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是教,不折不扣,是没有争议的,他确是一个宗教,只是这样的一个宗教是有别于西方一神论的宗教,他是觉性的宗教、可大可久的宗教。这个宗教当然具有教化意义。但是记住所有的教化意义在中国来讲都是内透到我们生命的源头,上透到宇宙造化根源。
于都县杰出乡贤、世界儒学著名学者、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台湾东海大学终身荣誉教授蔡仁厚先生于6月4日凌晨四时许在台湾辞世。为缅怀蔡仁厚先生,于都县理学文化研究会于2019年6月22日在蔡仁厚先生故居梓山镇岗脑村辅卿公祠举行。
蔡先生还提倡保留“天地圣亲师”三祭牌位的儒家生活礼俗,身体力行,却显现出一个生活实践中的超越取向,意味深长。
道仰尼山,学接栖霞,千古文章归仁厚; 情怀家国,弦歌台海,平生风谊有鹅湖。
仁心立本,生命学问,躬行践履,下学上达高明境;厚德守道,诲人不倦,嘉惠学林,薪火相传儒家统。
先生已去,学思长存,爰记数语,略表思忱。
不求新造,体天人性命弥久良贵。老实绍述,悟孔孟程朱永恒至尊。
仁爱满怀,赓续儒家大道,讲述千秋;厚德一生,致志圣门重光,知行卓越。
只见过蔡先生一面,但印象特别深。最难忘的是他手书的条幅,天地圣亲师。他说这就是儒教的信仰。那一瞬间的亲切感现在又重现心底,有些哀痛,有些欣慰,蔡先生正是天地圣亲师中的师,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惊悉蔡仁厚先生仙逝,不胜哀悼之至。蔡老师是前辈学者,当代新儒家重镇!感恩蔡老师对我的教诲与提携!我曾到他的台中的家去拜访,也很荣幸与他一道在山东接受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奖。我曾邀请他来武大讲学与出席会议,感念他的俯允。沉痛悼念蔡先生,他的精神风范永存!
当代儒家学者、台湾东海大学首届荣誉教授蔡仁厚先生,于孔元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初二日壬申即西元2019年6月4日凌晨四时许辞世,享年九十岁。
1963年2月,调来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工作,在沪旧识的老友周采泉先生对我说:“清明节杭州文化界人士以扫墓名义公祭张苍水,你初来,不妨借此机会与许多学者相识。”又说:“马一浮先生住在蒋庄,我们先去拜谒,然后一起去参加扫墓祭祀。”
风雨连江过野山, 清声慈范棘丛间。 十年但信不孤默, 天上良知算等闲。
萧萐父是一位东方、中国的有底蕴的学人,他论说启蒙的时代又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的开端,在现代性的弊病暴露无遗之际。在这种背景之下,由这样一位中国杰出的诗人哲学家,这样一位生命体验特别敏锐的思想家来论说启蒙,其意涵已不是西方近代启蒙主义的内容,而恰恰是超越了启蒙时代的启蒙精神,包涵了诸多反思启蒙或启蒙反思的内容···
惊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0时11分去世,不胜悼惜。先生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先生的去世,是学界的重大损失!
刚刚在来办公室备课的路上,接到杨师的电话,说我刚在群里发的消息你没看到吧?李先生今天早上去世了!闻听此言,我头嗡的一声,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个噩耗传来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二零一九年农历正月初四,是第一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先生百年冥诞纪念日。两岸学界、民众纷纷举行纪念活动,来缅怀一代宗师的儒雅风范和不凡的一生。下文为著名学者宋思伟先生书写的纪念文章,谨以此对孔德成先生表示沉痛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在“多元他者”的脉络下,沈先生提出“外推”“内省”“原初慷慨”“相互外推”“相互丰富”等概念与命题,与儒学有不解之缘。他应事接物、待人处世的方式,是儒家式的,生命的底色是儒家,一生实践仁爱忠恕之道,属儒家式的基督徒。
当你们用推动八十年代“文化热”、“国学热”这样的描述来肯定中国文化书院在改革开放和我们当代文化中的位置时,我突然觉得有一些细节应该分享,这种分享的意义也在于鼓励年轻人认认真真地凭着自己的理想去做一些面向未来的事情,就像我们当年一样。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三五个人的努力对于历史和未来的意义,我们一心只想着要为社会、时···
大侠从兹去,遗我在绝情谷底,雁门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