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许石林】现代很多人明显地蛮夷化了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腊月初十日丙午
耶稣2020年1月4日
最近,手机每天都能收到抖音上的点赞提醒——我对抖音号“在线看蓝田”的一条视频发表了几句评论,许多人对此表示认同。
视频内容——
记者采访两位正在晒太阳的80多岁的本地老太太:像您这年纪,你们年轻的时候,你们的婆婆是怎样对待你们的?
画面右边的老太太反应快,言语迅速:那会儿,哎呀把那大人真正地当大人(注:陕西人把长辈称大人。大,音:多,阴平),每顿做饭前要问大人;你可怜要去娘家,大人让你立几天你就立几天,还给你把活儿带上、把纺线的棉花捻子带上。
这位老太太语言迅速,另外一位老太太,则紧紧地附和着。
老太太的语气是我非常熟悉的关中老太太的声音,她们的意思是:那时候的婆婆对她们管得很严厉,每次做饭必先请示婆婆,媳妇不能擅自作主。媳妇想去娘家(陕西叫熬娘家)住几天,婆婆批准你去几天就一定是几天。在娘家,婆婆还要给媳妇带上该做的针线活儿等,总之,媳妇不能像今天一样休闲。
记者听了,说:那时候的婆婆是不是歪(厉害、狠)得很?
两位老人迅速地一愣,赶紧说:歪?嘿嗨!也说不上啥歪……那就是那时候的风俗!
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
我对这段小视频的评论是——
说自己的苦,却无一句对婆婆的怨恨,反而以风俗谅解。这就是中国传统女人的美德。
其实,从两位老人的语气中,不但没有丝毫的抱怨,还包含着给年轻人讲故事、让年轻人见世面、增长见识的意思,甚至有点炫耀自己经历过年轻人不曾听说过的世事的感觉。她们对婆婆言听计从,这就是“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婆婆的严苛督责以风俗谅解,这就是“挞无怨”。
的确,在经济水平低,物质贫乏的时代,必须有与之相应的伦理道德。两个老人年轻的那个年代,貌似普遍婆婆对媳妇苛严,但你想想,如果不那样苛严,一个家也许就会散神,会维持不下去。今天的人是认识体会不到这一点的,一般人只看到或想像其弊端,没看到其实际作用。
传统中国社会,女人是家庭的秉政者,婆婆将来要把持家的权力交给媳妇,让媳妇接替自己主持一家之政,还希望保存和提升一家之风,那么,以那时候的生存条件,是可以像今天这样普遍迁就放任媳妇的吗?
说实话,现在的很多女人,已经放纵退化到只会生娃,其他啥也不会了,这才是麻烦。
说那会儿当媳妇儿可怜,你没问问那时候当丈夫可不可怜?当公爹可怜不可怜?婆婆维持一个家不艰难不可怜?精打细算,人来客去的应酬,所有无较稳定丰裕的经济收入而要维持一个普通人家追求相应体面的家庭,作为当家人的婆婆往往才是最可怜最艰难的,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所以说,苛严,是生活的艰难挤压出的生存习惯即老人说的风俗。
尤其是贫寒人家一旦有了上进心,必须对所有家庭成员苛严,才能避免堕入“小人穷斯滥矣”。我觉得,咱们的先人们,没有因贫穷艰难而放弃对道德体面的追求,许多中国旧式普通人家,家家在类似“歪婆婆”的主持下,艰难地保持正经家风,不坠向上之志。这才是值得今天的人感动缅怀和反思的。
我见过许多传统老太太,一生大部分时间被婆婆严格调教督责,看上去的确苛严,不近人情,但是,她们反而终生感激感念婆婆,每逢年节,老人们必谆谆叮嘱儿孙,不能马虎潦草祭祀供奉先人。就像上面视频中两位老人一样,不会对“歪婆婆”有一个字的抱怨。
今天的人浅鄙自私,又对过去的生活茫然无所知,一听说过去婆婆管媳妇儿,一定把黑白电影镜头切换到脑子里,把那时候的婆婆都当成黄世仁他妈了,穿绸裹缎抽着烟袋斜眼恶声变态地折磨媳妇儿。没想想从前普通的正经人家婆婆持家有多作难。
我把以上文字全放在抖音评论去了,坐等喷子们说:大清亡了。
有个人回复:“现在的公婆无尊严,才可怜。”
想起班超《乞归疏》:“蛮夷之俗,畏壮侮老。”不得不说,与之相比,礼崩乐坏,现代很多人明显地蛮夷化了。
2020年1月4日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吴钩】“唐宋变革”与“宋元变局”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