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经历了戊戌变法、孔教运动、共和立宪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在这场社会转型的约三十年间,由各种“主义主张”“问题符号”激起的“思想战”此起彼伏,在此过程中,“孔教”问题始终隐伏其中。参与“孔教”论战的双方主要在争执两个问题:儒教(孔教)是否是宗教?共和政体是否需要宗教意义上的···
“为民父母”是商周时期就已产生的政治思想,后为儒家所继承,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有不同程度发挥。“为民父母”的主张是孟子仁政和荀子礼治的中间环节。《礼记·孔子闲居》一篇以及《礼记》的其他篇章将“为民父母”和儒家的礼学思想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为民父母”的理论框架下将礼的亲亲与尊尊协调整合起来。这种思想与···
思想家、史学家贾谊的“过秦”论,是汉初“过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谊“过秦”论的历史视角分为“攻”与“守”两个阶段,具体分析了秦之兴亡的原因,得出了“攻守势异”的历史认识;贾谊“过秦”论的目的是为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提供历史借鉴,由此提出了具体的仁义治国理论。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张姓,素有九门十三庄之说。九门,即九个张姓自然村,祖亨一公;十三庄,即十三个张姓自然村,祖志高公。亨一公与志高公皆远绍有唐宁公,故金牛张氏皆渊源同脉也。我村萧家垄张即属十三庄之一,志高公六世孙蕃正公始迁于此。
朱子的持敬论是其成德之教的关键工夫。当代牟宗三先生认为朱子的持敬,是“空头的涵养”,并不能够给出真正的道德实践之动力。笔者对此说给出了讨论,又拟通过康德论尊敬的意义,说明朱子的持敬工夫也有如康德所说的对道德法则的了解,而自然产生尊敬之义。当然,康德之论尊敬,特别强调人在了解道德法则是以无条件的令式以直接决定人的···
提起书院,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赫赫有名的地方书院,很少会有人与北京联系起来。实际上,北京书院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不仅古代就有二十多座书院,而且现代书院更是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程旺对于北京书院情有独钟。经过一番专门的调研,向世人展示了北京书院的今昔变迁。
当今人类显然正处在生存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全面危机的境况之中。导致三态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启蒙理念及其引发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由于理性、人权、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进步等启蒙理念被作为绝对价值而波及全球并牢笼人心。启蒙理念极度偏颇的扩张和畸变造成表现为社群疏离、自然···
由高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湾大湾区之发展规划纲要不久前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做了全面规划。围绕此纲要,多·维新闻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田飞龙看来,这是新时代“一国两制”的新范式,总体上是从侧重“两制”的改革初期转···
晚宋以后的两浙朱子学研究是对浙学的开拓。由于朱子学研究不完全是纯思想的哲学分析,具有明显的思想史特征,因此其研究要素除了思想本身以外,至少还包括地域、时间两个维度所涵摄的若干内容,实际研究需要依据问题作出相应取舍。同时,政治与朱子学构成了重要的基础性关系,由此切入的研究需要依据思想周期作长时段的分析。
明清时期的徽州易学,源于徽州地方性教育的繁荣、学人传习易学活动的自觉与家族易学氛围的熏染,是在维护程朱理学、阐扬阳明心学、回归元典、重申图学等学术生态中培育出来的奇葩。作为明清时期徽州学术的风向标,徽州易学研究样貌的差异与每一次转向,虽然仍烙有理学或朴学的印记,但是已不完全囿于理学或朴学的反哺,而是融入了徽州···
从中国思想奠基的意义来看,孔子及其集团与六经乃是最为重要的事件。孔子及其集团通过对六经的整理,一方面总结了上古政教遗产,类型化地区分了帝、王两种政教史观,另一方面又开辟了治教出于二的新格局。三代王制对于中国思想奠基的意义必须通过孔子之道才可以理解。孔子集团从三代之法中提炼出三代之道,对西周王制的总结而建立的“···
新说与新文本是一经分立多家博士之基本前提。厘清由汉读所产生的异文异词乃至异句的文本脉络,无疑是对当前比勘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异同时妄议经师窜改、增删和盲目寻求先秦不同文本来源的一种警示。
责任伦理是由韦伯特别针对现代性政治提出的政治伦理,以之与意图伦理相对待。责任伦理亦可兼顾道德存心与实践结果之好坏,故此儒家的道德学说与责任伦理并不相互排斥。从船山的《读四书大全说》中,可以发现船山的工夫论是与责任伦理相契的。这主要表现在船山反对将格物与致知打成一片,因此其论修身的根本意向是投射至具体对象以为事···
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迫切要求我们厘清人类的特殊性,并指引人机共同进化,走向“善”的未来。人类的特殊性源于“自我”和“外界”的剖分。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我们能够连续自如地掌控意识片段,这一点正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超级智能面临“暗无限”的巨大风险所在。机器可视为人类的延伸,但并不具备天然的善意。只有共享宇宙意识和伦···
福山认为,传统中国属于低信任社会,家族组织发达,但其他社群组织匮乏。如果福山的论断是准确的,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传统宗族趋向于瓦解、乡村熟人社会被城市陌生人社会代替,社会信任走向崩溃似乎是无可避免的。然而,恰好我最近正在读宋代的一些笔记,这些笔记呈现出来的宋代社会,恰恰跟福山的论断完全不一样,换言···
邹守益是阳明后学中与地方官员交往人数最多、并对其影响最大的学者。他与江西地方官员的讲学、交游、通信、撰文等种种交往,都是实践并传播良知学政治理念的方式。他把为政之道区分为三个心性层面:以私欲为政,以资禀为政,以学为政。后者即政学一体、万物一体。这些理念对官员的学术倾向、文教举措、个人品行及心性工夫等方面产生了···
编者按: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于今晨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原道》创刊号曾于1994年刊发《谈“信古、疑古、释古”》,现重新发布,以纪念之。
孟荀的理论分歧主要在天人论。子思《中庸》“天→命→性”及孟子《尽心上》“心→性→天”的理论以及讲“诚—圣”等,反映的是思孟学派沟通天人的理论建构。孟子的思想有神秘主义,有就“天”言“性善”的复性、保性论以及扩性论,这是孟子“距楊墨”时吸收了墨家及道家思想的一种痕迹。荀子的天论并不来自道家思想,而是来自子弓易学,荀子不求天人沟···
自王国维先生首倡“二重证据法”,学界对“文王称王”问题的研究,多重视结合出土材料以运用传世文献进行相关的“历史还原”,而缺少对“文王称王”说本身在经学系统中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探讨。本文基于经学的内部进路,力图通过对汉儒“文王称王”说之义理内涵及架构的系统性检讨,厘清“文王称王”说的经学性格,并进一步开显其对于当今学术研究···
这一事件暴露出的中国社会公平性的漏洞、教育法治的缺失、高校行政化的积弊及教授群体的“自我利益化”,却是更为根本的问题。事件只是病相,问题才是病灶,笔者期待这一次的网民“集体行动”能够引发体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去弊创制,推动中国更公平社会制度的反思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