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基 著《汉字中的礼法观念》出版

礼法是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无不萌发于各种具体生存需求,其逻辑联系多见于文字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本书试图通过对文字的解读和分析来呈现这种联系,深入历史语境,挖掘蕴藏在古文字背后的文化因素,以使我们达到对于中华文明的更好理解。书中经由对“射”“法”“宀”“道”等具体汉字的字形结构演变的考辨和梳理,展现其背后诸如“射礼”···

姚中秋著《文教国家:中国国家形态的历史政治学研究》出版

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方法,对中国古今的国家形态进行贯通性研究,并将其概括为“文教国家”。全书揭示了中国型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文教国家的结构与其比较重要的治理制度与机制。本书自觉、全面地运用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就中国型国家的构成和形态提出了一系列全新命题,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运用历史政治学发展政治学理论的方法。本···

李天伶著《誓起民权移旧俗——梁启超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暨唐文明序

本书系统考察了梁启超1896—1903年之间的思想历程,从政治思想的视角突出梁启超以教育为核心的变法主张,通过对《变法通议》《新民说》等核心文本的分析,刻画出梁启超早期政治思想从侧重民智转向侧重民德;着重讨论了孟德斯鸠、卢梭、耶林和伯伦知理对梁启超所产生的影响,特别强调孟德斯鸠对政治美德的论述构成梁启超公德思想的主要···

任锋著《共和立国与治体新论——钱穆历史政治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本书在对钱穆论著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大一统、政教关系和历史政治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复古”和“西化”都不可能成为现代立国的实践立足点,应当在共和立国的大方向上来看待传统与现代性、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在大一统现代升级的视野中来理解晚清以来的变革、战争与治理。可以说,治体新论是在开放吸收中西传统启示的脉···

杨国荣 著《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增订本)》出版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

[日] 佐藤将之 著《参于天地之治:荀子礼治政治思想的起源与构造》出版

“礼”对其他概念的吸收重组,发展了出一种指向伦理目标的,又具有客观性的政治哲学,其以人间的治乱议题为终极关怀,试图解决失序,即实现人类社会的秩序与安定,“治”的达成。荀子的礼治论不仅在汉朝国家体制设计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更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贻德 撰、徐公喜 校点《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出版

李贻德的《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是清人辑佚东汉贾逵服虔注释《春秋左氏传》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徐渊 著《两周秦汉礼典相关出土文献考疑》出版暨前言

本书从两周礼典研究的角度出发,首先界定了出土文献类礼典研究文献与考古类礼典研究资料的基本区别,进而对礼典相关出土文献做了分类,将目前已经出土的与礼典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分爲六个大类。

朱汉民 著《四书学的思想世界——宋学的经典转型与思想重建》出版

本书以宋学的经典转型为视角,探讨唐宋社会变革引发的中国思想史发展,重点关注宋儒对中国思想传统的重建和整合。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追溯“四书”的早期学术形态,即作为儒家诸子、六经传记的思想特点;中篇通过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考察宋儒如何将“四书”原有的核心思想做出新的思想诠释,重建了两宋以后的中国思想传统···

(清) 孙毓修撰、乐怡整理《小渌天书录 小渌天藏书目》出版

孙毓修平生著述计有四十余种,其中与版本目录学有关者十余种。本书即以孙氏所撰书目题跋相关的著述进行整理,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小渌天书录》,即孙氏对其经眼古籍所撰题跋书录。二为《小渌天藏书目》,即孙氏藏书目录。孙氏所撰书目题跋系清末民国版本目录文献中较为重要一种,今列入《书目题跋丛书》出版,以供学界之用。

潘斌 著《礼记学术史》出版暨绪论、后记

本书是一部关于《礼记》的学术研究史,《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其所蕴含的礼学思想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礼仪风范的形成也产生了重大作用。本丛书根据《礼记》传承的具体情况,按时代顺序分立章节,对元典研究史、阐释史进行梳理和评断。

陈居渊 刘舫 编纂 《周易图像汇编》(全5册)出版暨前言

本书选取周易图像6000余幅,依时代为序,以图像作者为线索编排,全面反映历代易图学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同时直观地呈现了历代易图学者的易图创作特点,是对历代易经图像的一次全面的梳理,为易经图像学的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搜集图谱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明人、清人文集,从中这些明清学者的非易学著作中···

张靖杰 著《发天意而正名号——公羊学语境中的董仲舒名论》出版暨序言

作为公羊先师、汉代大儒的董仲舒发明《春秋》经义,承先秦儒家之“正名”,提出“深察名号”的主张。

侯昱文 著《西周的王权、典仪与宗室思想》出版

西周一直被奉为中国典仪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王室建立了诸多为后世王治传统奠基的典仪。在本书中,侯昱文(Paul Nicholas Vogt)通过考察青铜器铭文,在变化多端的西周王室地缘政治中重新发现了早期中国典仪之本。作者揭示了周王如何承袭原有的典仪以建立和维系政权,同时作出修正,影响了后人对周王室仪式的记忆,并塑造了中国史上的治···

马志亮 著《秦礼仪研究》出版

《秦礼仪研究》通过对秦人婚礼、宾礼、丧礼、祭礼四种礼制活动的考察,探讨秦国和秦朝诸多礼俗的主要仪节和演变历程,重新审视秦国和秦朝的礼乐文明,以修正战国以来人们对秦“虎狼之国”“无礼义之心”的误解,复原秦人民风古朴、谨守法礼秩序的礼义形象。

马昕、米臻点校《三家诗遗说考》出版

《三家诗遗说考》是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两代经学的大成之作,其征引三家《诗》佚文遗说合五千馀条,完全超越之前所有的三家《诗》辑佚著作。陈氏父子在汉儒师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考证,建构出一个庞大的三家《诗》学师法网络。

[清] 段玉裁撰、彭慧点校《诗经小学二种》出版

段玉裁撰《诗经小学》一书原三十卷,经臧庸摘编其精华为四卷,收入拜经堂丛书梓行于世,是为四卷本。

张忠炜 整理《汉律辑存合校》出版

《汉律辑存》为清末律学大家薛允升遗作,于1900年前后亡佚。全书由两部分构成:一、以《汉书》《后汉书》《史记》为主,大体以本纪、列传之先后为序,进行辑佚。二、除采择《说文》所见律令外,主要取材于《公羊传》《礼记》《周礼》《左传》等经书,以经传记载先后为序,汉唐注疏外,又多采惠士奇《礼说》、惠栋《九经古义》、孔广森···

朱汉民 著《湖湘学统与中华道统》出版暨绪论

本书通过湘学形成、演变的千年学术历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学统与中国文化道统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源远流长的湘学发展脉络中挖掘中华文化的道统意义。

杜春雷 著《费密学案》出版暨后记

杜春雷,1984年生,山东高青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史博士后,现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巴蜀文化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多类项目,参与《儒藏》《巴蜀全书》编纂,执行主编《儒藏学案》《儒藏论坛》等。发表学术论文、···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