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美学精神。农耕文明以土地为命脉,土地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命之基。所以中国农耕文明和中华美学精神都可以从汉字“土”开始说起。
古典学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也有自己的古典学。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古典学登上时代发展的国际性舞台。准确把握中国古典学的生成语境、学科边界及价值意蕴,对于会通中西学术空间、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意义。
作为周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历史上多以制礼作乐概括之,当代学者亦沿用此说。
前日票房活动结束,几个票友余兴未尽,中午聚餐。席间说起我为什么喜欢戏曲,答:戏曲里有我向往的人情世故,理义纲纪。我在现实中所不能伸展的情志,戏曲里全有。这就是在戏曲中照见自己。比如我自己不能成为程婴,也不指望遇见伍子胥,但我唱戏就能在十几分钟内实现。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名臣。
现代汉语中,“渐”为副词,无独立义,似毋须探讨。然,古汉语中,“渐”义颇丰。拙文谈“渐”,取其哲学之丰厚意蕴。
朱子理学思想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解世界及理解自我的理论体系,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修养工夫和实践方法,对于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而言具有说服力与可操作性。
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之规律的普遍真理,得到了越来越多先进中国人的认同和接受,并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最终成为他们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论衡东西文化而挺立中国文化的价值,成为公认的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当一个社会从中世纪进入近代,总是会出现某些共同的趋势与特征
天子封建諸侯,乃封建之正義。與“歐洲封建主義”截然不同。中國之封建,是天子策命諸侯,諸侯之權威受之天子,並尊奉天子正朔與禮樂。
传统经典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重释传统经典,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
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期,受安史之乱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加剧,各藩镇依恃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服朝命,还大肆鼓吹“封建制”,企图实现藩镇政权的合法化、世袭化。经济方面,连年兵乱造成国库耗竭,苛捐杂税日益严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明中后期“心学”盛行一时,士人以谈“心”论“性”为时尚。然而,世人只知有阳明“良知”“心学”,却不知明中后期“心学”除了阳明“良知”“心学”一系外,尚有另一系——“气化”“心学”。
好友某夫妇欲为爱女举办“完聘礼”,嘱为设计。
嗟夫!经学之兴衰,关乎世运;儒术之显晦,系乎人心。有清一代,儒林蔚起,虽处异族专制之世,然其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之功,实可继汉唐而超宋明。今世学者,或执“考据训诂”四字以薄乾嘉,或挟“通经致用”一义以讥汉学,此皆未睹堂奥之谬论也。余尝披览清儒经解遗编,抚卷长叹:使三代典章复明于今日者,其在斯人乎!
嗟乎!自甲午以降,西潮东涌,新学骤兴,而吾国千年经学,乃如秋叶飘零,渐坠尘泥。士子竞言变法,邪说层出不穷。
世称孔孟,由来久矣。然而贤圣不世出,出必以时。何时?邪说横行之时,贤圣不出则不得止也。是故世乱,然后有豪杰
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卡尔·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古希腊)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发展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自20世纪60年代后,这一理论已引起了中外思想家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注意。
朔望月周期约为29.53059日,因此农历有大月(三十天)和小月(二十九天)两种,朔望月周期超过29.5日,所以农历大月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