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让中国重新伟大

中道文化之所以最伟大,是因为中道文化能造就最伟大的人物、最伟大的政治、最伟大的文明和最伟大的民族。圣贤就是最伟大的人物,王道就是最伟大的政治,中华文明就是最伟大的文明,中华民族就是最伟大的民族。

【林桂榛】孟荀善恶太极歌(60行600言)

孟荀太极图,善恶一丹炉。价值概念转,宏大两轱辘。仁义自何起,解说赛醍醐。本有与作见,孟荀别两途。性有礼义否,有无自分殊。

【李存山】《先秦哲学与儒家文化》《汉代与宋明儒学新论》自序

我自1984年从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当时杂志社主张“编研结合”,即编辑人员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也要从事相关的专业研究。这很符合我到杂志社工作时的初衷,我曾说:我是以编辑工作为“公职”,不敢懈怠;以中国哲学研究为“天职”,绝不放弃。以前在读《黑格尔传》时,记得他曾···

【梁涛】清华简《保训》的“中”为中道说

《保训》引人注目,在于其“中”字;引起争议,也在于其“中”字。关于《保训》的“中”,学界的意见已有十余种之多,且不时有新说涌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但沈淀下来,真正有影响的不外中道说、地中说、诉讼文书说、旗旗说、民众说和军队说等几种。笔者认真阅读了学者的有关论述,感到要读懂《保训》,读懂《保训》的“中”,以下几···

【郑元会 陈庆欣】辜鸿铭对中国哲学经典的英译及其启示

中国哲学文献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系统性、深层次的认识,也是中国智慧与人类生存之道的书写呈现,承载了中国人的知识、价值和方法论,凝聚着人际共在与合作的哲学理性。经过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清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和近现代海内外汉学家的不断努力,中国哲学文献的西语翻译成为传···

孔庙奎文阁见证藏书历史变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奎文阁,既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史上的代表之一,又因其作为曲阜孔庙的藏书楼,也就在事实上成为“圣道”的重要载体,使孔庙在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尽管奎文阁只是中国众多藏书楼中的一座,但其兴废变迁与孔氏家族···

【余东海】生为君子人,死为中华神 ——东海客厅论君子

孩子与君子都是赤子之心,然而同中有异。孩子的赤子之心是自然性的,会受到污染而变色;君子的赤子之心是文化性的,不受污染,永不蜕化。小节出入或难免,大节绝对不可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虽整个国家吾往矣!

【孙向晨】为何《诗经》堪比《圣经》,中国人却选择性忽视?

当下,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正成为风潮,《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常令人神往。本文指出,《诗经》之于广大国人,往往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在中国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却不亚于《圣经》之于西方社会的那般重要。如《毛诗序》所述,“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从夫妇之道起,使人得以理解社会人伦···

【戴和圣】君子饮食有“道”

民以食为天,饮食乃头等大事。“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尽了君子生活的雅和俗;而吃饭、品茗、饮酒,关乎人们的生活日常与交际层次,更兼有物质与精神双重文化属性,久而久之遂发展成为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内涵。古往今来,中国的饮食文化,既秉持中和之美、有礼有德,又于饮食之外、人情往来间、生活细微处,尽显君子之人···

【戴和圣】君子饮食有“道”

民以食为天,饮食乃头等大事。“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尽了君子生活的雅和俗;而吃饭、品茗、饮酒,关乎人们的生活日常与交际层次,更兼有物质与精神双重文化属性,久而久之遂发展成为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内涵。古往今来,中国的饮食文化,既秉持中和之美、有礼有德,又于饮食之外、人情往来间、生活细微处,尽显君子之人···

【杨陈】唐宋地权制度变迁影响迥异

唐代中晚期发展出来的新田制,经由五代延续至宋代,宋代罕见地没有在开国之初制定类似于“均田制”的田制,因此被认为是“田制不立”。后世所谓的宋代“田制不立”,首先不是指没有施行井田制,尽管宋代会有人在这个意义上批评当时的土地制度不符合儒家理想。

【尹雯】聚焦家谱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斐然 ——以新发现的敦煌家谱为例

文献与语言学研究关系密切。20世纪30年代起,钢和泰、汪荣宝、罗常培等先生就已经关注到敦煌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并利用其中汉藏对音材料开展语言学研究。其后的学者相继开展基于各类敦煌文献的西北汉语方言研究,成果斐然。在方言研究中,有学者偏重于各种语料文本,有学者从西洋传教士文献入手研究台州方言百年演变,有学者从元明清文···

【周瑞春】传统礼治模式的现代实践价值

中国传统礼治模式包含着“礼”和“法”的双重内涵,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代“礼治”和“法治”在本质上都走向了人治。实际上,古代中国虽有“法治”之名,但其与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法治”迥然不同。前者是端赖君主智慧、德性、胸怀等个体理性的“法治”;后者则是一种基于平等、公平、公正等现代理念,试图以法律条文、法理逻辑、法制规范来替代···

【吕颖】法译本《论语导读》的创新意义与时代价值

2020年11月4日,首部《论语导读》法译本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该书是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尼斯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所赠送的国礼,也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首部完整的欧洲启蒙时代的外文著作手稿。《论语导读》的译者为法国医生、哲学家、探险家弗朗索瓦·贝尼耶(François Bernier),该手稿仅两份存世,之前藏于法国阿···

【余东海】内外双修的儒门功夫——东海客厅论修身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为始,治国平天下为终。同时,格致诚正为本,为内圣功夫;齐治平为末,为外王功夫。内外功夫归结于修身。修身是功夫论和本体论的统一,所有人所有事业的根本。修身,不仅要在红尘中修,在一般事上修,更要具体落实到格致诚正齐治平七个条目、三大实践中去,修身济世相辅相成。

【董恂来】“知之次”:《论语》误读两千年

将孔子针对于人所提出的“上”与“次”这一道德人格类型划分,混同于其关于“知”之范畴或内涵的划分,对于孔子原意而言,实属额外添加或溢出,不过是王守仁的创造性曲解。后儒如此划分与释义,虽然在道德探索方面有其思想进步意义,甚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误读,但这是以后人的认识加诸孔子,属于断章取义。

【刘庆】中华文化为企业文化铸魂,“四梁八柱”让发展行稳致远

2019年8月28日,笔者正在安徽的文化项目上,接到了董事长发过来的一个信息。原来是董事长和一位企业家正在沟通企业文化建设事宜,对方希望能当面交流,看看双方是否有共同携手的可能。这家企业的名字叫扬子钢构,位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企业家的需求就是命令,在董事长的安排下,我和团队调整回青计划,直接奔赴淮安。9月3日,初···

【林安梧】敬悼余英時先生嵌名輓聯

英奇有餘.史識史才.天下景從.故國招魂.雖賓四夷.求道乎諾,時正不測.知幾知勢.萬方爭睹.新邦顯魄.未宗三教.論學也思。

【陈明】哀悼余英时,超越余英时——答 问

他对儒学的肯定,也是以现代价值为视角和标准。这些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不能说没有学术贡献,但今天看来,已经远远不够了。余英时先生的逝世标志着五四一代与我们渐行渐远。他们值得尊敬,值得缅怀,但时代将在一种与他们的期待不尽相同的方式发展前行。

【余东海】哀悼余英时先生

惊悉余英时先生逝世,遥致哀思。对先生某些说法不尽认同,曾作有《真理的力量和儒家的自信——与余英时先生商榷》、《儒家应不应该政治化》等文章,某些微言对余先生也有观点异议。但这不影响我对先生的品德的敬佩,最喜欢先生一句话:我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