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义禄 著《泰州王门思想研究》出版暨后记

《泰州王门思想研究》是《阳明文库》学术专著系列中的一册。全书既侧重泰州学派代表性人物的个案研究,又关注不同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前后传承,由此展现了一幅具有内在关联的思想画卷。泰州学派或泰州王门可以看作是以王学为内核的思想流派,在中国思想史中,它展现了独特的个性。

天经、地义与人情:儒家思想中的具体普遍性

2023年4月20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儒学讲坛第一百一十二讲通过腾讯会议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天经、地义与人情:儒家思想中的具体普遍性》,主讲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教授,主持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王心竹教授。

孔子研究院举办“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春暖花开日,读书正当时。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孔子研究院举办了读书日系列活动。

近年来国内黄以周思想研究综述

“作为儒学的江南,正与江南本身一样,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我们以时间为维度展开,为了更好地在当下理解作为儒学的江南和江南的儒学,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对她曾经的构成创化有真切的把握,更要通过这样的把握对其未来的可能流向进行前瞻。江南儒学公众号推出系列文章,对当下学界围绕江南儒学的研究动态进行整理总结。

从经典中汲取向上向善力量 ——“中华经典共读计划”圆满收官

在这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的红利时代,如果你能用一年时间用心读中华经典,势必收获意想不到的丰富智慧和巨大力量。

【专访】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中国“三大倡议”蕴含怎样的东方智···

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要全球倡议。

【吴钩】宋朝的公租屋

如果我们生活在北宋东京,作为外来人口,想在京城购买一套房子,确实非常困难;不过,在京城租房却甚是容易,因为京城的房屋租赁市场十分发达:满大街都是房地产中介,叫做“庄宅牙人”;“富家巨室,竞造房廊,赁金日增”,放盘招租的房屋很多;宋政府也向市场投放了大批公共租赁房,并成立一个叫做“店宅务”的机构来管理公屋。

彭承军 赵平略 主编《自信之源:中国历代著名思想家画像集》出版暨序言

本书主编,彭承军(贵阳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赵平略(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院长)。副主编,陆永胜(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继平(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副院长)。

【徐小跃】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2023年3月24-26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中国文化书院作为学术支持、三智书院承办、晨星项目特别资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七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三智书院院长徐小跃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主旨演讲,今天,小编与您分享其中第一部···

【王剑冰】花洲书院

披一身烟尘,我在四月的早晨走来,来看花洲书院。鸟鸣清脆,河水荡漾,白色的柳絮随微风四处飞扬。

【周游】舌尖上的谷雨

孔子说:“不时不食。”(《论语·乡党》)意思是说,饮食要应时令,到什么季节就吃什么季节生长的东西。到了谷雨时节,白天的时长越来越长,无论南北,气温都在快速升高。江南已经进入雨季,北方的雨水也在增多,空气逐渐潮湿,气压也开始走低。那么,我们谷雨应当吃些什么呢?

【谢青松】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论语孟子法》解读

在《论语集注》的开篇,朱熹辑录了程颐关于读《论语》和《孟子》方法的相关论述,作为《论语序说》和《读论语孟子法》。在这些文字中,程子谈到了读《论语》的四种境界,亦可视为读经典的四种境界。

【孙美娟】提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影响力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体系建设,4月14—15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一带一路’建设高端论坛”在京举办。与会学者认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凝聚着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

【崔海鹰】大勇孔门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儒”字似乎带有柔弱的特质,以至于常在潜意识里觉得:但凡儒者乃至与儒家、儒学相关之人,无论贵贱穷达、得志失意,都会是一副文弱怯懦的模样。这一观感化为成见,甚至溢出国门:据说不少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固然聪明勤奋,在人际交往中却总会难掩内敛怯弱,以致作家三毛曾抗议道:“我不再去想父母叮咛我的话,但愿在···

杨华 等著《中国礼学研究概览》出版暨前言

礼学是传统经学的核心,涉及古代学术的各个方面,在现代学术中又与各学科息息相关。本书第一章《通论与通史》主要对礼学史研究、礼学研究课题和礼学研究著述予以鸟瞰式回顾。第二章至第九章,依次对先秦至民国时期的礼学研究概况分类进行探讨揭示

陈立胜:“太和世界”:现代新儒家对“大同”世界的“不同”想象

2023年4月14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2022级研究生“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八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主题为《“太和世界”:新儒家对“大同世界”的不同想象》,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张卫红教授主持。

东方朔 著《朱子哲学与宋明理学》出版暨前言

本书是有关朱子哲学和宋明理学的论集,探讨了柳宗元、罗豫章、胡宏、张南轩、朱熹、王阳明、刘宗周等儒学思想家的哲学思想。

【何青翰】儒家“均平”理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尺度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三代”以来所传递的“均平”理想值得我们关切思考,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相结合,中国理应发展出新时代的“义利之辨”,由此形成中国之于现代化的道德尺度,以提醒我们兼顾公平与效率,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团结奋斗,迈向新的阶段。

【专访】徐在国:“安大简”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拼图”?

2015年,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早中期楚简(简称“安大简”),数量较多、保存良好,是先秦文献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具重要价值。

【彭江虹】用节气文化滋养当代生活

赏牡丹、吃香椿、饮谷雨茶,当人们在鲜花和美食中细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这个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时,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经近在咫尺。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