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 著《出土文献与传世古书校勘研究——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25-09-06 23:22:28
标签:

蔡伟 著《出土文献与传世古书校勘研究——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出版

 

 

 

书名:《出土文献与传世古书校勘研究——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

作者而:蔡伟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先秦、秦汉简帛文献的出土,爲古书校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原始材料,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勘,成爲閲读和整理古书的有效方法。本书即以出土简帛文献爲主,结合传世文献,研究古书(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的误字、衍文(脱文)、用字习惯等现象,以大量的例证,来证明衍文、脱文及误字等问题是有例可循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书中的用字情况。

 

作者集中对出土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中所存在的大量误字、衍文而前人未能正确认识者,提出了新的校勘见解,揭示出了很多较爲特别的文字通用的习惯,絶大部分是作者的研究心得,由此真正读通了很多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文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少新的校勘条例,可爲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今后利用出土简帛古书校读传世古书也很有裨益。

 

作者简介

 

蔡伟,男,1972年5月出生,辽宁锦州人。2015年6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爲校勘学、训诂学和古文字学。2015年12月到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主要从事馆藏古籍的书志编写工作。现任职于辽宁大学文学院。

 

【目录】

 

 

 

后记

 

我的博士论文终于可以正式出版了,这也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一本书。

 

我感激裘锡圭先生、复旦大学和教育部,给了我一个进入复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我感谢刘钊先生以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在复旦七年读书的日子,一幕幕时时都会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怀念在复旦的读书生涯,我怀念与学友冯先思逛文庙买书、再到复旦摆地摊儿的日子。

 

我的论文从选题、修改到成文,始终得到我论文指导老师陈剑先生的帮助;论文在答辩前也先后得到刘钊、汪少华、郭永秉、周波、广濑薰雄、张小艳、谢明文、张传官、梁春胜、孙刚、侯乃峰、冯先思等诸位师友的指正;论文的格式修改得到任攀、程少轩和魏庆彬几位学友的帮助;论文题目及摘要的英文翻译先后受到美国学者安马修和杜恒两位学友的帮助;冯胜君、董莲池两位先生作爲答辩评委,对我的博士论文给予较高的评价,也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另外还有我的日语老师邹波、民间文学老师张勤、后勤宿管科的老师罗健博,都不同程度地给过我帮助和照顾,在此谨向以上的各位师友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但是很多事情往往都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使得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就是在我博士论文送明审的时候,正好我论文里面,涉及了某位明审专家的文章,我对他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本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学术讨论,所谓“不明异说,不足以申己说”,这个道理也是最浅显不过的,然而这名学者毫无虚怀若谷之雅量,竟以爲我常常针对他,令人匪夷所思地回覆我:“你学问大,逢我必批,我没资格评审你的博士论文……”呜呼,我所有的文章具在,读者可以覆案,我什麽时候针对某一学者了?我写的文章全部都是讨论学术上的问题,丝毫没有攻击某个人的言谈或行爲,这位明审专家的言行真的让我诧异莫名……

 

 

 

此次出版,爲了保持原貌,没有做大的修改,仅校正了误字和增加一些新的书证,谨此帮助。

 

最后要感谢台湾的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感谢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北京联络处联络人杨嘉乐先生及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的编辑们,如果没有他们,我的论文不可能这麽快、这麽顺利地出版。

 

蔡伟

2018年10月9日

 

再版后记

 

我的博士论文在台湾的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已经有年,按照合同,现在可以再版了。所以趁此机会略加修订,以方便大陆的广大读者参考。如论文在完成时所参考的文章尚未正式发表,现在补齐正式发表的信息。还有当时引用一些网站的链接都已失效,此次修订也都尽量改爲新的链接。

 

 


 

本书由辽宁大学文学院资助出版,感谢文学院胡胜院长和郭莹主任对我各方面的关怀和照顾。

 

上海古籍出版社顾莉丹女士接受拙著予以再版,从书的命名到其他各个方面的细节问题,都得到了顾女士的帮助,责任编辑姚明辉先生付出很多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蔡伟

2024年10月20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