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编《现代儒学》第十二辑出版

第十二辑以“仁体论·美德论”为主题。“仁体论”专栏围绕《儒学美德论》和《仁学本体论》,包含了多篇讨论陈来教授思想的论文;“美德论”专栏不仅收录了三篇关于黄勇教授新作《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的评论文,还刊载了黄勇教授对这三篇评论文的全面回应。

郭齐勇 著《四书通识》出版

关于四书内容以及四书形成的缘由,为什么朱熹以后四书能享受如此尊荣,甚至于地位不亚于五经,这些问题非深入其中、精研有得者,不足以解答。郭齐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儒学研究专家。本书是他多年来讲解和研究四书的结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四书的合适门径。

【田飞龙】2023-2024:香港民主法治体系的变奏发展

「一国两制」长期坚持,是香港的新秩序和新发展的关键检验指标,也是主要信心来源。在覆盖港澳台的这一场伟大制度实验中,香港是中西文明竞争与制度博弈的最典型场域。

【Shu-Shan Lee】圣谕何言:儒家政治义务的公开语本研究

帝制儒学要求平民百姓在政治上绝对服从的观点是普遍存在的。尽管一些学者试图挑战这一流行的观点,但他们未曾论及帝制儒学中关于政治义务的理论。通过研究清代的政治宣传,尤其是《圣谕广训》,作者认为帝制儒学的政治义务是一种家长式感恩理论。

【Thomas Mulligan】东西方如何相遇?——儒家贤能政治中的正义论与后果论

“贤能政治”历来存在两种理解模式。第一种模式将“贤能政治”理解为一种治理方法。这种理解源于孔子,其讨论范围是政治职位,并且可以得到后果论意义上的证成。第二种模式将“贤能政治”视为一种正义理论,即为了按照正义的要求给予人们其应得之物。

【黄玉顺】论儒学的“进步”与“自由”观念 ——“生活儒学”与“进步儒学”再比较

“生活儒学”和“进步儒学”都涉及现代儒学的两个关键词,即“进步”与“自由”。对这两个基本价值观念的理解,生活儒学与进步儒学之间既有基本的共识,特别是在对现代性价值的认同上;同时又有一些重要的差异,尤其是在儒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

【杰伊·加菲尔德】为哲学辩护

对很多人而言,哲学仍然是显得神秘、狭隘和专业化的探索领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相关性。但是,对为该系列随笔撰稿的思想家们而言,哲学是一项社会事业,旨在追求思想的清晰性和鼓励哲学思辨实践中多元文化空间的塑造,欢迎本领域的学者和外行共襄盛举,而不是沉溺于不仅外貌相似而且共享霸权式元哲学假设的圈···

【黄玉顺】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十大问题

当代儒学理论已经形成一股明显的情感转向趋势,其中尤以“情理学派”为代表。目前亟需通过反思其中暴露出来的理论问题,推动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米湘月】即凡而圣:人际交往视域下《吕氏乡约》的伦理操练、情境礼仪与调音

乡约兼顾个体成人与关系维和的双重功能:自我实现具有超越性与社会性的“即凡而圣”价值;人际关系的维和建构了伦理情谊化的乡村熟人社会。《吕氏乡约》《乡仪》的伦理操演与情感感化机制对当前乡村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建设均有裨益。

苟东锋《名教与名学:儒家价值理想的实践机制研究》目录暨自序

每个成熟的社会都需要一套核心价值观以维持其稳定和健康运行,名教即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本书立定“新名学”立场,认为由孔子实质创立的儒家名学在先秦以后进展为以名教为形式的实践形态,其基本任务是设法使人产生践行儒家价值理想的道德动力。因为动力机制不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汉与宋明两种名教模型,它们各有特长与局限,···

【陈睿超】性论与理本——论程颐对王安石坤卦六二爻注解的批评

程颐对王安石注解坤卦六二爻的“因物之性而生之”之说提出了激烈的批评,此为易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从思想来源看,王安石《易解》中对坤六二的诠释根本立足于儒家立场,但“因物之性”之说实有玄学思想的渊源。而程颐的批评则一般性地指出了“因物之性而生之”无论在玄学还是儒家思想中都难以成立的原因,即在于此说违背了自然物性观念本有的···

【张锦枝】论王阳明思想中的物与知

一方面,阳明物论充分尊重物的独立性,与心相区别;另一方面,良知被提升为本体,物在良知学的伦序中被重新规定,良知不能理所当然地像性理一样成为万物的本体,形成知体物用,而是在知为意之体、物为意之用的独特结构中,与物统一。其根本原因在于阳明没有最终证成天理和良知为一,他在儒家传统物论和良知本体基础上的物论之间的罅隙···

【王帅 邓洪波】2017年书院研究综述

2017年,书院研究延续了之前的热度,并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共有相关研究著作24部,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32篇,期刊论文432篇,报纸类文章34篇。研究内容除了传统的书院研究方向,如教育学、历史学、文学、建筑学等方面外,图书馆、旅游、互联网技术、艺术设计、美学等专业也进入了书院研究的热潮中,扩···

【赵伟 邓洪波】2016 年书院研究综述

2016年是书院研究成果丰硕的一年。据统计,本年度共发表期刊论文401篇,学位论文5篇,又有20部相关著作出版。其中,以历史学界、教育学界为主干力量进行的传统书院史研究是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了书院教育、藏书、刻书、祭祀、学田、文献、改制、建筑等内容。同时,受当前“书院复兴”运动及高校书院制改革的影响,当代书院研究领域···

【肖啸 邓洪波】2015年书院研究综述

2015年书院研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成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出版书院类著作26部,发表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38 篇、期刊论文263 篇、会议论文4篇、报纸文章60篇。社会各界关于书院的探讨愈发激烈,传统书院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史料的挖掘和运用日臻成熟,对当代书院研究的角度也更加丰富多元。但是,在目前研究成果中随···

【兰军 何君扬 邓洪波】2013年书院研究综述

2013年书院研究延续了近几年来持续攀升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出版书院类著作21部,发表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4篇、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文章27篇。其中传统书院如何发挥其当代价值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社会文化史等多学科视角考察书院的立体实态逐渐成为书院研究的主流趋向;随着现代书院的蓬勃兴起,对其···

【邓洪波 赵瑶杰 姚岳】2012 年书院研究综述

2012年书院研究成果蔚为大观,据不完全统计,出版学术著作17部,发表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26篇,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6篇,报纸文章36篇。

【邓洪波 赵路卫】2011年中国书院研究综述

2011年书院研究成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发表相关文章240余篇,出版著作5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8篇。这些论著围绕书院改制研究、书院传统与当代教育研究、教会书院研究、书院历史个案研究、书院与地方社会关系研究、书院与文学、学术研究、书院藏书研究、书院研究综述、海外学者对书院的研究等九方面呈现其研究成果。···

嵩阳书院与道统传承 ——韩星先生在书院论坛上的发言

第八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已于日前圆满落幕,海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完成文化生命之传承的同时,让书院“活”起来,并精神性地继承,创新性地活化,立足书院的现代性,扩大与发挥书院的教化作用。

【江波】拜谒南轩书院

南轩书院位于宁乡市官山下,由南宋理学大师、教育家张栻创立。明世宗在嘉靖三年时下旨将罗带山改名为“官山”,再次建以张栻之号命名的南轩书院,并御书匾额;清穆宗在同治八年时下诏“大小文武官员至此止步下车”。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