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五点希望”塑造香港代议民主新规范

“五点希望”提出了议员需予对标和适应的五种相互关联且有机统一的角色规范:其一,坚定的爱国者;其二,行政主导的体制维护者;其三,真正的民意代言人;其四,高质素的管治者;其五,新风貌的开创者。

牟钟鉴 著《荀学新论》出版暨前言

荀子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荀子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荀子不仅系统发展了孔子礼教学说,而且首创了中国社会学;其社会管理学可以为今天社会建设提供颇多的大智慧,对于我们处理好社会阶层、民族、宗教、行业之间的关系有直接启迪作用。著名学者牟钟鉴先生在本书中对荀学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荀学的历史,提炼出荀子的群学十···

【张祥龙】桃花源的隐逸世界

山水令人神往。它或为桃源,自然而真切,夹岸数百步可至;却又可望不可即,处处志之仍旧失去方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山水,亦是一种关于位置的想象。而现代科学无限空间的延伸,以褫夺的方式加剧了远离位置的恐慌。又或者,收藏与鉴赏之中的“古雅”,于审美之外开创出了一片精神空间。

【吴佩林】明代衍圣公爵位承袭考

有明一代,共有十位孔子嫡裔承袭衍圣公爵位且实际任职,另有孔承庆、孔胤椿两位虽为嫡长子,但因早卒而未能在生前袭爵,其爵位乃后世追赠。朝廷对衍圣公爵位袭封的重视表达了政统对道统的依赖,以及对孔子嫡裔的褒崇与优待之意。

【吴钩】宋朝的疫苗

我这个年龄层的70后,手臂上都有一块疤,那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来的。比我们年轻的80后,胳膊上就没有这个疤了,因为1977年全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被治愈之后,天花病毒已灭绝(实验室除外)。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当然,现在小朋友的手臂上也有一块小疤痕,不过那不是接种天花疫苗,而是卡介苗——预防肺···

【陈来】泰州学派开创民间儒学及其当代启示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三二《泰州学案》的序中就明确说,“泰州之后,遂非复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认为泰州学派的后来发展已经突破了名教的束缚。由于泰州学派的学者多出身下层农工商阶层,他们的著作又多散失,故现代学者往往由黄宗羲的断语,而认定泰州学派代表了下层人民对当时的社会秩序、意识形态和价值系统的反抗。

【罗伯特·扎兰斯基】读书成了累赘

本文探讨如何给学生讲授加缪,阐述人们对“徒劳而无望的劳作”的恐惧。

【田飞龙】制裁帝国主义的降临

面对美国的长臂管辖与非法制裁,中国采取了真正的多边主义立场以及依法正当反制的正义立场,涉外立法与涉外法治建设快速推进,《反外国制裁法》掷地有声。中国为世界争取公义,但唯有国际社会的集体行动,才能真正驯化危害国际体系的美式“制裁帝国主义”。

【余东海】平等和差等

儒家的平等是中道的平等,有四重义:一是良知平等,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二是人格平等,只要是人,就具有相同的、不受侵犯的价值和尊严;三是人权平等,每个人都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四是机会平等,政治领域和社会职位向所有国民开放,经济领域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

【魏衍华】梁漱溟论“周孔之教”与中国文化

自“世界大交通”以来,西洋势力和西洋文化的东来,给“千百年来未有之变局”的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回应西方势力的强势入侵?如何调整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时代赋予当时思想家们的重要历史使命。

【房伟】一生有“礼”的中国人

“礼义之邦”之概念早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却有更早的渊源。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龙山时代中国已有了礼制的雏形。据《礼记·表记》记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由此将夏、商两代的文化分别概括为“尊命文化”“尊神文化”,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

【车耳】慈善信托的历史文化

慈善信托既指慈善理念的信托实现方式,又指信托制度中以慈善为目的的形式,因此,慈善和信托是不可分割的。构成信托需要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者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良好的慈善信托应是因道德而生发、因法规而完善、因互信而持久。一个诚信社会需要鼓励委托人的慈悲之心,促使受托人做好利他之举,培养受益···

【吴钩】大侠不干活,钱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曾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少林武当还算有点儿香火钱,那五岳剑派啊、各类山庄啊,不会真的搞个旅游胜地搞创收吧?”有人说,“除了杀人抢劫、收保护费之外,实在想不出来他们赚钱的第三种方法了。”也有人说,“可以挖藏宝图啊,娶首富之女啊,开快活林啊,当杀手啊。”

【马建红】儒学实践之“难”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发起自官方或民间的各种祭孔活动,也会有文人学者撰写各类纪念或研究文章。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宝库,是文字从业者永不枯竭的写作的灵感源泉。人们既可以一般地讨论仁义礼乐,也可以从现代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事教育的大可以从“有教无类”入手,研究法律的尽可以围绕他的“无···

【郭丽】《孝经》文献的创新性新编

孝的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甲骨卜辞中,“孝”字已经用于人名与地名。孔子进一步提升、完善商周时期“孝”的观念,在春秋末年形成了自己“孝”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子是孔子孝道的直接传承者。《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说明《孝经》与孔子、曾子有直接关系。从汉代开始,国家以孝治天下,朝臣庶民乃至幼···

【张莉莉】乐由中出 礼自外作 ——儒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化非常重视音乐,所谓“诗、书、礼、乐、艺”,乐是其中之一,并且古人常常将“礼乐”并举,礼乐并重,乐在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周礼·春宫·宗伯》中有“以乐德教国子”“以乐语教国子”“以乐舞教国子”的内容,表明古人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孙向晨】人禽之辨、人机之辨以及后人类文明的挑战

传统的“人禽之辨”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来面对未来的“人机之辨”。但技术的发展将大大超越这种直观的“人机之别”,会出现更多的智能存在样态;“智能网络”就会突破传统的“人机之别”而整体性地笼罩人类的生活,这将使“人机之辨”失去意义

【大卫·伊根】有光的地方更好些

1月初,大卫·布尔热(David Bourget)和大卫·查默斯(David Chalmers)发表了2020年哲学论文调查报告,这是他们自2009年就开始进行的年度哲学调查的续集。该调查旨在提供该学科的总体研究状况,其采用的手段就是调查活跃的哲学家在一系列熟悉的哲学问题和辩论中的立场。

【卡尔·埃里奥特】西西弗斯获得了注定痊愈的妙方

本文评论的书:《生活质量: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哲学》Quality of Life: A Post-Pandemic Philosophy of Medicine Robin Downie Exeter, England: Imprint Academic Press, 2021.

【阿列克斯·戈奇】千面哲学家

本文将依照两位名声并不怎么好的导游来描述一下哲学人生:一位是时髦的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另一位是引起极大争议的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我将论证说哲学工程最终并不能赋予哲学人生以意义。本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