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逊】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一)

宋儒为什么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编为四书,取代五经作为传承儒学的基本经典?基本的理由是要接续儒学的道统。

【楼宇烈】现代化要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可,并且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意义。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要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才能充分发挥潜力,激发活力。

【许石林】孝子可不可以在丧礼上演唱?

有的说,孝子在居丧期间,不应该演唱;有的说是酬神娱亲,可以唱;有的说答谢乡党亲朋,可以唱;有的说,蓝天的祖父年龄最少八十岁以上,算是民间所说的“喜丧”,演唱无妨……

【阿格尼斯•卡拉德】公共哲学好不好?

“我们搞哲学是因为哲学本身的原因,是因为问题很重要,而不是有用或者令人愉快。”如果哲学问题不像科学那样有用,不像娱乐消遣那样令人愉快,它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变得重要呢?

【张超华】礼出东方:从大汶口文化看礼制起源

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的一项重要因素。关于礼制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礼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从制度和器物层面已能见到礼制因素,中华礼制可能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萌生。

【冯时】观象授时与中华文明起源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留弃的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然而就一部真实的历史而言,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显然极不完整。

【刘冬颖】《诗经》与“诗教”

《诗经》在一代又一代学人的不断诠释中,逐渐形成为一部具有政治、道德、伦理,以及礼仪、音乐、文化综合教育意义的经典著作,在塑造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

“诗”“礼”“乐”为形成“礼乐文明”的三大元素,“诗教”“礼教”“乐教”为建构“诗礼文化”的三大要素。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教与礼制互动关系中的诗礼文化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历了五次历史性转型,形成了以下五种离合类型

【张庆利】《左传》中的《诗》

顾颉刚先生在《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中论到“周代人的用诗”,将它们分为四种:“一是典礼,二是讽谏,三是赋诗,四是言语。”又说:“诗用在典礼与讽谏上,是它本身固有的应用;用在赋诗与言语上,是引申出来的应用。”(《古史辨·三》)可见,前二者是《诗》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后二者则是时人对《诗》的运用。我们这里所指的是后···

【周仁成】《朱子家训》走入英语世界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或《朱柏庐治家格言》,乃明末清初朱用纯所写。全文共五百多字,以儒家“修身”“齐家”为宗旨,语言通俗明白,形式对仗工整。自其问世以来,一直是我国大众喜爱的蒙学读物范本与国学经典读本。近年来,家风建设成为新时代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是新时代家国情怀的表征,《朱子家训》也迎来了出版史上的高···

【张美宏】孔子的“做人”思想

做人意味着什么?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历史上,人们大多通过辨析人神关系或人与动物的关系来澄清这一问题。

【张岂之】努力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从思想观念方面看,“道法自然”“以民为本”“大同”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从人文精神方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人文传统深厚。从道德规范方面看,儒···

【舒大刚】发掘儒学道德规范的当代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就是关于道德修养之学。对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加强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陈祖武】中华文化追求人己和谐

中华文化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是一种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己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的文化。

【陈才】革故鼎新:朱子诗经学的构建

宋代时期,文化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子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个方面皆有所创获的代表性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谢辉】元人研究朱子易学的成就与价值

在易学史上,元代常被看作一个成就寥寥的时期,学者常以“株守宋儒”一语概括。诚然,如从传统的象数、义理二途而言,元人确实未能突破宋儒藩篱。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朱子易学诞生于南宋后期,正是在元代才走上了全面繁荣与飞跃式发展之路,这也是元代易学有别于前代的最大特征。

【戴季陶】民族扫墓与祭孔之意义(林桂榛整理)

本文系戴季陶(戴传贤、戴天仇)著作之单行本,全文为戴季陶手迹,线装19页,有虫蛀之损。作者自署时间是1934年作,实际印制年份不详。本文单行本封面题“民族扫墓与祭孔之意义孝园先生命题陈天锡敬署”并有“陈天锡印”红色钤印一方,另文末作者署名后有“戴传贤印”、“季陶”红色钤印二方。原稿无标点,点读整理时录为简化字,凡校正处标以···

【许石林】对联旧了、福字破了,如何将“福”撕掉却没有心理负担?

临近元宵节,想起去年元宵节写的一篇短文——《对联旧了、福字破了,如何将“福”撕掉却没有心理负担?》

【许石林】说起民俗,闹元宵、耍社火,请别的省自觉往后靠靠,给河南让开!

过年讲究和睦和气,可是,河南灵宝阳平镇有两个村:东常村和西常村,却是相互骂着过年、闹社火的。每年的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六,这两个村,各出奇招,到对方村上挑衅开骂,从对方祖宗十八代开始骂,一直骂到当街站着的活人。

【杨香菊 刁兴泽】曾国藩读书治学的方法和境界

作为“清代三杰”之一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不可多得的人物,其立德、立言、立功,为师、为将,深受毛泽东的称赞。他一生勤于读书,善于治学,读书治学伴随他叱咤风云的一生。在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方法中,曾国藩尤其推崇其“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的读书方法,并将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