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著《治盗之道》出版暨苏亦工赘言

《大清律例》中的盗律尤能展现传统治盗法制的内容和特色,乃至整个传统时代治理之道的精神与命脉。清代盗律及其实践反映出传统时代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立法、司法技术,在严定并恪遵律例的同时,又能不局限于制定法的形式逻辑,以实践为面向,纳入礼范畴内的伦理、情理等,矫正纯粹逻辑机械、僵化的弊病,综合发挥刑政与礼乐的作用。

[日]冈元凤 著、王承略教授 解读《诗经图谱:彩绘本〈毛诗品物图考〉解说》出版···

《毛诗品物图考》由冈元凤纂辑,是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植物、动物的图释著作。全书共七卷,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个部类,图配文字考证,其中有211幅插图。

方诚峰 著《君主、道学与宋王朝》出版

本书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

俞江 著《周官与周制:东亚早期的疆域国家》出版暨前言

本书是一本以《周官》为基础文献,以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国家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学术著作。

甘怀真 著《天下的诞生:巫教、上帝与儒教国家》出版暨自序

若想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思维,必须从宗教角度切入!古人看事情的角度与今日有很大区别,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

任利伟 著《明代易学思想研究》出版

本书将明代易学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突出易学在明代的学术衍展、政治变革、文化交融中,究将展现何种特质这一“问题意识”,既从外缘着眼,又遵循易学演进的内在理路,通过逻辑的辩证、历史的考证、文献的佐证,从易学思想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经世实学、三教融合、中西会通,试图把握、揭示明代易学思想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品格。

[日]渡边英幸 著《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出版

《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将中华这一概念的形成视为始于先秦并在后世不断发展的含义和语言的层累,讨论中华概念构建的过程,分析构建中华概念的基础以及不同中华观念间的差异与联系。

汤元宋 著《朱熹张栻往来书信疏证与研究》出版暨说明与凡例

朱子学对于近八百年东亚社会有着笼罩性的影响。朱子学研究中,朱熹的书信——特别是朱熹与张栻的往来书信,尤为关键。朱张往来书信中,所涉及的“中和新旧说”,以及稍晚的“仁说”“心说”之辩,代表着理学内部的碰撞、融合与转型,也代表着朱熹思想真正走向结构性成熟

包伟民 总主编、何俊 主编《知宋·宋代之儒学》出版暨导论

《知宋·宋代之儒学》重点关注宋代儒学的发展,分上、下两编。上编依年齿选邓广铭、徐规、陈植锷先生与陈来、王瑞来教授共七篇文章。下编收入编者何俊教授近年分析宋学初兴时胡瑗湖学与宋学完型时朱子理学、象山心学、水心事功学等四篇文章。上、下两编互补,引导读者对宋代儒学获得一个兼具宏观与微观的认知。

朱汉民 主编《王闿运全集》出版

《王闿运全集》全面收录王氏现存著述,先后列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担纲,带领专家团队,历时八年,点校整理,成书38册,1240万字。

扬之水 著《名物研究十二题》出版

名物学是涉及社会生活史、工艺美术史、文物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二十多年来,扬之水通过其扎实严谨的研究和勤奋著述,将名物学发扬光大,给这门古老的学问注入了新的内涵,正如作者所说:“在考古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情况下,今天完全有条件使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解决文学、历史、考古等领域中遇到的问题。”

陈祖武 著《乾嘉学术编年》出版

本书为编年体乾嘉学术史资料长编,所录文献上起乾隆元年,下讫道光十九年。凡上述百余年间之重要学术史事,诸如中央地方学术举措、学者主要著述及见解、学术师承等等。

甘怀真 著《天下的诞生:巫教、上帝与儒教国家》出版暨自序

若想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思维,必须从宗教角度切入!古人看事情的角度与今日有很大区别,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举凡谷物的生长、闪亮青铜器的铸造,以及精美玉器的加工,古人认为这一切背后都有「神」的影响!若缺乏神灵帮助,世间的一切将无法和谐运作,自然也就谈不上风调雨顺。因此,与神打好关系是古人生活的重心,祭祀也就成为···

黄圣松 主编 《弘扬汉学,继往开来──第一届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出版

本书为二零二三年七月八日与九日,由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大学汉学院主办「弘扬汉学.继往开来──第一届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成果。透过在线、线下同步会议,来自各地的学者共同分享研究心得,分为「教育思想与现代化意义」、「经部典籍研究」、「宗教融通与阐释」、「文献学」四项专题,内容宏富,反映汉学国际···

赵培 著《书经之成立》出版暨序言

《尚书》是中国渊源最古的典籍之一。其文本佶屈聱牙,向称难读,而在流传过程中,又历经秦焚书、汉今古文聚讼、东晋伪古文淆乱、唐天宝改字等项厄难,以至原本面貌隐晦,成书过程亦不得其详。

张京华 主编《日知录刻本要籍选刊》(第一辑 第二辑) 出版

《日知录》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日知录》中的研究方法代表着最基本的古今学术研究法,从《日知录》中化用的成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最家喻户晓的民族革命口号。

陈超 著《明伦弘愿: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出版暨后记

汤用彤先生曾谓,佛法与经学在北朝的相遇乃“一大事因缘,实甚可注意”。本书从这一判断出发,通过对核心文本的再解读、对典型事件的发掘,拓展了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的视域。通过发掘北朝僧众反思“修多罗”译名、重构佛教典籍整理方式以及三教存废论辩、征辟沙门、太后出家重构北朝的经学语境,指出经学对佛教中国转化的方向、致思理···

金纲著《论语鼓吹》前言暨后记

本书是一部“为己之学”,是笔者幼时即在家父督导下读《论语》,对这部中国第一典籍,有一种特殊疼爱的介入和坚持真诚面对的理念。该书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分析儒学义理,它是按照笔者理解的《论语》本义与现代价值的关联来解释《论语》的。全书对孔学有褒有贬:一方面,读者看到的是笔者基于疼爱,对先哲的认同和赞誉;另一方面,读者也能···

(清)薛允升 辑录、张忠炜教授 点校《汉律辑存合校》出版

《汉律辑存》爲清末律学大家薛允升遗作,于1900年前后亡佚。《汉律辑存》似非定本,虽无法与沈家本、程树德之书相提并论,但具有沈、程书所不具备的显著特征:除辑佚《汉书》《史记》《后汉书》等所载外,对《说文》及经书记载,如《公羊传》《周礼》《礼记》等,亦给予较多关注;汉唐注疏外,又多采惠士奇《礼说》、惠栋《九经古义》···

[韩] 柳旻定 著《经典修辞学——东亚三国的经学认识 》出版暨序言

本书《经典修辞学——东亚三国的经学认识》采用了与此前经学研究不同的方法,通过研究中·韩·日《孟子》修辞学解释来探明其特征和价值。揭示了前近代东亚知识份子把修辞作为一经学研究方法的事实,并以东亚三国的代表性《孟子》注释书作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切入,寻找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