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贵】仰观俯察解古义 思接千载出新知 ——读《治水神话与礼乐教化研究》

通读本书,感觉作者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所论涉及多个学科,作者旁征博引,层层论析,开掘深入,作者通过对先秦文化典籍中的治水神话史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治水大法“洪范九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治水神话、宗庙祭祀、宗法制度、文教之功、政教大法连缀起来探讨上古时期洪水神话的学术主题,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治水神···

【唐翼明】刘强《世说新语新评》序

刘强是位年轻学者,比我晚了一辈,也从未谋过面,但他对《世说新语》的热情和爱好使我深引为同道,尤其是他建立“世说学”的野心,很是搔到我的痒处。虽说《世说新语》最终能否成学,至今也还是个问号,但我却是很早就有此念头的人。

【李景林】以大事小与以小事大

先秦人所理解的“天下”,其意义犹今所谓世界或国际社会。东周各国间之关系,与当代国际关系,多有相似之处。春秋五霸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今日美国、北约对联合国之关系,亦颇相仿佛。孟子的王道理论,对国际关系问题多有讨论,这一章即集中讨论国际关系问题。其中所提出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理解和建立合理的国际关系原则,亦颇有启示意义。

【邱澎生】“儒法折衷”视野下的明清“儒家法学化”

瞿同祖是20世纪卓越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在西方汉学界颇有声誉。其著作《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清代地方政府》一版再版,可谓经典。本期私家历史特邀四位学者“重读瞿同祖”,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学术思考。

【安乐哲】礼义在,有廉耻

如要看到儒家“角色伦理”与较之更为“形式的”、还原论(简化主义)原则(或曰“基于(西方)德行”的理论)之间有很大差别,还有一种方法,是要对整体观的儒家道德做出解释,说明它对人经验的特别性、“非形式”“域境化”方面,为什么远远不是忽视、边缘化,而在事实上是作为至关重要性对待的。

【邓勤】以儒家经典赓续民族价值 ——读《四书通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闪耀着先哲思想光辉的语句早已经渗入国人的文化血脉,成为指引我们工作、学习乃至为人处世的圭臬。这些语句大多数来自“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随着历史的推移,孔子、孟子等圣贤人物及其思想言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彰显,并成为早期儒家···

《诗经地理》:在《诗经》中寻找古中国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约五六百年间的各种诗歌。有些诗歌采自民间,周代专门设置了采诗官,前往各地收集民间歌谣,借以向天子反映各地百姓的民间生活。另有些诗歌来自于周代的贵族文人们,以叙事和反映风俗为主,将周代的贵族生活与社会现状写进诗歌中。

《诗经地理》为今人搭建重回三千年前的“入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篇从西周初年,绵延到春秋中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所描述的时代已太久远,什么才能让读者重回那个中国文化的纯真年代呢?

【陈菁霞】《荀学新论》重新考察荀学及其当代价值

牟钟鉴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考察了荀学及其当代价值,并且提出了荀子群学十论,深刻剖析了荀子群学思想的精义,为当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参考。并进而探讨新荀学的新结构,在“新荀学与新经学”一节中还大胆提出中华新的核心经典“六典五经”说和“九典五经”说以及新经学若干构想。

【蔡炯昊】重访“异乡”的圣人

通观全书,三百多年前的一位“乡里的圣人”跃然纸上,其言其行,一一历历如绘,尽管其中有些层面未必是颜元自己所愿意全然展露的。成为圣人的理想,对于现代人而言似乎有些迂远,但当那些带着“体温”的思想被唤醒时,我们仍可表示“了解之同情”以及相当的敬意

牟钟鉴 著《荀学新论》出版暨前言

荀子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荀子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荀子不仅系统发展了孔子礼教学说,而且首创了中国社会学;其社会管理学可以为今天社会建设提供颇多的大智慧,对于我们处理好社会阶层、民族、宗教、行业之间的关系有直接启迪作用。著名学者牟钟鉴先生在本书中对荀学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荀学的历史,提炼出荀子的群学十···

【郭丽】《孝经》文献的创新性新编

孝的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甲骨卜辞中,“孝”字已经用于人名与地名。孔子进一步提升、完善商周时期“孝”的观念,在春秋末年形成了自己“孝”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子是孔子孝道的直接传承者。《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说明《孝经》与孔子、曾子有直接关系。从汉代开始,国家以孝治天下,朝臣庶民乃至幼···

【崔翔】教化之道,一以贯之——李景林《教化儒学续说》读后

关于“中国哲学”,论者有所谓“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之争。前者多以为“哲学”自始至终都是西方思想的特定产物,中国古代并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哲学”,因而中国哲学无非是“哲学在中国”,其研究内容仍然是西方哲学,并不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后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哲学的本土化特征,却又往往陷入西方哲学的概念系统、思想框···

【朱良志】追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脉络——评蔡晓著《中国道统论》

作者有长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观察经验,又对中外哲学、历史等理论问题有深入研究,故此书的论述理论基础扎实,贴近现实生活,得出的很多结论平实而深刻,读来深具启发性。可谓一部阐述“中华文化精神”的力作。

【陈寒鸣】《鹿善继学谱》自序并后记

鹿善继以气节彪炳史册,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所创燕南王学在晚明儒学史和思想史上独放异彩,故其堪称“北方王门”的领军人物。只是黄宗羲《明儒学案》虽列“北方王门”,却摈善继于外,将其归入“诸儒学案”,未必允当。

【王瑞来】考亭有知音,转精集大成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述评

两千多年,主导传统中国思想的,不是宗教,而是儒学。先秦儒家,以孔子为代表,整理旧籍,确立五经。进入大一统时代的汉王朝,儒学成为事实上的国教。以后,虽与时沉浮,但一直居于上层建筑的主流地位。历史进入宋代,科举大盛,士大夫政治蔚成主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人不仅拥有以天下为己···

【刘梦溪】中国文化观念的条理脉络和精神结构 ——《中国文化观念通诠》叙论

《中国文化观念通诠》这个课题的提出,在我个人是非常被动的;就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而言,也相当偶然,我们很少由全所人员共同参与一个课题。所内不同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主持过集体课题,但我支持却不曾实际参与。此项课题的缘起,是2010年10月的一次所聚,当时院里有课题招标之议,于是大家觉得我们做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课题,不仅有可···

【詹姆斯·马特尔】虚空美学:论布拉德·伊文斯的《凝视人性之痛》

布拉德·伊文斯(BRAD EVANS)的《凝视人性之痛》写的是一个悖论。一方面,神圣概念——本文即将要解释的是我们谈论的是这个概念的西方变体——被视为人类生活的任何价值都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悖论在于),正是这个神圣性引发了最大的和终极的暴力。

【兰戈】寻找现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血脉 ———读蔡晓《中国道统论》一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道统论》,以道统为主线,梳理了自古至今中国三千年学术思想发展史。从问题入手,采用大历史和中西比较的视野,不仅能更深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学术思想,而且对理解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支撑,同样有重要价值。

【汪进超】“四书”如何通?“道”该怎么讲? ——读刘强先生《四书通讲》

同济大学刘强教授的新著《四书通讲》近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上市未及两月,便两度加印,印数达15000册,在读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该书的特色在于立足“四书”,旁及“五经”,系统而细密地阐发儒家之“道”。作者以现实关怀追绎儒学脉络,使“道”在日用常行间显现其生命力,又以儒家思想观照当下社会,试图在时代的“迷途”中指出那扇“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