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武】刘子翚道统论新解

有关“道统”的阐释,是唐宋儒学家普遍究心的重要论题。崇安刘子翚探幽析微,超越时流,撰《圣传论》以倡新说,在南宋学坛独树一帜。不过,自朱熹做出刘屏山“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的解释性评价,后世学人便以之为“杂学”之书,鲜有深究者。上世纪80年代,陈来先生通过文本细读,明确认识到“···

【吴亚波】对“大陆新儒家”因误解而傲慢?——与郑家栋先生商榷

郑家栋先生视西方民主制度与价值为全人类的价值,要求儒家必须削足适履的去符合。郑先生虽曰服膺唐、牟两先生学问,虽说要复兴儒学,然观其言行,信仰上归于耶教,政治上服膺民主,既然如此内外兼备,自然功德圆满了。儒学又有何容身之地呢?所以,无论把儒学改造为基督教模样只作为少数人信仰的宗教,还是作为一种无所依傍的学说游荡···

【吴钩】东京十二时辰

你穿越到宋代城市,首先需要有一个栖身之所。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对于一名生活在宋朝的人来说,外出经商、旅游、赶考,不用太担心会露宿街头或野外,因为宋代的旅店业很是发达,“州府县镇,驿舍亭铺相望于道,以待宾客”。只要你有钱,就不愁找不到舒适的宾馆、旅馆、民宿(今天出土的宋钱非常之多,你大可携带一麻袋穿越回去)。

【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

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人们自然会追问,如此伟大的中华文明,到底源于何时何地?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答案。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神农教民稼穑,黄帝一统天下,大禹划分九州,历代中华先祖的伟大功绩彪炳史册,见诸传说,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当然就是源自“三皇五帝”,基于中华大地。但近几百年以来,情势大变···

【王杰】新时代的“士大夫儒学”

中国传统的儒学形态包括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民间儒学三部分,它们彼此有别,互相影响,推动传统中国儒学历经风雨、传世至今、滋养社会。“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出仕济世造福苍生,是儒者天经地义分内之事。士大夫儒学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在传统中国儒学的互动共建中,主要发挥着阐释儒学道统的重要作用。

【宋立林】礼的要义在尚谦

鄙校曲阜师范大学在1996年就树立了一尊孔子铜像,立于高台之上。记得有大学生这样形容孔子:弯着腰,挎着剑,威猛高大台上站。其实,这尊像所呈现的身体姿态是“磬折”,一种谦恭有礼的形象。确实,孔子作为圣贤人物,其所呈露的一定是如此一种“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形象。孔子的这一形象,其所反映的恰恰是礼乐文化所熏染出来的典型···

【陈建洪】缘在赤子心——纪念张祥龙老师

回想起来,从北京到鲁汶的求学生涯、从天津到珠海的教学生涯,无一例外。故此,希望穿过遗忘的河岸,找回一些记忆中的烟火,不至于全然忘却。

【刘强】守先待后为招魂 ——郭齐勇先生《国学与国魂》读后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国学与国魂》,是郭齐勇先生近三十年发表的40余篇文章的结集,其中,既有贴近时代、议论风生的随笔杂感,也有对症下药、擘肌分理的学术论文,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大旨皆不离“国学”与“传统文化”。

【胡晓明】当代国学思潮的复兴

国学教育变成当代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和重要趋势。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进行国学教育,全国相当多的高校成立“国学院”,民间对经典的讲习与文化传承的活动非常活跃,如《周易》《论语》《道德经》《心经》,以及禅修、太极、敦煌壁画、唐诗之路、各种修行类、教养类、康养类、文旅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余东海】道及高处,一字不能差 ——东海客厅论性天

天有没有人格,是不是人格神或准人格神?此乃涉及宗教和儒家的重大问题。对此,蒋庆先生曾撰文详述之,引来儒门内外议论纷纭。现将余东海先生的不同观点发布,以推动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

【田飞龙】香港回归25周年,习近平讲话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

2022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一国两制”在港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法理阐释。25年经验表明,“一国两制”在实践上是行得通的,在法理上是内在融贯的。“必须长期坚持”的庄严宣告,破除了一切形式的“一国两制”质疑论和失败···

【李剑锋】“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意译“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却与“勤靡余劳”相对,意思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将“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十六个字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是对陶渊明精神特征的总体概括,这是很得要领的论断。

【刘文剑】孔子协和万邦的民族观

华夏族自起源始便是由多邦族、多文化融合而来,这就难怪乎华夏族自古对民族关系抱有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态度。血与火的战斗并没有让华夏族得出对抗冲突、以暴制暴的历史结论,而是在开放、包容的态度下,融合、交流的历史习惯中,得出了另一种处理民族关系更为有效的方法。作为三代文化集大成者的孔子,对此做过总结,形成了协和万邦的···

【林敏洁 杨慧颖】新文科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校“新文科”建设应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之问,创造性坚持思政引领,从而丰富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

【荆晓燕】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而盛唐则是巅峰中的巅峰。这一时期,三位大诗人占据了诗坛中最重要的位置,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诗仙”李白的诗歌意境开阔、浪漫豪放,读来令人悠然神往;“诗佛”王维的诗歌空灵静定、恬淡自然,读来令人宁静平和;“诗圣”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悲天悯人,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常建华】中国宗族演变的阶段性及其特色

宗族作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长期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也是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演进中,宗族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并具有不同的特色。

【王葆华】民间宗祠里的乡愁

宗族观念是在中华大地形成的一种社会性价值观念,在现实中,“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是“宗族”的两个重要载体。特别是“民间宗祠”,像一种乡愁记忆的烙印生成,更像加盖在中华大地乡土村落的“民间印章”,给了学术研究一个丰富而美好的探究向度。

【吴根友】傅山经子关系思想斠评

在明末清初的诸思想家当中,傅山个性极为鲜明,他特别提倡学者要自作主宰,对于历史、世事要有独到的审视眼光。在《看古人行事》一文中,傅山非常豪迈地说道:“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看古人行事……千变万状,不胜辨别,但使我之心不受私弊,光明洞达,随时随事,触著便了,原不待讨论而得。”

【孙邦金 余辉】王夫之的经子关系论

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群星璀璨,形成了一个思想创发和破块启蒙的高潮期,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都有所推进。“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巨匠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多元开放、综合创新的时代特点。

【黄燕强】“经子关系”义涵及其哲学意蕴

“哲学”和哲学学科是西方的舶来品,在四部之学向七科学制转型的过程中,当人们回归传统思想而提炼哲学的素材或“找哲学”时,通常诉诸传统的经部和子部之学,冯友兰用“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作为“中国哲学史”的叙述框架,就是典型的例证。由此,经子之学的互动与融通构成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而传统的现代转型在很大程度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