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明】柳川书院:清代塞外地区的著名学府

河北宣化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战国、秦汉时为上谷郡,唐代为武州;明时称“宣府”,为长城“九镇之首”,有“九边冲要数宣府”之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正式定名“宣化”,乾隆十年(1745年),清高宗御笔亲书“神京屏翰”匾额,颁赐悬挂在城中央的镇朔楼上。在镇朔楼西北约一公里处的皇城街上,坐落着清代塞外地区的著名学···

【毛振华】东亚丝路文明与汉籍的传播

古代东亚的丝绸之路以中国东部为起点,向东抵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东亚诸国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汉籍伴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成为东亚诸国交往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遣唐使、海上贸易、僧侣交往等方式传播出去,为东亚日本本汉籍、高丽本汉籍的成熟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辉煌一笔。

【程水龙】《近思录》在朝鲜的本土化及其特色

宋代新儒学于高丽朝后期传入朝鲜半岛(以下简称“朝鲜”),随后呈大发展之势。朝鲜王朝建立后,在其国王、众多贤臣的积极推动下,被其继承、改造的朱子学便居于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

【曹洁】日本《近思录》文献本土化特色及意义

宋代新儒学在镰仓时代中期传入日本,在室町时代已占据统治地位,后逐渐成为其社会的儒学主流,在江户时代影响甚大。中土《近思录》文献至迟在江户时代初期已流布日本,中村惕斋说:“天下古今之书,莫贵于《六经》《四子》,而次焉者独有此篇。”

【张静】西汉的风俗观:以儒家为中心

西汉儒家认为当时最重要的风俗特征,一是民众逐利竞财而轻义,二是官吏多为欺谩而善书的刀笔之吏,内在的人性与外在的制度环境共同造就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汉儒试图以礼乐更化之,礼乐的雅正也是风俗良善与否的标准。

干春松 著《儒学概论》出版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儒家的特点、价值观、政治思想的概论性教学用书,通过对仁、礼、心、性等观念的分析,描述和阐释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指出儒学在构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模式中的意义,从儒家的宗教性、儒家与中国社会等角度,指明了儒家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吴钩】再说宋朝公主的名字

我在昨天发出的文章《宋朝公主的名字》(点击可见全文:宋朝公主的名字)中,提出一个猜测:宋朝公主很可能是不取名字的(指大名,非指小名)不过,我这么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有一些间接的旁证

【李文文】从观周到从周 ———《孔子家语·观周》篇研究

《孔子家语》(以下简称《家语》),其中的《观周》篇主要记载了孔子到周都洛邑参观访问的情况。

【陈常飞】黄榦与勉斋书院

福州的儒学传承,这一条学脉从阮弥之开始到林慎思,再从海滨四先生、杨时到朱熹,构成了一条学术传播脉络。

【十九先生 李善旺】朱子在晋安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等。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尤溪县)。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侍讲,知南康军、漳州、潭州。庆元六年逝世,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危砖黄 林振寿】朱熹:仁者藏“寿”归灵源

朱熹一生多次来到福州,或讲学,或访友,或途经、逗留,空闲时登鼓山一游,留下他对友人、对鼓山的寄语。

【岫云】朱熹讲学福州遗迹探寻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宋史·朱熹传》说朱熹在考中进士后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朝中做官四十日,其他时间“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著书立说做学问。

浙江庆元“读书人”守护乡土文化 一语一笔道出家乡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日前,在浙江丽水庆元县双沈村文化礼堂内,男女老少齐聚一堂,书声琅琅。他们一同诵读《论语》等国学经典来迎接新春,而这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

邓洪波 编著《中国书院学规》出版

学规内容,因时因地因院而各不相同,包罗甚广,约略而言,则有三端。一是确立办学、讲会之宗旨,宣示书院教育的方针,为诸生树立鹄的,为同仁确立目标,意期立志高远,养成正确的人生理想。二是规定进德立品、修身养性的程序和方法,既多理性之分析与规劝,更重日用伦常规范的建立,言者谆谆,无非是想为学者提供更多至善达德的帮助。···

【吴钩】宋朝公主的名字

今天来讨论一个微小但有趣的话题:宋朝公主的名字。

【金轩】乡士成真儒的“逆袭”之路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只有100多人祀曲阜孔庙,而金华就有五位,其中四位还是一个特殊的组合,被后人称为“金华四先生”,可见这四人地位之高。

福州仓山梁氏宗祠继承千年文脉:朱熹曾在此讲学

永盛梁氏宗祠,位于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福州市重点打造的梁厝历史文化街区,以这栋古厝为中心,梳理街区的历史脉络。经过一年多的修缮,永盛梁氏宗祠将于2021年春节前对外开放,向八方游客展示古厝中的人文历史故事。

湖南船山研学喜获全国品质研学示范基地奖

最美的教育在实践。3月1日至3日,【研学中国G30】“智链华夏,潮涌湘江”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30省区500位研学人参会。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理事长壶生、秘书长唐一鸣,派驻长沙工作联络员杨文、彭文昌等代表基地出席。

【彭国翔】追忆周群振先生

周群振(1923-2015),原名周群,以军中任官改今名。湖南湘乡人。从游牟宗三先生。历任初、高中教师、私立昆山工专讲师、省立台南私专讲师、国立台南师院副教授、教授。著作有《人生理想与文化》、《荀子思想研究》、《论语章句分类义释》、《儒学义理通诠》、《十载感恩与存想》等。

孔子文化研究院研究生参加第六届汉字学国际冬令营

2024年1月15日—19日,由韩国庆星大学汉字研究所主办、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等合办的“第六届汉字学国际冬令营:语言背后有什么”在韩国釜山成功举行。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