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作者简介:慕朵生,男,独立学者,曾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并任总编。 |
河南周口市等地区今年持续开展“平坟运动”激起民众反感。近日许章润、张千帆、姚中秋等数十位知名学者联名批评这是一起侵犯信仰自由、破坏中国文化、伤害民众情感的行径。笔者赞赏并支持各位学者的意见,认为“平坟运动”可休矣!
从字体构造看,“土”“文”为“坟”,形象表明土地和中国文化、坟墓和中国人生命的天然而又紧密的联系。中国人对于“死有所葬、入土为安”的强烈渴望,超出了任何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想象。近年来,有不少华侨因在祖国已无亲人,而将自己祖先的骨灰运到美国安葬。只有理解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坟墓,方能明白作家余光中“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为何如此撩人心弦!
事实上,坟墓之于中国人,早已超越风俗和文化的边界,犹如宗教和信仰的范畴。围绕坟墓发生的种种有关丧葬、孝道、仁爱、忠义等价值观念和礼仪体系,可有效解决生死焦虑,赋予短暂生命以永恒意义。如果说个体生命会遇到“舍坟墓何归”的焦虑,那么中国文化就有可能遇到“舍坟墓何在”的问题。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把“平坟”和“复耕”联系起来,实为不义之举。历史上,中国逝者或已高达数百亿众,但迄今很少发生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由于精力有限的缘故,生者一般会更重视修缮近祖坟墓而疏于保护远祖坟茔,致使后者缓慢、自然地消失。事实上,“平坟复耕”收效甚微。以周口市为例,该市已平迁200多万座坟墓,但仅复种耕地3万亩,不到全市原有耕地面积的0.2%,但为此投入资金达数亿元,可谓得不偿失。在一些地方肆意占用优质耕地大建楼堂馆所的今天,民众情何以堪!
更重要的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基本要求,是政府行为公开透明、民主决策。“平坟运动”涉及千家万户情感和利益,至少需要举行社会听证,广泛征求各界意见,避免官民矛盾激化。
“礼敬祖先”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西方人的常情。笔者曾游学欧美数国,每见其乡村教堂或庭院周围的低矮坟茔之前,墓碑伫立,偶尔摆放花束,慨叹其生者与死者之相依、传统与现代之交融。倘若我们对过一种优雅而又有尊严的生活,对重建“文化中国”和“礼乐中国”抱以很大的期望,请从停止“平坟运动”做起吧!▲(作者是旅美学者)
来源:环球时报 2012-11-12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