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案子中、在这种情况下,司法者知其可死而不欲其死,本诸仁心,原之旧案,谅以前情,设法囿宽,判处死缓,既使公众知律之所禁、法之所排,又使世人知其再生之所由,维护人伦大端不坠,才是本事和能耐。
事死固当优于事生,盖饰终之礼,本诸恒情而已矣。
作者许石林多年来写作积累了一批以故乡为题材的散文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和喜爱,因此以“望故乡”为主题策划出版此书。以描写作者熟悉的生长环境——陕西关中风土人情为内容,涉及山川地理、物产工艺、风俗礼仪、人物言语等内容,全书分为“风土”“礼俗”“人情”三个部分,,“经史作骨、艺文为气”,凡所描述,皆有根据,对司空见惯之事物人情、···
三伏天,该吃酸的季节。好好的一碗面或者一盘凉菜,醋用得不合口味,会很让陕西人扫兴,乃至生气的。陕西人到外地吃饭,点了面条,面条将上桌,见醋还没端到面前,会发急。
高考结束,总有考试成绩与学生日常的实际学习能力有差距的。考试就是这样,不得不认命。
现在,读没读过书的人,嘴里会非常轻易地指责这是封建、那是封建,这是不平等、那是不包容等等,封建、不平等、不包容等等这些新词儿听上去他们全理解、已经融化在其血液和灵魂中,成为自觉和不自觉了,可是,你看他们却安然地住在什么类似御府豪庭、王府皇苑等等这些楼盘里,如果这些楼盘的名字没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要取这种名字?···
有人就此问题问我,我说,凡是学习、体认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化之人,永远不会患抑郁症。
某生,毕业将工作,因为喜欢戏曲,所以略有交往。早上乘地铁上与其微信语音交流,现在整理出来,不知道对别人有没有用。
对于今天的人过母亲节、父亲节,我向来不以为然。当然,也不是刻板地严峻拒绝,就是过与不过都可以,也会利用这个日子,请家人吃饭聚会,轻松地玩儿一下,与过中国传统的节日完全不同。
罗素说:人生下来的时候,只是无知,但并不愚蠢。愚蠢是由后来的教育造成的。
昨天发了一篇文字《为什么当今越来越缺少好文案?别急,今后会更缺》,收获不少共鸣。与朋友互动,有一些文字,整理如下,作为后续
昨天,2019年6月10日,己亥年端午节小长假后第一天上班,从中午到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有三个朋友代表其所在单位,向我不约而同地发出同一个要求:推荐文案。
有个成语“放饭流歠”,说的是为父母守孝三年,三年期间不能大口吃饭、大口喝汤,即守孝期间不能吃得没心没肺的,要神情端庄,端起饭碗就想起父母的恩德,别那么没文化、没教养。这当然是很高的要求,您不一定能做到,做不到,认同这个意思,就行了。那是不是三年以后,就可以大吃大喝了?别那么死心眼儿啊!三年以后,您就养成习惯了嘛···
蹭一下你姐林志玲的热度——看你们在朋友圈如丧考妣似地议论你姐林志玲嫁人的话题。想起了11年前的一组电影评论。
整理一下朋友圈零星的文字。
早上收到一位北方朋友的微信——他喜欢读古书,也利用自己的公余之暇,整理本地稀见地方古代文献,为此放弃了许多追求现实荣利的机会。可是,他单位领导却非常反感他读书古书,曾在大会上批评:咱们有的人不与时俱进,到现在他读的书那个字还是竖竖的……
“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近年来,网络便捷,瞎掺和的人越来越多,这句话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了。这种浑话最害人,杀人无数,断人慧根无数。它让人泯灭求阙向学之心,而固执于一己之鄙陋,不思上进,不见贤思齐,不更过从善。
诱人子弟妇孺入戏曲迷途者,当受什么刑?
现在的话剧,多数不是用话演剧,是用无味的字凑成的句子演剧,演谁都一样。连翻译了的外国名剧也被格式化无味寡趣——那次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戏剧大师奥尼尔的经典《榆树下的欲望》,台上三个男角色直撅撅地戳在台上,深呼吸、大喘气,大开喉咙,张开上软腭,说台词儿,若人物没动作,观众坐得远,眼神儿再不好,几乎不知道哪句词···
听秦腔任(哲中)派传人任新民的《软玉屏》:“几杯美酒变沉醉”,单是这一句,就非常动人了!尤其是“由求辙”的发音、拖腔,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