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8): 孔子德至圣人,一以贯道,王道成焉

孔子已修德,至一以贯道,虽不得位,兼备其德如此盛且大也。故自《卫灵公》以下四篇为一列,专举圣人仁知之行,明孔子所行皆不出于此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7): 举贤与能,行仁于家国天下,仁政具焉

上十篇为内,主学而修德,故其文简而奥;下十篇为外,主修德而行之,故其文整而畅。修德而行之者何?朱子谓“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也,故以《先进》篇置之。《先进》篇所记类于《学而》篇,《学而》篇主学,《先进》篇主行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6): 孔子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也

上九篇分三列:一曰学先王之道,二曰修德而行仁,三曰厚德于天下。此皆为外行也。故以《乡党》篇次之,举孔子之内行也。盖以孔子之内行,对于前九篇之外行,以明治家国者,内行以成外行,外行以成内行,内外相合,以成大业也。杨氏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5): 圣贤之行,厚德于天下,道成肉身也

成德之至若何?圣贤之行也,厚德于天下也。得贤成圣者谁?孔子也。《近思录》论圣贤气象,程子谓仲尼“元气也”,“无所不包”也,“天地也”,“无迹”也,“尽是明快人”也。叶采注云:“夫子大圣之资,犹元气周流,浑沦溥博,无有涯矣,罔见闲隙。”是孔子德为圣人,《中庸》谓“与天地参”是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4): 择人而学仁,修德而行仁,信在其中矣

如何学而生信?学仁而修德,修德而行仁也。古之人行政事以仁,行人事以仁,所行莫非仁也。君子体仁,必能行前三篇要旨,故以《里仁》篇起端也。故云“里仁为美”,“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也。又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下学而上达也。又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3): 孔子以学生信,学先王之道,成孔子天命也

《论语》者,孔子论道之言也。论道者,不敢损益于先王之道,活然行于当世之谓也。古者先王创业垂统,有三道焉:一曰典,谓典礼制度也;二曰谟,谓修文德之方也;三曰论,谓制义应时也。夫先王既建典礼制度,修之以文德,行之于其世,以为天下垂范也;又立论道之方,以诗书礼乐教之,论之以制义,以成后人也。故《论语》者,诗书礼乐之···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2): 《论语》是六经的精要

孔子之学在六经。《史记·孔子世家》叙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晚而赞《易》修《春秋》,及门之徒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六艺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1): 二十篇篇目概要

上十篇(内篇):主学而修德,故其文简而奥

【郭沂】《论语》类文献寻踪

可想而知,孔子弟子三千,登堂入室者七十余人,因而当时一定存在大 量关于孔子言行的记载。“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论撰”是否意味着孔子死后, 门人们共同辑录了一部记载孔子佚语佚事的全集呢?

【吴钩】宋画的一个特点

上图是许久以前我从网上截图下来的,当时看到这个说法,想反驳反驳,便截了图,但后来因为事忙,又给忘了。最近看手机相册,翻到这张,才想了起来。

【王顺然】极高明而道中庸 ——读郭齐勇先生《四书通识》

自元仁宗钦定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主要教材后,《四书》(《论》《孟》《学》《庸》)无疑是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灵的、最重要的传世文献。现代人意欲了解传统文化,最早接触的往往也是《四书》。因而在传统典籍中,四书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作为参与近四十年中国哲学构建的旗帜性人物,郭齐勇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新著《···

【杨曙明】伯公父簠

1977年8月,陕西省扶风县黄堆公社社员在村南何家沟崖边铲土时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其中出土西周晚期伯公父簠一件,通高19.6厘米,口径28.4厘米×2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现藏于周原博物馆。

【刘悠扬】钱穆为何离开新亚书院?

1965年,钱穆突然向倾注16年心血的香港新亚书院辞职,个中原因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陈丽君 李纾】“福”的心理结构与社会功能

五千年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福”。“福”是中华民族的深沉文化基因,反映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永恒追求。

【王轶楠】“五行学说”为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带来启示

曾几何时,心理学的量化研究传统与质性研究传统相互诋毁、互不信任,导致当代心理学危机重重。

【焦德明】“实谈”朱子的力作 ——读《从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论新探》

李毅所著《从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论新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下引该书仅以括号标注页码)一书,是众多以朱子哲学关键概念为主题的博士论文中的又一力作。

【吴钩】宋画告诉我们:宋朝人夏天吃的水果,是冰镇的

宋人吃水果还很讲究。你去看宋代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的《注荼半吒迦尊者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请注意图中一个细节:罗汉尊者跟前的果盘上放了两枚水果(看起来像是沙梨),旁边还有一名侍童,正一手执水果刀,一手拿着一个水果削果皮。

【葛斯青】修德以怀远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保存至今的古地名都是千年历史的见证。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以数字、字母命名街道不同,在中国,很多地名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柯小刚】心斋与素王:《庄子·人间世》的春秋微言

《庄子·人间世》有可能是一篇隐秘的《春秋》心史。《春秋》公羊传的结尾,孔子有三叹:“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何休注:祝,断也)。西狩获麟,子曰:吾道穷矣。”

【吴钩】宋朝人可以吃到什么水果?

宋代风俗画具有高度的写实风格,是文献难以替代的历史镜像,是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珍贵图像史料。相比之下,花鸟画的史料价值不是很高。不过,宋朝的花鸟画依然可以告诉我们诸多关于宋人生活的信息。比如,多幅宋人花鸟画都绘有水果,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够确知,这些水果品类至迟在宋代已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