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精舍游学记
作者:喬逸聖(曲阜崇儒书院在读学子,時年十七歲)
时间:西元2023年9月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阳明精舍,这个名字早在我刚入学时便被我牢记。虽不知主人是何人、处在何地,但当同学和老师們提及时,每次都流露出向往的神情。一定是个好玩的地方吧,年幼的我如是想。
随着在学校的时日渐久,我知晓了,精舍主人名为蒋庆先生,又号盘山,但彼时的我仍处于蒙昧无知、贪玩好乐的状态中,以致于认为儒学也不过尔尔,更不用提那些固执古板、不懂现代化的迁腐之人了。不过是一个还没文礼书院出名的小书院罢了!狂妄的我如是想。
但随着经学义理一次又一次地精进,学识一天又一天地增长,从一个又一个挫折和迷茫中爬起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起这些曾经被轻视的宝藏,然而我越深入去了解蒋先生的学问,就越发现从前的自己那宛如井底之蛙的臆测和学识。直至如今,终于可以亲临阳明精舍,亲自参与进与蒋先生的对话中……
闻其声,读其書,不见其人可乎?
在前去精舍的途中,我们走过崎嶇的山路,看见了范老师提到过的鉴性湖,最后在山间的一条小路前下车,步行约百步后,总算是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在我心中无比神秘的道场——阳明精舍。
精舍的建筑风格非常古朴,给人一种肃穆宁静的感觉,其中还有非常多的阴阳原素,如大门外有两块象征乾坤的石墩,院中的水池都呈太极图状等等。在这朴素的院落中,站着一位老先生在静静地等待着我们……
蒋庆先生,在之前我刚接触他的著作时,便对他有了些许好奇。因为這曾经是一位西南政法大学的教授,却在经学义理上有着超乎常人的造诣,当代的公羊学更是由他而兴。但在这份好奇中还参杂着敬畏,因其用辞相当有力、果敢、准确。传出的照片也在暗示我这位先生不苟言笑,故而当我实际接触到本人后是有些许惊讶的,先生不仅健谈,还很温和,所谓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或许就是这样的吧。
在复夏堂,我们看到了众多先聖先贤的牌位,自孔曾孟荀至熊马梁牟,几乎每位都是繼承了儒教道统的先哲,当然,还包括几位著名的史学家,因为判断历史是非的标准就来自儒学義理,先生如是说。
后来,大家于二楼的繙经阁就坐,先生特意解释为何称"繙經閣",不称“解经阁”,“我们就是要修正如今有偏差的解释系统,解释系统都不正确,那解再多经又有什么意义呢?”先生这句话说得铿锵有力 ,一如他著作中的风格。“听其言也厉”,或许就是如此了吧。
在之后的对话中,蒋先生也对大家的疑问处作出了解答,如天子非爵、天子一爵的区别,国家有机体和中国威胁论等等。但真正再一次触动到我的点,是当有同学问到先生是如何接触到公羊学时,蒋先生将他学习的初衷和目的向我们娓娓道来:
曾经我学习极左主义,但后来觉得它并不能有效解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后来又去学心性儒学和佛学,除了個人的修身外,一样于事无补;最后才了解、接触到了公羊学。如果中国必须通过西化才能解决目前所处的困境,那我愿尽弃所学,为西学奋臂呐喊!
这句话声音不大,但如炸雷一样回响在我心中,短短不到百字,却道出千千万万儒者共同的目的。
“愿以此身之渺小,寻得中国之出路!"
“愿以此身之微躯,筑出大同之阶梯!”
因为先生身体的原因,此次游学的访谈只持續了一上午,但这一上午,或许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终有一天,这代表希望的火炬会传递到我们的手中,我们也必将继承先生的意志,朝着先生行进的方向飞驰不息。
阳明精舍,是神聖的道场;
盤山先生,是伟大的儒者。
现在的我如是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