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尧舜之道」为「善政」「善教」结合的「理想政治典范」,其一方面指君主通过合理地治理实现自己内在德性的扩充完善,另一方面又要对民众加以教化,成己成人。包含这两面才算是「不忍人之政」或「仁政」。
孔子提出“和而不同”,却拒绝成为“同”,意在守护“文”的共同体。“文”是共同体学习与实践的产物,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结。正是由于共同体中广泛存在不尽相同的意志,才能够以“文”之名彼此联结,真正发挥“和而不同”的力量。
王船山的《正蒙注》蕴含了一套工夫论体系。此体系以神形之辨为天道论基础,神形之间有分有合,故工夫中亦包含“体性存神”与“即物尽则”两个要素,此即“叁两相倚以起化”,乃工夫之纲领。神形之辨首先要求对来源于形的闻见之知进行超越,从而高扬德性之知,此为工夫之内核。
《礼治三千年:制作与因革中的法理》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顾涛所著,顾教授以礼治与法治为方向,费十余年之精力,撰著此书,既探究礼法枢要,从六经和历代典章中梳理“礼”和“法”,又呈现礼之本、礼之义以及礼法接轨,爬梳出婚礼、射礼、封禅礼等的含义与影响,扩及礼俗、礼法的演变和应用,并最终上升到礼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一种面向客观世界,将客观世界对象化的倾向。谶纬虽然有神学色彩,但其背后的依据却是阴阳、五行等循环逻辑系统,而非天命、天志这种天人感应系统。五德循环的理论及将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趋势,消解了天志观念的神圣性,是导致儒学未能形成狭义的宗教性思想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7月14日下午,孟子研究院礼堂内氛围融融,70余位学生与家长循着文化的邀约而来,让这里座无虚席。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主持开讲仪式,当“公益课开讲”五个字清晰落定,本次精心策划的孟子研究院亲子研学公益课正式开启,满场掌声如潮,点亮了这段雅韵之旅的开篇。
7月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平行论坛——“尼山儒学对话会”在孔子故里曲阜召开。来自中国、英国、克罗地亚、韩国、日本、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的5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以“成己—成人—成物”为研讨主线,深入探讨了儒家思想应对现代性挑战的转型路径与实践可能,同时系统呈现了儒学从···
尽孝道当竭尽全力,忠诚勇敢怀有赤诚之心
今古之争始于汉代,到清代则迎来了第二个高潮,而刘逢禄作为清代今文学的代表人物,正是第二个高潮中的关键人物。现代学者对刘逢禄的研究,早在民国时就开始了,虽然经学和现实的关系逐渐疏远,而刘逢禄的经学却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得到研究,其学术内涵也得以深度挖掘。曾亦《从素王到真王》这本专著是从刘逢禄的专论,拓展到晚清经学史···
2025年7月14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开幕式在江苏省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隆重举行。
近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孔子学堂的批复函》,准予山东省鲁宁监狱、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等92个单位成立孔子学堂。至此,孔子学堂自创办以来已突破4000家。
传统书院的活化与新型书院的蓬勃发展,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重要载体。
岭南文化作为原生性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产物,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2025年7月7日,“相邻、相通、相融:东亚历史与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历史学院以及韩国仁荷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中韩双方学术交流与研讨,共同推动东亚历史与人文学术研究交流与发展。
2025年7月5日,《现代哲学》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举办。本次研讨会以“现代哲学与现代化”为主题,聚焦哲学学科前沿动态与学术交流平台的时代使命,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2025年7月6日,由现代哲学杂志社、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现代哲学》“经学与中华文明”专栏工作坊(第二期),在中山大学锡昌堂103讲学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三十名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
13日,第二届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在珠海开幕。本届展览会以“华夏千年家风·中国家教航灯”为主题,展区面积约10000平方米,通过珍贵历史文物展示与高科技互动体验相结合方式,让观众得以“触摸”历史,亲身感受家风文化的深厚底蕴。
“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9日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以“礼乐教化”为核心主题,系统梳理与展示绵延两千余年的孔庙祀典文化。
2025年7月2日至3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新孔学与子曰文献”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成功召开。
非常感谢杜老师的邀请,使我有机会来参加这部书的出版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