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一季耕种与收获为“年”。《说文解字》对于“年”的解释是:“年,谷孰也。”禾谷成熟之时,意味着农事告终,举行庆典,庆贺丰收,慰藉一年的辛劳,这是新年的缘起。《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虽然那时还没有“春节”这个词语,但已呈现了此后近三千年中国传统春节年俗的雏形,其中诸多场景和习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其实,文化比体育强大。体育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我曾经说,我如果当校长(其实只有教育部长才可以),体育一定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体育对一个人来说,终生乃至世代受益。我看一个年轻人,先看他身体好不好,有没有掌握一两种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某视频拍作者自己的家乡,山区雪景,路上来来往往提着礼物拜年走亲戚的路人,画面和美动人,女声配音为河南方言:“家乡啥都好,就是人心不好:嫌你穷,怕你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陕西人过事,招待朋友,叫接朋亲,最接近古代“五伦”语意。红白喜事,事主请乐队按照亲戚的辈分次序迎接,不能越次。只有朋亲随来随迎,可以插队。总之,对待朋亲格外优渥敬重。朋友之亲,非血亲,故需格外重视。血亲是无选择的亲情,正因为有此血缘,彼此就多了一份担待。
刷到姜昆的尬相声,倒是收获太多欢乐一一视频底下的评论区,简直人才济济,太欢乐了!值得时不时再去看看更新。看来春晚新模式产生了:除夕夜展现的,只是其一半,另一半的欢乐要观众自己开发——这种“元宇宙式”春晚太精准公平了,人根据自己的天份、学识、才情、审美去兑现快乐。求欢乐如撞钟,你有多大力气,就能收获相应分贝的钟声。
宋人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考证过“利市”一词的来历:“俗语称‘利市’,亦有所祖。《左氏传》:郑人盟商人之辞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与商人立有契约:商人不得背叛国家,国家也不干预商人经商自由。“利市”便出现在这份盟约的誓词中,意为“买卖”。
唐初实行朝集制度,地方州郡长官及上佐轮流担任朝集使,每年入京朝觐述职。朝集使在京参加元日大朝会等礼仪活动,在维系唐朝中央与地方政治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史之乱后,天下尽裂于藩镇,朝集制因无法适应全新的藩镇体制而退出历史舞台。藩镇长官节度使取代州郡长官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代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汲汲于入朝···
中国的生育环境堪忧,人们面临三大难题:心理上,不愿生;物质上,养不起;生理上,生不了。如果只聚焦于某一块短板,即便政策力度再大,也难以提升生育率。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家庭要有“底层设计”,国家要有“顶层设计”,不妨借鉴儒家思想,对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卫生、伦理、文化、城市规划等进行联动性改革,补齐每一块短板、···
此时此刻,重温孔子的精神,或许将增益我们的智慧,能够借以点亮文明的灯火,驱除世界上的狭隘、自私、野蛮与残暴,照亮民族前行之路。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交际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在古今中外的人类具有相通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情感的慰藉,惧怕孤独和孤立。为了满足情感交流,人需要交际,也建构了关系。中国人向来重视“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着血缘、···
书院继续坚持“学宗洙泗,道阐尼山;守先待后,与古为新”的宗旨,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延续“慢庐”系列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慢庐文化沙龙、以阅读学术专著为主题的经典读书会和以促进学术研究为主题的慢庐工作坊。
另一个探讨这种“互系”宇宙论的渠道是传统中医。人们常会发现,标准中医课程都一脉相承地从充分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入手,以此发掘传统中医术语及语义的意象与文化比喻。或许作为中国哲学的学者,需很好报答为研习古代中国哲学入门的传统中医,去研究作为奠基中医传统的自然宇宙观,以它作一个标志,于迅速流动的哲学话语中找到我们的位置···
这问题,连哲学家们也说不清楚。
不过,虽然合著有这些看似明显的好处(不光是哲学几乎任何别的学科也如此),在当今哲学研究的著作中,合著作品仍然是少数。我们认为这是怪异的。
人文学科这个词本身就给出了答案。
范仲淹在做参知政事时严整吏治。他审核地方官吏,在名册中每见德才有亏、名声不佳者,就把这人的姓名一笔勾除,不再任用。南宋朱熹编纂的《五朝名臣言行录》中记载了此事。这正是“一笔勾销”的来历。“一笔勾销”的含义在后世有了一些扩展,有“了结”“把账一笔抹去”的意思,而其本意则是对庸官、昏官、劣政不妥协的态度,这也是范仲淹一生···
春节历史悠长,名称众多,汉时称“正日”,唐宋时称“元日”,明清称“元旦”,民间俗称新年。作为岁首,春节期间,拜年、祭祖、逛庙会、接财神、过人日,习俗活动缤纷多姿。其中,拜年是庆贺新年、礼敬尊长的重要节日礼仪。
老虎很早就走进了诗人的歌咏中,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100多种生活在3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动物,305篇中有11篇17次提到了老虎,或描述老虎的凶猛,或倾慕如虎猛士的威武,或记录以虎为名的正直能臣,或以虎比喻生存环境的险恶,以“虎”寄情寓意、比兴言志,将远古先民对于老虎的喜爱通过诗人之口,传唱到了今天。
张燕华关于文化审美的阐述,引起我们对儒学角色伦理中“友”观念的攸关重要性进行思考。在儒家关系网之内,朋友之情具有转化的力量,这种转化力量只有在将其作为一种“家”本身的延伸与扩展理解时才能够恰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