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于联凯】论颜子“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思想的意义与影响

清人崔述在《洙泗考信余录》中对这一条所记内容提出怀疑,主要理由是:“定公之时,颜子尚少。”其认为不会有此事,又认为“此事本出《吕览》,乃颜阖对庄公语,非颜渊对庄公语也。”细而绎之,其实崔述的这两条论据均非切实可靠之论。一是,鲁定公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09年至前495年,而颜回的生卒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21年至前481年,即鲁定···

【杨朝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交往和不断融合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深沉厚重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壮大,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叶文举】明道书院:明什么理 正什么道

南宋淳祐年间建造的明道书院是成立较早的一所书院,地处建康府城镇淮桥东北(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北),明道书院的命名和理学创始者之一程颢有直接的关系,因程颢号曰明道先生而得之。最初建立明道书院的目的是“刊其遗书,崇其仪型,使天下后世之学者,收其心之所思,而明先生之教”。

【许石林】躁急这种脾气,只适合用于君子之间

不得不说,这不是费先生一个人的问题,这是白话文运动以后文化名家普遍的尴尬,时过境迁,他们曾经精彩的文字,今天的人读起来不顺了。原因主要是白话文是文话一体,变化太快,必然出现这种情况。

【田飞龙】港澳应充分认识中共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观发展观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顾了港澳回归的历史,以及香港局势出现严峻局面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代春敏 王文书】千年回响:诗歌里的董仲舒 ——(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太极殿②众君子,分司洛城。自春涉秋,日有游讨。既而韦公③出守,兹乐便废。顷因公宴,方接咏言。崔光禄述志论文,首贻雅唱。诸公嘉德叙事,咸有报章。若夫盛时、荣位、华景、胜会,此四者古难一遇,而我辈比实兼之。至于精言探道,妙识发义,戏谑而逢规戒,指讽而见师表。益过三友,岂易得乎?谓膏泽傍润,芝兰久袭,韦公近之矣。以文···

【朱汉民】血性人格的文化心理建设

“血性”是指人的血气与德性融合的人格特质。湖湘士人因为其德性与血气的结合,故而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宏大事业来。湖湘地区血气与德性结合的文化心理、文化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积淀与主观的文化心理建设的共同作用完成的过程。

【大卫·伯奇】哲学家是魔鬼吗?

本文探讨哲学与魔鬼的界面。

【詹姆斯·马特尔】虚空美学:论布拉德·伊文斯的《凝视人性之痛》

布拉德·伊文斯(BRAD EVANS)的《凝视人性之痛》写的是一个悖论。一方面,神圣概念——本文即将要解释的是我们谈论的是这个概念的西方变体——被视为人类生活的任何价值都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悖论在于),正是这个神圣性引发了最大的和终极的暴力。

【西奥多·达林普尔】当官的快乐

作为无足轻重者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无足轻重者,或者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人,但是,野心勃勃是让无足轻重者成为危险人物的关键因素。

【西奥多·达林普尔】当官的快乐

作为无足轻重者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无足轻重者,或者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人,但是,野心勃勃是让无足轻重者成为危险人物的关键因素。

【丁纪】甚矣吾衰也

万章问孟子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孟子》总章一二八)孟子此际之所着意,乃在与贤与子不异,对于禹衰之语,并未直接置评。必言之,则亦前后章所谓“好事者为之也”、“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之类而已。

【王蒙】君子面面观

据说最初君子一词为“君王之子”,用以表达受过良好教育,道德与风度比较高尚的王室新生代。后来,追求道德风度的人也都喜欢君子的美名,对君子的内涵的拓宽与讲究日益丰富起来。

【陈永跃】朱熹与宜兴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时年已64岁的朱熹接到了自己的老友、宜兴县令高商老寄来的信,信中请他为宜兴新修建的县学校著文以记之。按照儒家的传统,写杂记一类的文章,是要和写碑文一样立意的。立碑著文主要是称颂功德,而这样的文章所记大事、小事各异,故取义也就不一样。因此,清朝姚鼐说,有的人作序与作铭文、作诗文全部用写···

【余东海】建体立极,直透本源 ——顺便澄清一个重大的学术误会

朱子曰:“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又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吴钩】木做的房子,铁打的房产税

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说,先秦时的“廛布”便是房产税。什么叫“廛布”呢?汉代学者郑玄解释:“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清代的袁枚说:“廛布者,商贾所居屋税也。”可见“廛布”严格来说是营业税,而不是房产税,房产税是财产税。

【余东海】学达性天方最贵 ——东海客厅论仁本

天字多义,但作为本体的天,即昊天上帝、性与天道、形而上的天,有没有人格,只能有一个答案,不能时而没有,时而有。我的答案非常明确和绝对:没有。天无人格这一点,应该是儒佛道三家共识,佛学道学亦不立人格之天。佛教道教将人格赋予天道,那是一种宗教的本能和需要。

【张洁洁 宋宇】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结的现代诠释——《仁与共在——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常青藤,是中国文明构成的重要思想根基,时间赋予了它惊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的一般大众化内涵与人们的行知悄然融合,深刻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对生命的关怀是儒家思想中“仁”的体现,这个过程始于孝悌亲情,逐渐从关怀个体人生直至深入宇宙生命,它···

【刘书芳】从《诗经》走出去说起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曾说:“中国是欧洲以外仅有的这样的一个国家:自远古起,其古老的本土文化传统一直流传至今。”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世界汉学诗经学》丛书(四册),在充盈学术蕴味之余,为读者带来了别样的文学之旅,并体味在以往的某些时段,那些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与《诗经》有关的事情。

【陈晓霞】孔子的衣食观

衣食乃人人之所需,它关乎性命与健康,更关乎礼制与德行。孔子把礼制思想贯穿于饮食之中,依礼而衣,非礼不衣,衣着得体;依礼而食,非礼不食,饮食有节。孔子通过衣食行为充分体现了尚礼、守礼的圣人风范,践行着儒家中庸思想和高尚仁德。孔子的衣食观是人们在新时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大健康的智慧源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