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体悟中华元典精义

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百年间,东地中海沿岸、南亚次大陆、东亚大陆的几大古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一个精神飞跃时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轴心时代”,也即人类精神枢轴形成的时代。轴心时代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先哲历经数代锻冶,构建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成为延传后世的经籍,笔者曾将其称为“文化元典”

《宋明理学史新编》将是对宋明理学研究的高水平总结性呈现

这次复旦大学主持的《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是一件很好的事。如果今天我们要谈《多卷本新编》写作的意义和立项的意义,不能离开旧著的三卷本《宋明理学史》,它代表了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宋明理学研究的水平。今天的项目称为《新编》,是相对八十年代的旧著而言的,所以认识《新编》的意义,就不能离开···

【张慧敏】即身而思道

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哲学的阐释与创新问题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如何在西方哲学话语冲击下凸显中国哲学的声音、阐发中国哲学的精髓在时代境遇中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在哲学危机和现代性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当代西方哲学发生了“面向生活世界”的生存论转向。

【关凯】历史不会终结,还会继续演进 ——评潘岳《中国五胡入华和欧洲蛮族入侵》

也许,如果我们泛泛地说人性普同,似乎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但一旦把“文化”作为一个变量引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事情就可能变得有些复杂,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自己一种几乎不自知自觉的文化“默认程序”中思考问题的。

【方素梅】探寻中西方道路的文明逻辑 ——《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简评

由于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有关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的争议从未停止。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和解读中西方道路的文明逻辑,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分别经历了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辉煌以后,中西方都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政治分裂和文化冲突阶段。然而,相似的历史轨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

【潘维】大型政治共同体的逻辑 ——读潘岳同志文章《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近日读到潘岳同志的奇文,比较五胡入华的三百年和日耳曼各部入主西罗马的三百年。文章说明,这两个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中西后来不同的历史路径和不同的政治结果:一个是族群的分散封建,迄今再未有罗马大一统;另一个是胡汉融为一家、一扫汉末至三国两晋到南朝的颓废,恢复了郡县大一统的勃勃生机。

【曾学文】《阮元集》:清代学术文献整理的新成果

回眸中国近代社会巨变前夕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两千年封建社会经历了最后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阮元无疑是这一时期政坛、学坛、文坛一颗耀眼的巨星。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晚号雷塘庵主、怡性老人,扬州人,为清代中期名臣,深受乾、嘉、道三朝倚重,历官各地,屡任要职,卒后被道光皇帝称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陈家宁】“孔子之后” ——一位北美汉学家眼中的早期中国思想史

在当代中国学术界,“中国”是各学科学者研究的核心,因此关于“中国”的问题——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等,被划分在了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学会、刊物、学派甚至话语系统,学者们各自发展,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我的学术成长之路是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开始的,同时我对中国文明早期的很多问题都感兴趣,因此在学生···

【舒兴庆】《诗经》中的政治智慧

因为要读诗经,便入手了一套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前前后后读了几个月。其间,也兼读钱穆等大家、学者的有关诗经的文章。诗经本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而历代儒生、文人的心解,更是河上的云霞,五彩斑斓。看河是一种景观,远眺云霞,又是另一种美。

【郑翠云】亲近朱熹的可能路径

朱熹(1130-1200年),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近人钱穆曾评价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

【晋海学】在春天,打开一幅草木与生灵的画卷 ——评《诗经动植物图说》

《诗经》的动植物研究自古有之。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王应麟《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毛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等皆是其中翘楚。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诗经》名物,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诗经》以赋、比、兴著名,离不开作为本喻的“鸟兽草木”。如果读者弄不清楚“鸟兽草木”所指为何,那么恐怕也很难弄清所赋、所兴的主···

【周少川】图书推荐廿载精心整理 推出“方学”巨帙

明清之际是鼎革巨变、“天崩地解”的时期,也是我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方以智是这个时期诞生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书画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他一生著述极其宏富,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和多个方面,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大学者,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峙,为一代巨擘。百余年来,明清之际学···

【孟少杰】哲学家的淑世情怀——读《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

《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一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展示了儒家文化本有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揭示了儒家文化和民族复兴的内在关联。

【阿格尼斯·卡拉德】其他女人

嫉妒是并不吸引人的情感,但是与仇恨、蔑视或者怨恨不同,嫉妒不是被禁止的情感。如果知道皮埃尔欺骗了娜塔莎,我们将发现她的嫉妒可以理解,甚至情有可原。

【廖晓炜】中国哲学的特色、意义和研究方法

在中西对比的视野下彰显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色,以及透过古今之辨阐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意义,可说是中国哲学史学科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根本问题,回应上述问题的种种努力和尝试则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在中西古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合理、成功回应上述问题的关键,

【漆永祥】点染丹黄十数载校成曲礼三千篇

清代秦蕙田所主纂的《五礼通考》268卷,分吉、嘉、宾、军、凶礼五大类,上自先秦,下讫当时,以《三礼》为核心,广泛徵引历代经史四部之说为佐证,纵横梳理,类例详明,纠谬补阙,时出己见,成为当时礼学研究方面集大成式的重要著述。但近三百年来,迄无点校整理之本,诚为憾事!然在去年年底,我们终于捧到了由南京师范大学方向东、···

【虞万里】礼学文献的渊薮笃实功夫的结晶

五礼文献,散在经典、注疏、政书、类书、文集和专著,浩瀚难检,每为学者所叹。朱熹曾说,“礼乐废坏二千余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此语为吴必大淳熙十五六年(1188、1189)所记,时朱熹年届耳顺,学问已造极致,已深刻认识到古礼难读难治。

【李强】郭齐勇先生和他的“守先待后”之作 ——简评郭齐勇著《传统文化的精华》

近代中西遭遇以来,西方挟其器物、制度乃至观念的力量,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压倒性优势。一时间,传统中国要走向现代,突破其困境,中国文化成为众矢之的。自此以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不同于西化派全面否定、全盘打倒的“彻底重建”,郭齐勇先生强调在传统与现代双向批判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进···

【虞万里 漆永祥】《五礼通考》终于有了整理本

五礼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总称,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清代成书的《五礼通考》对中华礼制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总结梳理,被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百科全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