,就通篇蕴含着廉洁思想。

【杨朝明 李文文】《春秋》里的微言大义

《春秋》的作者相传是孔子,关于孔子的作品也有不少,但如果请孔子本人推荐最能代表他思想的著作,他很有可能会推荐《春秋》。孔子说自己“志在《春秋》”,其中表达的微言大义,彰显其正名守分的政治主张。

【谢茂松】“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大国文明观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

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国领袖的文明观,拥有的共通的底线共识是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学习与共同存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一整套“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观,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理一分殊”以及“以大事小”的思想,这是对于其他文明的真正平等心与谦虚态度,如此才能“欣赏所有文明之美”,进而“为他国文明···

【许石林】廉政公园记

岁在己亥春,南山区监察委办公楼新葺,于门前隙地,芟杂剪芜,截弯取直,植芳草、栽青竹、设步筑亭成园,供憩游。园成,嘱予作文以记之。

【吴钩】宋朝那么多皇太后垂帘听政,为什么不会发生内乱?

一说到“垂帘听政”,人们很容易想到晚清的慈禧太后,其实垂帘听政在清王朝只是特例而已,倒是在宋代,频繁出现太后临朝的例子,垂帘听政几乎成为常态。

这么多年的《诗经》背错了?真相其实是……

《诗经》,我们可能背错了?”日前,随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安大简”)一期研究成果公布,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原因在于,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二字,“安大简”作“要翟”,实际上是“腰嬥”。

【阎步克】礼书“五爵”的称谓原理:容量化器名

《仪礼》所见饮酒器有爵、觚、觯、角、散五种,可称为“五爵”。“五爵”的研讨,将向人们展示一种史上绝无仅有的、异常奇特的等级酒器礼制,足以显示先秦等级礼制所达到的无与伦比的精致程度。

【孔新峰】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吴钩】这些虚构出来的宋朝人物,原型都是谁?

自元朝以来,评书、戏曲、小说等民间文艺中,以宋朝为历史背景的并不少,比如杨家将故事、包公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既有真实的宋朝人(但情节故事完全是编造出来),也有虚构的宋朝人,比如杨家将故事里的穆桂英、包青天故事里的公孙策,历史上是没有这几号人的,他们都是民间文人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

【岱石】监察御史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誉为一代文宗。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韩愈还是唐代中期的监察御史。

【黄松筠】华夷理论演变与中华民族形成

华夷理论作为中华民族统一体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其一旦产生,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和发展就会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赵伯雄】纪念汤一介先生

我是因为参加了《儒藏》项目,才认识了汤一介先生的。此前我只闻其名,知道汤先生是北大哲学系的名教授,再多一点儿,就是知道他是汤用彤先生的哲嗣,其他的就无所知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