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从他们穿名牌、点外卖等等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孩子没前途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十一月初六日壬申
耶稣2019年12月1日
【一】吃得太饱
一早去扔垃圾,发现整栋楼家家户户一样:厨余垃圾太多!
这太浪费了。遂决定,今后家里做饭,以不够吃为常态。
如此在超市转了一圈,空手而归,见什么都不想买;又于楼下菜店转了一圈,最终极不情愿买了一根黄瓜——半根人家不卖啊!
回顾漫长历史,中国人吃不饱的日子为常态,只是到了改开以后,才实现了吃饱。
正因为吃不饱,中国人才喜欢多生娃、多生男娃以战斗争夺食物、以劳力生产食物,由此而起的中国人从生到死对食物的崇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美食大国,并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幸福观:所谓享受威福荣名,简单说就是他一筷抵你十筷子、百筷子,故尚稀罕,以少为珍。
现代中国人大部分的幸福观也是由此而来,简单概括,就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
记得曾写过一篇小文:《从见面打招呼“吃了吗”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吗?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为了吃饭、为了吃得好,从吃上入手,可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礼仪等等。
记得那年在曲阜,听孔宪鹤先生说:衍圣公孔德成小时候,一次吃饭中嘟囔了一句:又吃白菜。他的嫡母陶氏听了,就让他一天三顿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白菜。从此少公爷再也不挑食了,也理解了孔圣人说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昨天在抖音上刷到一个东北大妈边揭锅盖拾馒头边骂骂咧咧发牢骚:要我说呀,现在许多人啊,这才吃了几天饱饭呐,就牛逼拉叉地这不好吃那不可口儿,尤其我们这些家庭主妇,辛辛苦苦把饭做得了,一家老小,挑挑拣拣这不吃那不吃,要我看呐,这是老天爷有德,没给点颜色看,要是大旱他三年,让你们挨(她说nai)几年饿(她说ne),我看就啥也不嫌弃了……
大妈话糙理儿不糙。今天的孩子们看着普遍机灵聪明,明眸皓齿地,其实绝大多数仍然是愚众坯子,阳光明媚一身清爽地加速奔着油腻而去,毫无悬念。甚至可以说其中天命俊异者的比例较从前更少。你从他们穿名牌、赛名牌、动不动点外卖等等就可以看出来,鲜有志向者。
所以,你用愚贱的尺度衡量他们,似乎个个都超标,人人显得可爱。若用从前的人才标准看,个个都是砖头瓦块成了精。一副副未盛已呈衰相的集体气质。
【二】拌香菜
做早餐,佐粥,一盘拌香菜。做法——
钱大妈家十八岁的姑娘香菜五把儿,连根给她沐浴按摩洗净(尤其重点搓根部),把根留住,放入盆中封闭式培训,撒盐一大把进行教育,用10分钟时间戒骄戒躁,再用清水透两三遍,使其进德修能,烟视媚行,再嫁到干爽篮中,控干她出嫁前舍不得离娘的假惺惺的泪水,后将这有教养的淑女香菜,用温柔的断魂刀切成柔肠寸段放入干净盆中,给她陪嫁红萝卜丝贴身丫环和蒜末粗使丫头、指天椒环儿小厮、酱油嬷嬷、白糖保安、辣椒油老妈子、胡椒粗粉司机,拌成民主自由平等式匀乎,再学艺术家上台前安静十几分钟,装碟亮相……
有人问:为什么要先用盐教育香菜?一起拌不一样吗?答:不一样。你吃饺子得先蘸醋,为什么不吃盘饺子再喝口醋让它们到胃里头去开会融合?
再说了,一起拌,香菜姑娘她不服啊!先给她教育、拓展、培训、考试、填表、测评等等一番,她就乖了,乖了就自然有了谦德,谦受益,好入味。
盐还是盐,早放盐还浪费呢不是吗?
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是服不服的问题。
2019年12月1日
责任编辑:近复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