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晚明到清初之 ,基本上与“明清思想的转型”这一个大论述息息相关,刻意挖掘前人所忽略的问题,所处理的人物、材料、主题,往往能拓展新的视野。由它们可以看出整个“明清思想转型”是一个内容非常复杂、成分非常多元的历史现象,由心学到考证学的转变只是其中一端而已。作者尝试将思想与其他历史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它们或···
由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礼记(节选)》,于2020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礼记》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典之一,本次出版的《礼记(节选)》由郭齐勇、刘依平、吴龙灿等解读,选择了《礼记》中重要的篇章段落,加以注释与点评,即透过文字典故的疏通,浅显的解释与评论,以期读者理解、把握礼乐文化的器物层面、···
本书是对美国哲学家安乐哲教授的访谈录,主要围绕儒家哲学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问题而展开。安乐哲认为,儒学在中国伦理、家庭、合作、宗教感、汉字和语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儒家礼学、以关系构成的人物、整体性传统、全景性思维对西方哲学具有借鉴意义。在访谈过程中,阐述了儒学在伦理、家庭以及合作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应对模式,比较了···
这本书充满着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和新鲜的思考,表达了其对中西文化某些普遍观点的大胆质疑。这种域外视角对中国儒家传统的当代重构,不仅勇敢地刷新了西方人对其自我传统的麻木认知,同样也给予我们中国的研究者以巨大的冲击和启示,而这必将在更新的高度上开启中西方哲学的交流。
本书梳理了孔子及其思想走向西方的过程,依托丰富翔实的史料,对西方人的孔子认知史及孔子在西方形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展示了孔子思想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融合,以及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13AZD024)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优秀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国际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唐文治集》全18册六百余万字,由澳门大学邓国光先生主持整理,含《文集》6册、《经学论著集》6册、《性理学论著集》3册、《文章学论著集》3册,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图书,现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如期出版,唐先生的可佩事迹、精神旨趣、 乃至心迹情感得以完整呈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次成为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
本书为尼山圣源书院主办的“尼山新儒学论坛——儒学与政治”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由牟钟鉴先生任名誉主编,郭沂任主编,杜维明、牟钟鉴、钱逊、安乐哲、王殿卿等海内外知名专家任编委。全书分“中西比较中的儒学与政治”、“现代化视野中的儒学与政治”、“中国历史中的儒学与政治”三个主题
近代以来的朱子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领域的研究都受到西方的学术范式与知识体系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在给中国学术研究带来新的理论、范式与方法的同时,也存在着遮蔽中国哲学自身的内在体系与理论内涵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既自觉地将自身建立在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和消化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也自觉地避免套用西方哲学···
本书不是概论式、泛化式的研究,亦不是思想史、学术史的简单梳理和再现,而是将程门后学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活的历史存在,一个思想分化与问题争论相互交织的学术共同体进行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研究。以是时程门后学关注和探讨的学术问题为线索,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渊源—推阐—建构—转化”的思想演进脉络,对程门后学思想···
探讨古典儒学如何从早期礼乐文明的母体孕育发展,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工程。虽然学界在此方面已经硕果累累,但是关于古典儒学众多重要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仍然有待更多具体而微的追根溯源研究。
这一辑《现代儒学》的主题是“中国哲学合法性与儒学世界化”。在第一个栏目“中国哲学合法性”中,我们收录了四篇文章。在英文讨论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诸多文章里面,戴卡琳教授的《究竟有无中国哲学》一文,是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最全面和深入的文章之一,其中译本也被很多关心这个问题的中国学者引用。
本期《现代儒学》的编辑工作在海内外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完成。我们本期汇聚了多位知名学者和年轻学人的优秀成果。本期围绕“现代儒学的多维发展” 主题,在收录专题论文方面主要分为“美德伦理学与儒学”“时代激荡下的现当代儒学”以及“传统经典的现代解读”三大专题。而在常规论文之外,还开设了“访谈”和“新书介绍”两个新栏目。
本辑儒学研究栏目既论及儒家道统、文王受命、文庙祭祀、朱子礼学、中体西用和公羊三世说等基本命题,又诠释《论语》《荀子》《中庸章句》等微言大义,可谓既广且新。百家论道栏目分说中华天下秩序、郭嵩焘政教思想、陈启天“新法家”思想、萧公权治学思想等,实属开卷有益。处士横议栏目就三代王官学、唐虞禅让说、船山民族主义思想、严···
孙仲兹的《格物学》一书,超越时下学院派作品常见的夹缠不清、中西不明的语词堆砌之弊,别开生面,以朴实自然的运思方式,从形上视角直探格物诸维,为易学的现代衍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想角度,深值好学审思之士重视。
本书主要选辑2019年度发生在儒学领域的重大思想文化热点,既包括学术论文,也包括文化评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学最新进展,见证中国当代儒家重大事件,第一时间展示当代儒家的探索性思想成果。本书作者主要是当代儒家的知名学者和意见领袖,皆在学术思想界和社会文化界极具影响力。本书是反映当代儒家思想进展的连续出版物,直面现实,···
明嘉靖十四年(1535)贵阳刻本《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后简称《续编》)近由张新民教授审定并冠序、孔学堂书局影印出版。此书重见天日,首功当属日本学者永富青地本世纪初在上海图书馆的发现(详氏著《关于上海图书馆藏〈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东洋的思想与宗教》第23号,2006)。此前,官私书目皆无是书的著录,亦不见有学···
这本文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主要写于上世纪90年代。主题也非我今天常做的以经典为对象的哲学分析,而是近现代思想史。这个领域是我学术生涯的起点。从80年代开始,思想解冻后,新思潮风起云涌。我是在那个令人燥动不安的岁月,带着年轻的热诚进入这一领域的。在选编本书时,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期盼与忧虑。把自己在那个年代学与思的基本···
本书批判了西方把儒家伦理视为美德伦理的观点,并通过考察中国早期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和《礼记》等,论证了规则与美德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儒家伦理实现了规则与美德的统一,因而是一种更为完善的伦理体系。 儒家伦理是“学儒”而不是“儒学”,即儒家文化中“笃行之”“知行合一”“学而时习之”等注重力行···
本书围绕“志于道: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厘清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脉络,并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从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安身立命、心理调适、中国式管理、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可为当今各阶层人士修身齐家、管理企业、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