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一期 “经学与政治之间的《白虎通》”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举办

12月9日至10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一期“经学与政治之间的《白虎通》”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十余位学者参会,围绕《白虎通》这一汉代经学的重要文本展开了热烈讨论。

【卢达】永嘉之学衰落途中的朱熹身影

永嘉学派的衰落,跟它的崛起一样充满戏剧性。温州作为荒僻之地,自设郡以来长期远离政治与文化中心,在历史进程中几无存在感。然而到了两宋,短短两三代人时间便崛起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儒家学派。

【柴文华 康宇 王春辉】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到“文化自强”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而“文化自觉”则是一个民族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对其自身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创造性发展,是对民族精神的自觉反思和提升。从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出,缺少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民族···

【陈晓霞】孟子的仁政思想智慧

战国时代,分封制日渐瓦解,统治阶层穷奢极欲,老百姓苦不堪言。孟子赓续孔子的君子“仁”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仁政思想,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理想社会。

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实践全国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12月9日—10日,“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实践全国高峰论坛”在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探索实践路径,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滢坤主持。

【李华瑞】关于重建北宋经学及学术思想的思考 ——《荆公新学研究(增订版)》序言

20世纪初,梁启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以后,研究王安石的热潮持续到今天而未见消退。王安石在政治、经济、文学和学术思想等领域都有建树。但是20世纪研究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熙丰时期的变法为主,而对其文学和学术思想的研究仍处于较为薄弱的境况。

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

12月2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典籍跨语言知识库构建及应用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发布会暨古籍智能化研究与产业应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高校、出版界和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会。古籍大语言模型主研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东波进行专题汇报。

【张重岗】孔子诗教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语境下,重新思考孔子诗教的文化内涵,对于新礼乐文化的建构具有启示性意义。孔子诗教是在周代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重建礼乐文化的重要环节,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在于文化生命的自觉。

【黄玉顺】诠释与超越——孔子的天命诠释学及其创世论意义

孔子的经典诠释学思想,不仅具有“哲学诠释学”那样的世俗存在论意义,还具有创世论的超凡“创生”意义。这种思想深刻地蕴含在孔子的“天命”观念之中,可以称之为“天命诠释学”。

【王伟】伊儒会通的起因和背景再探讨

本文关注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伊儒会通,它不仅仅局限于明末清初之回儒的著述活动,实际上伊斯兰、儒家、佛教和道家在这些学者那里融汇成了新质的哲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思想进程与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需要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儒家邮报】第39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4年〔耶稣2023年〕12月18日

【冯洁 颜世安】士与民:性善的不同意义

孟子性善论与“尽心”相关,要人负起对自己的道德责任。善性人人皆有,尽心却非人人皆能。在孟子论述中,尽心问题士与民实有不同要求。民无恒产则无恒心,不能期待民众在饥困中还要“尽心”,但“士”可以做到,也应有这样的要求。

【应奇】无欲之为刚,可欲之谓善——闻景林师荣休

景林师的“转向”——如果有此“转向”的话——就是在追求“客观性”之途上的“进阶”,而不是从“主观性”向“客观性”的“转向”。套用景林师关于教化的论述,景林师为学境界上的“进阶”既是金景芳先生“教化”之“成果”,也是他自我“教化”之“成就”。

[日]东晋次著 付晨晨 薛梦潇 刘莹译《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出版

本书是日本东洋史学者东晋次先生(1944-2021)多年研究东汉史的成果结晶。书中涉及皇帝统治形态、共同体、贵族制等多个日本东洋史研究的重要议题,细致描述了东汉时期贵戚政治的确立及衰亡,深刻剖析了贵戚、宦官、儒家官僚协作、对立以及斗争的复杂局面,以及在这一背景中,“清流”如何集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势力的过程。

​【向世陵】博爱的理念与爱人情怀——在屈子书院讲坛的演讲

“博爱”作为仁爱的基本蕴含,是中华文明本有的智慧和优秀传统。儒家既说“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又曰“爱由亲始”。仁爱与博爱的关系是什么?“博爱”思想的内涵、价值与意义何在?近代以来,世人对“博爱”和“爱有差等”存在哪些误读?如何爱人爱己,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彭国翔】现代儒家哲人毕生的交谊:唐君毅与牟宗三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充满着动荡与流离。但是,就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和场所,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却可以说是“天才成群而来”。不过,若就中国哲学这一领域来说,尤其是对融会中西而具备了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来说,如果要选出整个20世纪最为杰出的中国哲人的两位代表人物,恐非唐君毅和牟宗三莫属。而历史的因缘际会,恰好使得这两颗同年出···

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规划

11月30日,由国家文物局召开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代表山东汇报了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规划思路。现将发言内容摘录如下。

【赵秋丽 冯帆】孔子研究院:做好儒学研究 推动交流互鉴

从山东曲阜孔庙正门南行500米,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这便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孔子研究院。它与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的曲阜孔庙、孟庙遥相呼应,成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武星】东坡书院:海南传播中原文化的阵地

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东郊,旧称载酒堂,是苏轼谪居儋州时期讲学传道的遗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儋州是苏轼仕途中的最后一个谪居地,苏轼的三年儋州生活为海南的文化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儋州成为海南文化兴盛之地。正如古人所言“琼之有士始于儋,琼之士亦莫盛乎儋”。

【顾亭林】廉耻(顾亭林《日知录》卷一三)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