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闻|刘海波先生逝世

刘海波先生对儒家传统保持着兴趣与认同,强调延安与莫斯科的分离,提出了先进性团体政治和“延安体系”的理论,认为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对儒家优良传统有所吸收,明确提出“马克思诸子化”和以古典心智重新发现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许石林】“作”,真是个坏东西

山西方言民歌《人在外面心在家》,山西歌唱家陈有平的演唱我很熟悉,非常好听、动人。

【干春松】中国哲学的深度发掘者和当代思想的融会创新者 ——汤一介哲学思想及其贡···

1927年2月16日,汤一介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汤霖是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融会中西并精通中文和梵文的学术大师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47年,汤一介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正式开始哲学修习。

【魏耀武】校勘工作中的“小疵”与“大体”

《韩非子》云: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后世之人常把“求小疵”与“全大体”对立,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小疵”与“大体”作为关系和范畴,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它们也存在于古籍校勘工作中。对于校勘工作而言,“求小疵”乃职事所在,无可厚非,其与“全大体”相辅相成,本无抵牾。不过在实际校勘工作中,由于简化或悖离校勘的本义,确···

【王锟】宋濂学术身份之勘定与还原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生活于元明革鼎之际。他前半生处于山林民间,后半生居于台阁要职,达至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彪炳史册。同时期名士,学问与功业均隆盛者,莫如宋濂。然而,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濂的学术身份归属颇有争讼:即宋濂是文人还是儒者?宋濂是陆学还是朱学?宋濂是否为佞佛崇道者?围···

【梁世和】“下学而上达”:孔子生命境界的展开

孔子感叹没有人了解自己,并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于此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下学而上达。孔安国注曰:“下学人事,上知天命”;皇侃疏曰:“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何晏注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惟天知己。”(程树德《论语集释》三,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20页)对于别人不了解···

【宋瞳】从顾炎武看明清儒学思想变革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历程中,儒学可谓贯穿始终,连绵不绝。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成为历代王朝尊奉的官方学说,发展至宋代,由汉代注重解释字词语意的章句之学,转化为具有哲学思辨色彩,注重阐发文字背后义理的“理学”,历宋元明三代五百年不衰。但明清易代不到数十年间,学风突变,出现了“对理学,特别是对其代表人物朱熹的激烈批评···

【龙倩】明代蒙书《明心宝鉴》主要讲什么

中国历来重视童蒙教育,故蒙书也甚为发达丰富。依内容而言,有积字成篇、或韵或否的识字类蒙书,有兼顾知识、以广见闻的知识类蒙书,有以训诫为主、以求养正的德行类蒙书。其中德行类蒙书多采撷经史子集中历代先贤有关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嘉言懿行以为学子楷模,比较官方的多以儒家为主,而民间蒙书则兼及佛道,糅合三教,且加入甚多···

【李少君】从“人民诗人”杜甫看诗歌主体性

主体性概念是一个现代概念,自康德强调之后,成为西方启蒙主义的一个重要话题。康德认为人因具理性而成为主体,理性和自由是现代两大基本价值,人之自由能动性越来越被推崇,人越来越强调个人的独特价值。根据主体性观点,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的独特生活,规划自己的人生,决定自己的未来,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实现,这才···

【王思豪】“用”与“反用”:探讨汉赋与经学关系的学理路径

有汉一代,被誉为一代之文学者,舍“赋”其谁?有汉一代,学术最为昌明而隆盛者,舍“经”其谁?汉代是经学时代,大量当世文本创作“依经立义”;汉赋是汉一代之文学代表,其铺张扬厉的风格特征,在表彰经学、承载经义方面尤为瞩目。

【陈嘉许】经书避免历史化的三种途径

经在成书过程中,尽量避免了历史化,以确保其义理最大程度的跨时空通用性,或者说确保流传得尽量广、远。由于这个缘故,经有超越于史、区别于史的特点。

【韩星】《西汉德运考——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史》序

李培健是我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时带的中国文化史方向硕士研究生,他为人诚挚,做事踏实,学习刻苦,具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是个做学问的料。

【宋立林】站在春天的入口处,勇毅前行

今天是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又一个轮回开启。我常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发明,其中所蕴含的“数”“节”“气”等理念,恰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实际上乃是中国人“追求合乎天道的生活”的一种反应。

【房伟】立春:生机与希望

一年前的今天,立春之日,北京冬奥会拉开序幕。开幕式上,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为序进行倒计时,无疑惊艳了世人。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年后的今天,2023年2月4日,又逢立春节气,变化的是光阴与容颜,而不变的,仍然是春回大地时给世间万物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邓秉元】要相信经典会给我们以力量

《中国研究生》杂志来函,希望我能对研究生朋友谈一点儿学习中国文化原典的建议。蓦然之间,思绪竟回到自己的读书时代。虽然自己所得尚浅,而且从业越久,越是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叹,但还是有不少甘苦之言,可以和有志继续从事此道的年轻朋友分享。

慎终追远,薪火相传 ——颜景松先生线上追思会纪实

颜景松,男,汉族,1925年8月生,山东滕县(今滕州市)人,新乡学院教授,中共党员。12岁便跟随祖父楸园先生颜蕙山(字兰亭,1877—1955)于私塾学习经典、书法、太极等,系统接受国学文化熏陶,谦称“楸园后人”。

【余东海】儒眼金睛论佛道——东海微言集

佛道两家皆有所蔽。其一是蔽于天而不知人,有得乎天,但为天道所蔽而不明人道;其二是蔽于坤而不知乾。

【杨朝明】以“礼”行礼 滋润心灵 ——春节的文化底蕴

从礼俗到礼仪,再到礼义,春节各种节庆习俗,集聚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周少川】把握学术史脉络的拓荒之作 ——读陈祖武《中国学案史》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学术、梳理学术发展脉络的传统,从先秦诸子论学,到《史记》创设《儒林列传》《汉书》创立《艺文志》,延至明清,历代皆不乏名贤对前代或当代学术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到了清初,浙东学者黄宗羲终于独树一帜,撰成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专著《明儒学案》,此书依学术源流,“支分派别,条理粲然。其于···

【王艳艳】发掘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传承基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书系”出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民族与国家者,皆人类文化之产物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绝的古老文明,中国的政治观念、政治制度等政治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调下诞生、发展、演变的,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西方的政治思想、体制相比,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体现了其鲜明的特色,不但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