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促会代表应邀参加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泰国中华儒学研究论坛

2024年4月28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泰国中华儒学研究论坛在泰国曼谷格乐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心举办。

儒促会代表应邀参加泰国高校首次祭孔典礼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泰国中华儒学研究论坛于4月28日在泰国格乐大学举行。在论坛开幕之前,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孔子典礼。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儒学研究机构代表与中泰两国部分高校师生代表200余人共同缅怀先师孔子之于教育的伟大贡献。

孔令玉会长会见河南济源思礼三河孔子文化园建设(筹备)考察组一行

4月21日,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三河孔子文化园建设(筹备)考察组一行八人来曲阜座谈交流,就三河孔子文化园规划征求意见建议。

刘振英 田青著《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出版

本书论析了荀子思想与商鞅、墨子、韩非子等诸家思想的关系,以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为线索,对荀子与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谭嗣同等诸位思想家的理论进行了观同别异,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判断与逻辑思维方法进行了剖析,突出了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内在联系与学术个性。

【任俊华 胡丹丹】君子的为政之道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梁涛】知道、可道、守道与论道 ——读《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

荀子曾将求道的过程概括为:知道、可道与守道。这同样可以表达为学的境界,其中“知道”是对道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人与道关系的初级阶段。“可道”是从价值观念上认可道,这是人与道关系的发展阶段。

【杨自强】由“慎终追远”说起

如果把一个人看作一个圆圈的话,那么,这个圆圈的很大一部分与他的父母是重叠的,他父母的很大一部分又跟他们的父母重叠,也就是你和你的爷爷奶奶也会有一部分重叠。同样,这个圆圈的很大一部分会跟你的儿女,你的儿女的儿女重叠……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单纯的“我”,而是“我们”——一个绵延几百年的家族。它就像一个基因···

【倪可可】古人如何演绎《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近日,来自云南玉溪的一段师生合唱排练视频走红网络,聂耳教师合唱团与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合唱团共同演绎了《诗经·小雅》的名篇——《鹿鸣》。

詹石窗:朱熹与道家文化

5月21日晚,马一浮书院系列讲座第三十六讲“朱熹与道家文化”在书院1313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詹石窗教授主讲,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孔令宏教授参加与谈。讲座由马一浮书院副院长、哲学学院教授林志猛主持。校内外诸多师生热情参与。

【曾海军】何以“理”解而非“道”解?

庄子一手炮制的“庖丁解牛”已经在思想史上流传了两千多年。庖丁以刀解牛,历代思想者则以思想解庖丁之解牛。

【秦际明】《论语》中的君子与“不争”《论语》中的君子与“不争”

君子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在《论语》中,孔子对何谓君子作了意涵丰富的阐发,强调君子应当以道为志,以仁为价值归依,以礼义为行为操守等。

巩宝平 著《儒家元典导读》出版暨前言、后记

本书为“曲阜师范大学洙泗史学文库”之一,受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史”、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专著出版基金(2022RXZZ003)资助。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开设的本科生通识选修课《儒家元典导读》讲义基础上完善而成。

自然、政制与文明:经学与古典学四人谈

中西传统文明都关切自然、政制等永恒性议题,对于宇宙自然、政治自然与人的自然本性皆有相通的深邃理解。“自然”涉及宇宙本原、政治秩序、人伦秩序等诸多问题,“政制”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设计,政制与礼法、技艺有何关联,这些问题都隐含着对文明与价值理念的复杂思考。

【余足云】悔以迁善

“悔以迁善”出自王阳明《悔斋说》:“悔者,善之端也,诚之复也。君子悔以迁于善,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意思是,悔悟、反省自己的过错,就会弃恶向善。

【李晓巧】诗圣的胸怀

“杜从夔府称诗圣”,明朝学者费宏在《题蜀江图》中如此写道。在他看来,杜甫的“诗圣”雅号肇始于夔州的就食生涯,在此之前还未达到“圣”的境界。大历元年(766年),55岁的杜甫离开成都后,辗转来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过上了一段较为安稳的生活,写诗交友,关心百姓疾苦,进而思考社会人生。

【罗慕赫】尚俭持家久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古人从史册上得到的宝贵经验。古人治家,每每将“尚俭”放在关键位置,尚俭不仅意味着在经济上减少家庭开支,更重要的是,尚俭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美德,也就是古人说的“俭以养德”。

【张金梅】从变从义:古代文论现代阐释的话语规则

古代文论现代阐释如果自王国维开始算起,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百余年的古代文论研究现状看,“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刘国民】《春秋》“序辞”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对《春秋》《公羊传》的诠释

《公羊传》认为,序辞是《春秋》书法之一,有微言大义。董仲舒是西汉公羊学的大师,在解释《春秋》《公羊传》时,一方面明确地概括出“序辞”的观念,且把序辞作为《春秋》正名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继承《公羊传》的基础上推见至隐,曲折幽深地阐释序辞的微言大义;再一方面,通过《春秋》序辞的书法而创造性地建构出天人之道,所谓···

【伏俊琏】战国楚竹书《子羔》为孔子学说之嫡传

孔子(前551—前479)是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收徒讲学,整理五经,是孔子所做最重要的事业。

【贾海生】荀子撰作《仲尼篇》时所据孔门语录及其与安大简《仲尼曰》的关系

将安徽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仲尼曰》与《荀子》联系起来,尤其与《荀子》中的《仲尼篇》合观对读,相互参证,不难体悟到《仲尼篇》当是荀子从其研习的一种孔门语录辑本中引出中心议题并展开论述的名文,而其所习所据的孔门语录辑本与《仲尼曰》在内容、形态等方面完全相同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