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作者简介:慕朵生,男,独立学者,曾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并任总编。 |
再造“君子国”,不当“土豪国”
作者:慕朵生
来源: 环球时报
时间:2013年12月27日
2013年,中国文化建设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出现一些新变化。如央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新高雅,一改部分娱乐类节目俗不可耐的形象;再如国人对粗俗的“土豪”一词将入选《牛津英语词典》表示尴尬甚至羞愧,表明中国文化建设将由热捧“土豪”转向为欣赏“君子”。这些积极变化值得列入大众的观察范围,推动更多人对中国近年的社会文化进行反思,促使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荒漠化困境得到解决。
与英国“绅士”一词折射出的文化传统和优雅品味相比,中国2013年的流行语“土豪”一词虽然有些戏谑味道,但真实暴露了当下一些国人暴富并炫富的粗俗风气。中国虽没有英国式的“绅士”传统,但却有一个悠久和精致的“君子”传统,比英国“绅士”毫不逊色。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重视“君子”,中国传统国家建设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君子国”。
遗憾的是,晚清以降,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国家山河破碎、国势陵夷的“替罪羊”,呈现出崩溃态势;与此同时,我们虽然拼命学习西方文化,但西方文化始终在中国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不能有效构建中国人的文化家园。于是,中国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欠账”,甚至呈现出精神破碎、价值虚无、礼仪缺失特别是道德崩溃的恶性态势。换而言之,中国文化陷入了“荒漠化”的困境,中华民族从世界上最有文化、最为优雅的民族,滑落为一个缺少文化品味、缺乏优雅礼仪的民族。
与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相表里,中国的“君子”传统也名存实亡。所以,连“常回家看看”以及是否扶起跌倒老人这些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会成为社会上的争议话题。近日,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71%的中国人表示将根据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衡量个人成功,而全球仅有34%的人同意这一观点。
不过,国人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文化建设存在的短板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问题。对于以“土豪”为代表的粗俗风气的反思和反感,就透露出国人对优雅礼仪和品味、崇高精神和道德的欣赏。或者说,“土豪”一词虽然异军突起成为时髦用语,但其开始流行之日,就是其遭到戏谑和摒弃之时。
戏谑和嘲讽“土豪”,必然转向对中国“君子”传统的欣赏。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与中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有很强的亲近感和亲和力。未来,国人势必会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完成更深的反思,向自己的“君子”传统转向,努力将中国再造成为一个“君子国”。
责任编辑:泗榕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