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心境·爽心之约”2024国际儒联会员走进贵阳孔学堂活动成功举办

7月30日至8月2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国际儒联之友——“大成心境·爽心之约”2024国际儒联会员走进贵阳孔学堂活动在贵州贵阳举办。

【郭沂】《论语》类文献寻踪

可想而知,孔子弟子三千,登堂入室者七十余人,因而当时一定存在大 量关于孔子言行的记载。“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论撰”是否意味着孔子死后, 门人们共同辑录了一部记载孔子佚语佚事的全集呢?

“古代文明与中国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

8月3日—4日,“古代文明与中国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本次会议由孔子研究院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

【何益鑫】“中庸”的理念、历史与实践——论作为“道学”著作的《中庸》

孔子把“中”改造为“中庸”,与三代的“直”道相通,又以礼为中庸之道的基本内容,无疑是对以往中道传统的扩充。子思继承了这一传统,在《中庸》中,他对“中”的终极意义、“中庸”的本质结构、“中庸之道”的具体生成与历史形态等,作了详尽的阐述;又在德行体用论的结构中,突出阐明了修身成德的实践意义,以“诚”为核心,论述了修身成德的工夫···

【吴钩】宋画的一个特点

上图是许久以前我从网上截图下来的,当时看到这个说法,想反驳反驳,便截了图,但后来因为事忙,又给忘了。最近看手机相册,翻到这张,才想了起来。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十八年

[春秋]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三实读书会“走进王阳明”现场研学活动成功举办

为更好弘扬实学人物的思想与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24年7月26日至7月30日,中国实学研究会三实智库工作委员会筹备组成功举办“走进王阳明”现场研学活动。活动采取现场考察与座谈的方式,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地的10余名三实智库筹备组主要成员、王阳明读书班骨干参与了本次活动。

【杨奎】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革故鼎新,集中展现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也是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专访】美国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神学院和宗教研究系高级讲师玛丽·伊芙琳·塔克(Ma···

当前,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挑战,全球变暖、物种灭绝、极端天气等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性后果。为了应对危机,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能够提供指引的理念,以保护生态、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环境治理变革。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天人合一,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王顺然】极高明而道中庸 ——读郭齐勇先生《四书通识》

自元仁宗钦定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主要教材后,《四书》(《论》《孟》《学》《庸》)无疑是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灵的、最重要的传世文献。现代人意欲了解传统文化,最早接触的往往也是《四书》。因而在传统典籍中,四书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作为参与近四十年中国哲学构建的旗帜性人物,郭齐勇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新著《···

【杨曙明】伯公父簠

1977年8月,陕西省扶风县黄堆公社社员在村南何家沟崖边铲土时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其中出土西周晚期伯公父簠一件,通高19.6厘米,口径28.4厘米×2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现藏于周原博物馆。

【李富强】“致知”与“无知”的和鸣:儒道知识论的实践智慧之维

儒家“致知”论所关注的是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现实情境中增进主体的实践智慧,以便更好地处理伦理—政治方面的实践事务。道家“无知”论所关注的是如何消解知识理性对人的本真生活的消极影响,以达致“体道”的“真知”为境界指向。儒道两家在知识论上的实践智慧维度,彰显了中国哲学的一个根本特质,即它是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实践哲学。

【郑家栋】恻隐与仁(爱)新论:“爱有差等”的实质与限定—兼论史怀哲《中国思想史···

“爱有差等”乃是人之常情,这与人作为具体时空中的肉身存在及其有限性有关。真正构成焦点的莫如说:我们是否、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可以走出亲情、爱情、友情乃至亲缘、乡缘、地缘等等关系限定,把爱与关怀扩展到更广大的人群(陌生人),特别是在我们文化传统中始终(作为失败者)遭遇蔑视的弱势群体?

【专访】白鹿洞书院杨德胜院长和原庐山白鹿洞书院管委会郭宏达副主任:千年书院白···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肇始于唐,兴于五代,定名于北宋,宏大于南宋朱熹之复兴,绵延于元、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杨国荣】礼的哲学意义——基于《 荀子 · 礼论》的考察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秩序的建构,涉及体现等级差序的多重活动,这种活动包括祭祀、丧礼,等等,其具体展开则关乎基本的饮食起居。礼对这些活动的制约,也展示了礼自身多方面的规范意义。荀子对祭祀之礼、丧礼的看法体现了理性的立场,一方面,这表明理性主义立场在整个中国文化中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也折射了礼的解释与神道设教观念的···

朱汉民 著《湖湘学统与中华道统》出版暨绪论

本书通过湘学形成、演变的千年学术历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学统与中国文化道统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源远流长的湘学发展脉络中挖掘中华文化的道统意义。

【刘悠扬】钱穆为何离开新亚书院?

1965年,钱穆突然向倾注16年心血的香港新亚书院辞职,个中原因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浙港青年探访孔氏南宗家庙:文化传承是年轻人的责任

24日,“同根连心迎国庆·团结奋斗创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走进浙江衢州。当日,70余名浙港青年赴孔氏南宗家庙、中国儒学馆等地探访,拜孔子像、背诵《论语》,感受南孔文化的魅力。

【陈丽君 李纾】“福”的心理结构与社会功能

五千年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福”。“福”是中华民族的深沉文化基因,反映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永恒追求。

【范恩实】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