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仁团队深入湖南乡村 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归与书院”实践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4-07-26 11:37:06
标签:

法大仁团队深入湖南乡村 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归与书院”实践

来源:“法大仁社企法律”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六月二十日庚寅

          耶稣2024年7月25日

 

2024年7月10日至14日,由黄琦宇带队,刘天佑、许元泽和崔峻三名分别来自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和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参与的调研团队前往湖南调研。本次调研以归与书院为主要调研对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为调研主线,旨在经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高能人”发展社会领导力。调研团队深入基层,探访乡土,用脚底板做学问;带着好奇与敬畏,怀揣问题与思考,翻开了田野这本“无字之书”。

 

 

 

中间两位老人为黄勇军师兄的父母

 

归与书院位于海拔1300米的隆回县小沙江镇江边村,由中南大学米莉副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黄勇军副教授创办。米莉和黄勇军夫妇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1998级本科生、2002级硕士生和2005级博士生,他们共同在法大度过了美好的十年本硕博时光。“归与”二字取自《论语·公冶长》中的“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寓意着孔子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2019年,黄勇军夫妇将自家的祖宅改建成了如今的书院,书院既服务当地村里的留守儿童,为他们组织托育活动;又是城里孩子下乡研学的活动场地,提供给他们接触乡土的机会。书院内部是装修良好的教室与宿舍,平日里这里会组织研学的孩子学习书法、非遗滩头版画等传统文化,夏天还会在室外开展篝火晚会。城市孩子研学活动和村中留守儿童免费参与活动兼顾了乡村教育、乡村公益发展,整体上加深了城乡双向联系,建设成为城乡交流平台。黄勇军夫妇谈到,二人都是从乡村中走出的知识分子,在城市扎下了根。而在这之后,选择回归乡村,既是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也饱含着希望能参与乡土传承、家乡建设的“乡愁”。乡村把他们从泥土中托举起来,成为了村里首批大学生。他们的研究也从来没有脱离乡土的范畴:从当地的花瑶少数民族研究,到王朝历史、儒家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对这片土地上生活与传统的关切。直到他们把这种关切投入实践,开办书院这种形式正成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表达。

 

 

 

中间两位分别为米莉师姐和黄勇军师兄

 

调研归与书院期间,团队还参观了新民学会旧址、岳麓书院、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纪念馆、安源红义购之家社会企业、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等,旁听学习了由米莉师姐主持的温铁军教授“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新格局”主题讲座,以及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社区实习”总结大会。

 

在新民学会旧址,调研团队了解到,在20世纪国家动荡危亡之际,毛泽东和蔡和森等青年知识分子受新文化活动影响,在蔡和森家里成立了新民学会。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旨在通过教育和思想启蒙来提升个人品德,推动学术进步,以及促进社会风气的改良,并且定期举办思想交流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为后来党的成立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骨干力量。调研团队还参观了同在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实事求是”的格言正出于此。千百年来,士大夫们在书院进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今,与现代教育结合的岳麓书院成为了历史与当代的接驳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续培养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

 

 

 

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合影

 

在安源,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创立于1922年7月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金融事业探索了最初经验。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儒家的“和而不同”、墨家的“兼爱”,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都体现了不同群体共生共处的思想,都为合作社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法度上的有效借鉴。在安源红义购之家,调研团队了解了社会组织的“萍乡模式”。安源红不仅靠政府购买服务维持运营,还通过义购超市实现自主营收。安源红还与高新科技结合,与管理学术研究对接;开拓数字直播等新宣传渠道,更新组织管理模式。安源红看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在地化志愿者,将业务重心下放到志愿者所在的具体社区,实现了管理的高效率。

 

如果说学生的任务是读书学习,那么深入乡村的田野调查就是在读一本“无字之书”。走出书斋,学习鲜活的田野知识,是调研团队最大的收获。黄琦宇总结道:读无字之书,好比毛主席所言“上社会大学”,在实践中学习,在与社会现实打交道中学习,而不只是读有字之书;做份外之事,就是做感兴趣的事,同时也是不守常规之事,如格物致知,总有新的体会;育附近之感,就是与附近的人与事建立情感连结,重视在地知识,培养为人处世的敏感性与觉知力。

 

本次主题调研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创业互助校友会和法大仁·社企法律共同组织,由中国政法大学信访与治理研究中心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