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对20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思想进行简要概述,辨析了儒学不是维护君主专制、尊卑等级制度的学问,儒者并非皆追名逐利、汲汲于仕进。共分三编,上编“孔子的思想”,对儒学创立人孔子的思想进行了重点而详尽的绍介。中编“儒学思想的历史发展”,简要介绍说明了儒学史上的重要思潮和代表性大儒的儒学思想。下编“儒···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有一个“一源两流”的奇特现象,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孟子、象山、阳明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荀子、伊川、朱子代表的智性之流。后者的主题是道德之心如何影响天地万物,使其成为存在。
2023年7月2日,河北省儒学会第二期儒家经典研读班联合燕赵诗社一行四十余人,在河北省儒学会梁世和副会长的带领下,冒着骄阳酷暑,赶赴河间、饶阳,寻访先儒毛公故地,感知温柔敦厚民风,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经诗教体验参访之旅。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3年6月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朱子学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上,除了朱子的经学、四书学、哲学研究等方面备受关注,朱子的心学、东亚朱子学研究、朱子学中外比较研究等也引起学者的重视。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朱子学的“综合性”。
作为新儒学的集大成者,朱子学以其自身的广大与精微成为近世以来中国乃至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思想地标,也是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023年6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以“朱子学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背景,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朱子学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
北宋“庆历之际,学统四起”,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开创关学。关学一派绵延千年而不衰,固因思想本身之魅力,亦赖代代关中学人之坚守与传承。于此,400多年薪传不息的关中书院功不可没。
“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众人最喜爱、影响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千百年来,自帝王将相至平民百姓,无不祈福求福、崇福尚福,对“福”的追求不仅凝聚着古代先民的幸福智慧,反映了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通三统”的原理,王朝可以更迭,但王朝更迭背后的逻辑是“天之历数”的体现,得此天命者方为“正统”。如果说“大一统”是从天道与人道的相须关系中奠定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基本价值;那么,“通三统”说则从兼具三代之“正月”而承认过去王朝也具有天道之合法性,意味着对过去历代共通之价值观念的认可、学习、继承与保守,由此中华文明方得以···
近些日子,陆陆续续读完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王慧红主编的《财富之道儒家说》一书,收获颇丰,不虚此读。又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思绪良多。
在中国古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圣”是从文化角度而言的。“圣人”与“亚圣”作为对孔孟的尊称,意在肯定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之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论体系形成了“孔孟之道”,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主脉,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孟之道重在“仁义”的发展,重在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在中国哲学史学界,蒙先生是较早研究中国哲学的生态哲学与心性哲学的专家之一,在这些领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生态哲学方面,蒙先生从儒家、道家、玄学、理学中吸收营养,重新诠释“天人合一”、“生”、“仁”学,阐释“仁”的差异性与普遍性、生态哲学中的宗教问题、科学理性与情感理性的问题、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问题、克服工业文化与···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道德话语体系的构建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丰富的思想资源之一。开展中国道德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工作,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部族首领。他合炎帝、败蚩尤,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结束了蛮荒浑浊,开启了文明先河。黄帝被列为五帝之首,被尊为奠基文明、肇造华夏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由黄帝时期开始。
“大禹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据有关文献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禹的出生地应在河湟流域的古河州,即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域内。”12日,在“2023甘肃积石山首届大禹文化研讨会”上,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并成如是说。
“官礼”是章学诚学术体系中的关键概念。在《礼教》篇中,章学诚反思“郑玄—朱熹—秦蕙田等”的礼学传统,主张继承“向、歆父子之传”,以“官礼”代替“五礼”重整礼学体系,并统摄“五经”。通过“校雠之学”,章学诚批判四部分类法,代之以《七略》,作为恢复“官礼”“古学”的桥梁。
王通处在中国社会从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动荡分裂进入隋唐新的大一统建立之际。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正统与道统两个方面的内容。他的正统观把“正统”之“正”,从神秘的超自然拉回民心,使之符合“道统”之“道”,首创了在历史书写中给“大一统”过渡时代确立“正统”政权的先例,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认同中理念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祈愿常眠杏花酿,听江绿碧波纹涨,只恐夜深花睡向。无隔障,满帘幽梦长惆怅。重愿采撷霞影上,海棠未雨惊花放,清梦一枕星河浪。取月象,流光此夜相辉往。
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不同,华夏民族与国家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以及特有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同一性传统,并在历史发展中构成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包容性与华夏民族的深层价值理念。
7月5日上午,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博物院、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临沂大学、潍坊科技学院以及兰陵现代实验学校等单位百余人齐聚荀子文化园的后圣广场前,共同见证《乡村儒学之歌》的发布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