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明研究聚焦阳明学之本体论深化与当代价值转化,并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科与专业交叉、学理与应用融合的立体性研究格局,彰显了阳明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以及在文明对话中的生命力。研究立足学术史脉络,从哲学思想、文化传播、文献考据、概念史、区域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维度,并聚焦于阳明学概念、现代学科语境、研究方法···
孙奇逢作为明末清初的大儒在晚年撰成《家礼酌》一书,继承了《朱子家礼》爱敬为本的家礼学思想,又受吕坤情礼相称的疑礼思想影响,将礼进一步从经礼学中剥离出来,以主体实践的简易性追求心性的自然呈现,借理学阐释礼学的实践价值。
对孟子性范畴的理解还存在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性是“本”之所“至”,它既不是起点(本),也不是过程,而是终点(至)。基于以“至”为性,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前两种观点,而且可以破解孟子人性论的种种疑难,看清儒家人性论在道、墨挤压中的转进以及中国心性论思想流变的历史和逻辑。
本次盛典以“经典共鉴·和合之美”为主题,在原创话剧《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拉开序幕,通过《天地仁和》《朋自远方》《和合天下》三个篇章,深度解读儒家经典的永恒魅力,演绎诠释“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现场揭晓了“国际组一等奖”“成人组一等奖”“青少年组一等奖”“第二届山东省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赛一等奖”“优秀作品指导”“优秀演绎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8月11日
如果将先秦诸子的思想看作是指点未来的道路,荀子之道无疑是其中无法绕过的那条。若不经过它,中国思想史又怎么能从先秦走到秦汉呢?
多年来,陈少明以“做中国哲学”为口号,直面本土经验,思索现实问题,尝试克服西方哲学定式和形而上学预设,以期回应学界“中国哲学合法性”“该中国哲学登场了”等关切。2015年,他的文集《做中国哲学》出版,引发广泛讨论。
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相遇不是新现象,但基于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知识构建则是新的时代性学术任务,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部分,更是中国心理学一百多年来的梦想。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无不源自文化和科学的巧妙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宝贵滋养,更蕴藏着调和矛盾对立的深刻智慧。
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运动让人强身健体,也让人纾解压力、修身养性。在古代,人们的运动项目便已经是多种多样。其中,“射”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项活动也被孔子纳入“六艺”之中,成为君子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才能和技艺。
《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中,展览向观众们系统讲述儒家文化的形成历史脉络,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山东省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名单,确定60家单位为山东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孔子博物馆成功入选。
5月24日,湖南省船山学社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船山学社、《船山学刊》当下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南岳区举行,我校文学院二级教授朱迪光当选为社长。
《仪礼郑注句读》是清代张尔岐所编撰的一部关于《仪礼郑注》的“读本”。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
儒家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纽带,而在孔庙举办的祭孔典礼则是儒家文化在社会层面传承的一个最重要象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圣先贤留下的典籍,是时代兴衰的见证,是智慧的低吟浅唱,是生命精神的永恒延续,值得我们用心品读体悟。
《礼记》一书中,除了《大学》《中庸》外,在宋明理学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乐记》篇。因为《礼记》的其他篇章多记述孔门的德行论和君子论,如《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而《乐记》重视人心和性情,与宋明理学重视心性论的需要正好相合,于是《乐记》的一些思想、观念便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基础。
王阳明的学说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朱熹相比较,王阳明的思想方法更多的是浑融的、综合的、不断有新的进境的。
宋明儒学是儒家发展史上的高峰,由于要回应佛道的冲击,所以对于“性”与“天道”这些曾经“子不语”的议题,有十分“哲学化”的表述,因而成为传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最为受人重视的部分。
“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举行。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泰国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同诵儒家经典,演绎文化和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