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翔 著《中国哲学方法论》出版

本书在作者2003年以来发表的10篇论文及1篇访谈录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整理而成。以对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探讨为核心,以如何治中哲,特别是如何从事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工作,作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问题意识。

西北大学导师讲坛,朱军主讲《儒士、理学与元杂剧:理学影响下的元杂剧创作》

11月30日上午,西北大学导师讲坛暨2023年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学术月教师讲座于思想所报告厅(714室)如期举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朱军以《儒士、理学与元杂剧:理学影响下的元杂剧创作》为题,向同学们进行专题报告。讲座由思想所教师赵阳主持,思想所、艺术学院以及其他院系师生共计百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王学典】儒家思想的社会科学化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必由之路,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这一命题的提出极大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

【刘渝西】朱元璋给历代16位皇帝建了个群,乾隆为什么要扩到188位?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有一座气派如故宫的院子,院子里的大殿有着故宫乾清宫一般的规格等级,4通雍正、乾隆皇帝所立的御碑以及刻写着6种文字的下马碑,表明这里不是普通的古建筑。

【匡钊】论孔子与其后学的精神修炼

孔子对仁的追求,可由“爱人”与“自爱”的维度加以审视,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在”方式,如作为精神修炼技术的“内省”与“忠恕”。孔子后学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最重要的功夫论话题,即有关于“诚”与“独”的思考。这些作为孔子后学精神修炼的关键,最终要求我们以真诚的方式保持内心的完整性,并以此作为获得德性、达成理想人格···

【陈志伟】虚灵、实理与气禀:朱子论心、性、情

朱子重新解释了心、性、情三个范畴的含义、特点和效用,认为心是虚灵明觉,具有统摄义和主宰义,性是实理,其内涵是“合当”或当然之理,即规范性和正当性的道德指向,而情则是心之已动和性体的发用,因此属于气禀的范畴,气禀精粗和正偏导致情有善恶之分。

石朝辉 著《二十世纪王船山文学思想研究史》出版

本书稿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IC751029)研究成果。本书重点研究了王船山的文学思想,梳理了20世纪以来对王船山文学思想的研究现状。王夫之,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未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尉侯凯 著《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研究》出版

本选题从微观(解决疑难字词和断句问题)、中观(分析简文主旨、人物思想)、宏观(探讨《论语》类文献的性质等)等角度对上博简《论语》类文献进行深入解读,首先,对这批文献中遗留的疑难字词和断句问题进行考释、修订,仔细疏通有关文义,把文本的释读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前提下,对其中的关键人物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文本的内···

【聂茂】王船山:寂寞深处的荣光与伟大

湘西草堂并不在现在地理位置上的湘西,而是坐落在南岳之南、湘江之西的一座峻峭的山脚下,那半山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一只搁浅的船,底部朝天,倒立着,孤零零地望着苍天,仿佛在倾诉什么。因为这块石头,当地人把这山叫做石船山。

【王兴国】“六经责我开生面” :王船山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与时代价值

《书·禹贡》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感应雷神王船山先生的“黄中”精神,先导范旭东先生的“永久黄”精神,一阳来复,“春风动雷雨”,复兴中华文化正道必然成功!

【胡淼森】“君子忧道不忧贫”

中华文化经典中不乏对于君子形象的描述。比如君子之德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矜而不争等,最令人动容的是这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忧道不忧贫是君子文化和士大夫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无数读书人寄意寒星、自励自警的金玉良言。

【刘军】朱子注解“新民”的理论逻辑与历史意义

朱子注解“新民”遵循了“以文义推之”与“以传文考之”相结合的原则,其逻辑思路为:人人皆有明德处且需要自明其德,从根本上决定了新民的可能性;新民的重要性和“民”自身难以完成自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从总体上决定了新民的必要性;新民的实现需要“上之人”与“下之人”共同努力,综合运用“絜矩之道”“齐之以礼”“齐之以刑”,始终坚持“苟日新、···

卢国龙 著《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重版暨后记

北宋儒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政治哲学,它所代表的时代精神,是对文明秩序及其最高的体现形式——政治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和重建。

干春松 著《儒学与中国社会十五讲》出版

本书的基础是干春松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儒学与中国社会”课程的讲义,共十五讲。作者致力于儒家思想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书稿涉及“儒学的基本内容与演变”“儒学与传统政治”“儒学与中国地方秩序”乃至“儒学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等主题。

天下书院 四海归仁 ——《天下书院宣言书》发布

在第八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上,天下书院正式启动。来自海内外的一百位多位学者、专家、书院山长、院长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翁晓君】《诗经诗解》:诠释的承续与创新

由于孔子删在前,汉人推崇在后,《诗经》成为“六经”之首,而《诗经》学经历汉学(汉唐)、宋学(宋明)、清学和“五四”以后的现代诗学等发展时期,一直是学界研究阐发的重点、热点,《诗经诗解》则是许总教授在新时期诗学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

【王小燕】读《诗》的另一种可能

“诗言志,歌咏言”,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自诞生伊始,就有无数先贤对其进行注解。许总老师新作《诗经诗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示读《诗》的另一种可能。

【刘克东】在孔门师生的人生故事中读懂《论语》

两千多年来,《论语》浸润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青少年读《论语》,可从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感知圣贤的人格魅力,获得人生的智慧与启迪。学者、儿童文学作家刘耀辉撰写的《少年读论语》就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论语》读本。该书引领青少年走进《论语》的丰饶世界,在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生故事中读懂《论语···

泰山学者工作坊暨“中西文明互鉴与辩证法”主题研讨会

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与孔子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工作坊“中西文明互鉴与辩证法”主题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等30余人参加。

【许石林】再先进的AI,代替不了读书

某学生身体受伤,须静养修养一年余,建议她每日读书,并且用毛笔抄写读书笔记。嘱云:写自己的话,学着写简洁,向文言靠。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