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开始,儒学便十分注重修身,而修身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儒学中的重要人物,荀子也延续了将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
学术界一般认为,荀子集先秦学术思想之大成,他的思想是先秦时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但是,荀子的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最高峰?
船山先生云:“六经责我开生面。”小子默而识之,十余年来拳拳于心不敢忘也。《易》有象数理占之别,然究其大本,其以生命义理为要乎!前贤诲:“易为君子谋。”是所明焉。小子不才,于己亥年末,参合诸家之说,融贯孔门之教,成此《易经六十四卦赞》,期以揭橥易经生命义理之要,有启今之学者乎!然学无止境,假我数年,当亦可臻善之乎!···
人生如梦,有什么好追求的呢?什么也不追求我心如止水。可是,在一个梦到另一个梦里;在年复一年的岁月里;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天天用的、常常做的即所谓“日用常行”中,我为人世间留下数不清的功德。
戊戌九月廿三傍晚,贾晰道间有问,我告之如下云云。后一年,贾晰负笈京师,因来书述京中见闻,所接益广,而所思愈棼,且又多及人性善恶等等。将欲答之,姑追记往者一段以先其意。
厦门筼筜书院作为现代社会建设书院的典型的代表,以“旧学商量、新知培养”的办院理念,创新书院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模式,涵盖了教学、管理以及特色运营,将经典的教育、组织的运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都转化为现代化的方式,启发新时代书院教育需要让经典教育对接现实需求、多方办学形成整体合力、书院建设对接文明实践,有利于进一步···
卡尔·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所谓“轴心时代”,大致意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
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汉武帝刘彻诏令各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就国家内外大政问计于天下英才。
经百余年之持续西化过程,中华文明已所剩无几。由外向内,中华渐次失去其科技物质文明形态、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学术制度乃至价值信仰。
包括孔孟和释尊在内,历代儒佛道大师大德对于言论无不重视。老子和禅宗相对轻言,不过,老子也留下了五千言,禅宗经典更是连篇累牍。
热点问题的学术解读平台——文汇讲堂至今已举办了141期,汇聚了280余名各界精英和学界领军人物。2019年的“嘉宾新著先睹”,摘编嘉宾从2018年7月至2019年年底出版的新著、序、主编说,展示学者们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力量。栏目将从7月13日起至12月,每周2-3期。7-11月已刊发54篇,12月将刊发9篇。
年终岁杪,冬至将至。国人每逢“冬至”“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岁时节日一般都要上坟祭祖,即墓祭。祭祖不仅关乎信仰,更承担着规范人伦秩序的实际功能,在传统社会意义重大。
近年来,上海中国哲学界呈现出一种清晰的脉络化趋势。从2017-2018年的情况看,一种多维研究的态势已然出现,其中又以经学和哲学之辩最为突出。实际上,上海中国哲学界的这种情况是对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一种回应。有意思的是,这场持续十多年的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就肇始于上海,源于王元化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之间···
在所有被我鄙视的现象当中,动不动指责别人偏激稳稳地占据头条。比如一个人,起初感觉各方面都挺好,如果他一指责别人偏激,我会本能地、习惯性地鄙视他,而且判断他的天资愚笨,后天又懒惰不读书、不会学习。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开始渐渐变长,黑夜开始慢慢缩短,春天也逐渐地近了。所以古人说“冬至一阳初动”、“冬至一阳来复”。
儒家经典源自西周,因王官失守而普及于春秋战国,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自东汉熹平四年(175)始刊一字隶书石经,到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石经竣工的千余年间,先后镌刻过七种儒家石经,分别是:汉熹平石经、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蜀广政石经、北宋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乾隆石经。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在这种观念下塑造出来的君子人格是古代中国人修身进取的典范,它培养出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风骨,也体现出传统中国人人格的精神气度。在当代,儒家君子观在培育理想人格、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美好人生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敬悼石立善教授
2019香港变局,反修例延烧,中美超限角力,“一国两制”香港平台经受严峻考验。与香港相比,同为“一国两制”实验田的澳门则展现出政治稳定、法治权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融入国家体系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智慧,是学术界和社会人士多年来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究竟何为中国文化精神,其特质如何?何为中国人的智慧,表现为何?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智慧之间是何关系?则是貌似清楚实则问题甚多的论域。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所著的“姊妹篇”著作《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和《中国人的智慧》,对这些问题有颇富洞见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