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涵】从帛书《易传》看战国易学的哲理化

刘大钧曾称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经文及其传文的出土,是易学研究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的确,马王堆帛书《周易》为易学研究带来了新鲜血液。

【吴荣生】孔子修订《春秋》的意义

孔子修订《春秋》成为经典,可以教化天下人,书中不仅仅是叙述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承载着评判和威慑世人的标准。所以通过孔子修订《春秋》,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准绳,也发挥了治理天下的作用。

【梁钦元】我的祖父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交往

毛泽东坚持要梁提出批评。梁漱溟沉吟了片刻,就直率地说:“希望你在人格上,不要轻于怀疑旁人;在识见上,不要过于相信自己。”毛听过之后点头微笑,相约再会。

【杨朝明】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出自《周易·系辞传》。从字面理解,“业”是成功、功业,“德”是德行、道德。什么都能拥有叫“大业”,每天都在进步叫“盛德”。这句话表面看比较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意涵非常饱满。

【卡门·李·德格】2020年的存在主义转向

虽然存在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焦虑、偶然性和死亡的很多智慧,但是我们必须具体思考其有关政治和机构的观点。

【曹树明】淡化学派意识回归原初语境——“关学洛学化”辨正

梳理关学史时,学界提出了“关学洛学化”这一问题,追问关学在张载之后除李复等“正传”之外,是否还有一支发生了洛学化的转变?淡化学派意识,回归道学初创期的原初语境,或许能更为准确地认识“关学洛学化”问题。

【吴忠伟】梁肃、李翱与唐代天台止观之学的儒学化

在诸宗并起之中唐,湛然以标志性的“无情有性”说与止观之学的重构推动了天台学的发展,促成了天台学的中兴。从宗教思想形态学角度看,湛然以“止观之学”定义“天台”,开辟了天台佛学对儒学新的诠释维度:由关注作为“礼法”的儒学,转向作为“心法”之儒学。在此基础上,唐中期的梁肃(753—793)与唐后期之李翱(772—836)二者以士人身份,深···

【陈明】驳“七夕非情人节论”——为中国情人节辩护兼及其他 [修订版]

传统节庆有基础可以更新,现代生活有情绪需求有待释放。七夕情人节主题的强化可以说是一个利多弊少甚至可以说两全其美的好事,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学术角度建言当然是学者的权利和责任。但学者也应该情醒,自己是阐释者而不是立法者,对待民风民俗,还是采取“从众”的态度为好。

【尤拉姆·哈兹尼】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本文将提出有关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取得的胜利、已经发生的变化和接下来可能要发生什么的若干浅见。

【刘恒】孔子“诗教”的核心观念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一词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自产生以来,对其探源阐释颇多,将孔子的诗教与其门人对其思想进行阐释的《礼记》结合到一起来看,其核心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那就是尊德性与道问学。

【温显贵】《经传诸子语选》的编纂价值

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1911—1992)一生博览群书,在经史子集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先后完成数十部学术著述。而面世较晚的一部以“进德修业”为宗旨纂辑的《经传诸子语选》,学人尚鲜有论及。其实,在张先生的等身著述中,这部编著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从船山学“坐集千古之智”“希张横渠之正学”和“六经责我开生面”这三大学术基质而言,我们可以说,船山学是中华国学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典范,表现出我们如何对待国学、如何研究国学以及如何赋予国学新的时代内涵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对于我们既礼敬中华国学又促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精神启迪和价值砥砺意义。

【易舜】天地之中有嵩山

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景观,并置于嵩阳书院内。放眼天地之中的这片土地上,儒家的嵩阳书院、道家的中岳庙、释家的少林寺会聚于此,各自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支血脉,它们相互借鉴与融合,共同成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微。

【王彩霞】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创造的植根于家乡的本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贤”。深刻理解传统乡贤文化的内涵,挖掘传统乡贤乡村治理中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的经验与智慧,有利于弘扬传统乡贤文化,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李公明】前儒托命人义宁陈氏与……时代悲歌——读张求会教授的《陈寅恪家史》

读张求会教授的《陈寅恪家史》(东方出版社,2019年11月),想起多年前读过他的《陈寅恪的家族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就先从“家族史”和“家史”谈起吧。

【谷继明】以哲学问题意识研究北宋图数学的典范之作——陈睿超著《司马光易学宇宙观···

《潜虚》之后一千年的当代,大概很难再有人去模仿《潜虚》做一个新的体系。但仍不妨有《潜虚》的解人和知音。陈睿超的《司马光易学宇宙观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便是其代表。《潜虚》晦涩偏僻,属意者希,但也有数家研究者。睿超兄的专著,较于以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朱杰人 张攀利】朱熹:礼学与理学的沟通——殷慧著《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

本书是殷慧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朱熹礼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从2009年其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到2019年此书正式出版,正是“十年磨一剑”。作为 2019年度评选的十大好书之一,可谓名至实归。细读此书,其特色与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吴承学】“考之以制度”的春秋文体学研究——读韩高年新著《礼乐制度变迁与春秋文体···

韩著以宏通视野与个案研究结合起来,将春秋文体作为有时空特性的独立研究对象,并从礼乐制度及其转型作为切入点对其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对春秋文体进行分类研究,深化了学术界对先秦文学与文体的认识;辑录出土文献中的春秋文章,并依先秦经、史、子多为文集的通例,析出其中的春秋之文,拓展了春秋文章的材料范围,展示了春秋文章的创···

众学者召开线上研讨会:“家”,作为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

6月21日,来自国内几所高校的学者就复旦大学哲学院孙向晨教授的《论家:个体与亲亲》一书召开在线研讨会。

【曾海军】上百年来自我摧残之流毒——电视剧《三十而已》观感

所谓做回自己,就是摆脱所有人伦关系,把自己的过去清空掉,仿佛这样就可以剩下自己。要学就出国留学——比老家更广阔的是都市,比都市更广阔的是外国。自己永远在别处,传统文化只是埋没了自己。上百年来的自我摧残之路,流毒之深远,《三十而已》承其余绪而不自觉,如此而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