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夸奢糜,不守本分
张昭炜教授所著《中国儒学缄默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以下简称《缄默》)是一部厚重的著作,其重要性体现在儒学精神根基与华夏文明底蕴的揭示。
中秋节与教师节时日相近——实际上,国庆节也与之相近;但今年两节重合,十分难得,据称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媒体编辑让我谈点想法,我马上想到了“天地君亲师”五个字,中秋关乎其中的“亲”,教师节关乎其中的“师”。
李景林老师《孟子通释》这本书的意义非常重要。
我和景林兄本是同门,现在又居于同事之列。在此书正式出版之前,我有幸先睹其貌。当时景林兄的这本书是为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共同发起的国际儒学联合会委托的儒学教材而作的。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人类文明,正面临大变局。各大文明体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其历久弥新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伟大智慧。它们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全人类向前发展所亟须的共同价值。
人的精神价值表现为人格,所以孔子非常强调对人格的尊重。当子夏问他何以为孝时,他说:“色难。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邹城、曲阜和济宁乃至整个山东,之所以被称之为孔孟之乡,盖因为两千多年前的邹鲁大地,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相继产生了两位伟大的先哲--孔子和孟子。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孔、孟皆生于邹,因此孔子和孟子是名副其实的同乡。“孔孟之道”,是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主宰统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两千多年。其影响不···
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在当代新儒商实践的基础上,企业儒学将古代儒家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的治理智慧,从德以治企、义以生利、信以立世、智以创业、仁以爱人、勇以担当等方面,探索了传统儒学在当代企业中的创造性转化。
如果要我在很少有什么可抱怨的世界和有很多理由来抱怨的世界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应该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前者,我应该抱怨竟然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翻译模式是很大程度上未系统阐述的知识(episteme),一方面是由知识参数和程序中的根本性关系构成的范式,另一方面又有能够投射出理论概念和实践策略的生成性特征。工具性模式将翻译定义为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变常量的再生产和转移,而阐释学模式将翻译定义为多变的阐释,使其与在特定历史时刻的特定文化处境碰巧结合起来。
我将看不到她在我去世之后经过痛苦的磨难而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就像两个洞悉世界愚蠢之事的老顽固,我们将不能嘲笑周围的一切。在我看来,这是活着的真正悲剧。但是,无论是好是坏,这是将她带给我们的那个神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再将它传受给她:生命的力量。
“子发辞赏”不属道德范畴,而应纳入法律范围。立足于礼法治国理念,荀子反对不遵从法律制度,反对过分矫饰性情,抨击沽名钓誉之徒,进而认为,大大方方领取该得的奖赏,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既不要邀功以自利,也不要却功以钓誉。
哲学应该能够回应人类日常生活的寻常琐事——它从根本上说是不乏味的——但是,我过去阅读、教学和写作的很大部分哲学著作似乎皆达不到这个标准。
1921年铃木担任京都大谷大学(Otani University)佛教哲学系主任的职位,开始大量发表用英文和日文撰写的有关禅宗和净土宗佛教,以及比较宗教学的著作。他是个多产作家,撰写了有关禅宗和日本文化的经典研究。
世界很复杂,我们其实解决不了很多事情。这很无奈,又并不重要。正如许氏著作告诉我们的,人生天地间,变幻如浮云,但起码以下这件事是有确定性的:信道笃、明去就,尚友贤者,能让自己身处的地方多一分美好、多一点希望。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石,理解和尊重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条件不同,中西家庭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对关心中国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中外人士而言,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特质,有助于更好读懂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古之学者的“耕养”之道,就是耕读传家,这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基本生活形态。到了南宋时期,这一生活形态被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综摄了诸如立德兴家、科举兴家、固穷励志、抱道隐居等士人生活的诸多方面。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发展总体进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在世界产业链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国际交往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选择,那么在今天国际交往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或常态性必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